上海书展走过20年,多位“资深”亲历者受邀,他们或从策展、组织的角度,或从书展的变迁,或从与读者的互动等角度,回忆美好岁月,更好砥砺前行。(文章发表于《中国出版传媒商报》8月9日)
我与上海书展的故事|上海书展应成为行业新业务形态的先行者
■韩卫东(上海译文出版社党委书记、社长)
我第一次参加上海书展是在2005年。那时我才兼任上海译文出版社党委书记不久,有幸参与了上海书展的工作。当时上海书展的主要功能是现场销售,其中沪版图书占据主导地位,对于本地出版社而言是一次绝佳的零售机会。那时的书展功能相对简单,主要通过作者与读者之间的互动和签售活动带动零售。
自创办之初,上海书展就定位于全国性的活动,并受到了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关注。当时除了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全国这种直接面向读者零售的书展还很少,并且上海书展不同于书博会在不同地区轮流举办,这种固定地点、大规模零售的书展在全国几乎没有,因此在早期,上海书展便具有很大的影响力。
上海书展早期,一些书籍的销售往往依靠作者签售活动就能带动起来,一场签售有时就能卖出上千本。许多新书通过这样的推广活动进行了市场测试,并且直接获得了读者反馈。因此,上海书展成为新书推广的重要“晴雨表”,一本书如果在上海书展上反响热烈,其他经销商和书店也会给予更多重视。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图书市场经历了重大变革,上海书展的功能也需要重新定位。我认为,新冠疫情是上海书展发展的重大转折点,也推动了上海书展的发展变革。现在,书展正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转型,成为吸引读者和获取流量的新方式。出版社也需要把书展视为展示整体业务和品牌露出的重要平台,借此机会吸引更多业务和读者流量。
上海译文出版社自2023年起,着力整合线上线下的展陈资源,在线上举办了读者节活动,以上海书展为号召做了大量预热工作,并邀请了许多带货达人和博主来到书展现场及直播间,甚至深入我们的仓库进行直播,极大地延伸了书展的空间、扩展了书展的影响范围。此外,我们还在现场安排了许多互动环节与重要活动,将读者导流到线上销售平台。通过这些措施,极大地克服了展台面积小的局限。最终,在去年上海书展上,我们的线下销售额保持在整个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中的领先地位。不仅如此,上海译文出版社的电商平台粉丝数量也显著增长,线上销售业绩也比往年提升了5倍。首次单独设展的文创品牌“七海制造局”成为书展人气爆棚的亮点。虽然线下销售只占很小一部分,但我们最大程度地发挥了上海书展的“露出”功能,强调与读者的沟通互动,让读者感受我们带来的阅读之美。
今年,上海译文出版社将继续秉承这一理念,全方位展现我们的业务,为读者提供最佳的阅读体验。我们将通过不同的业务形式如“纸电声创课”(纸质书、电子书、有声书、文创、阅读课程),吸引读者参与互动体验,引导他们打卡并成为我们的用户和粉丝。线下销售并不能展现我社的全部内容,但我们的线上平台提供了全方位服务。因此,今年上海书展,我们也申请了更大面积的展区,并增设了文创专区,以增强阅读产品的吸引力。目前,文创产品本身已具备一定的号召力,许多外地读者甚至特地来到上海购买我们的文创产品,参与体验相关活动。
因此,我认为,未来的上海书展不仅仅是要覆盖全国、影响整个行业,更应该成为行业内新业务形态的探索者,这样才能不断提升价值。我们需要让读者随时随地都能感受到品牌的影响力,体验到阅读的乐趣和便利性。20年来,上海书展已经成为出版人心中的一个重要节日,从最初的卖书活动发展成为一个提升全社会阅读品位的嘉年华,其核心价值就在于直接面向读者,架起了出版社与读者之间的桥梁。
在流量至上的今天,线下书展更需聚集读者流量,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要做到这一点,关键在于不断通过书展上的互动,让读者体验到出版行业带来的阅读魅力。因此,未来上海书展的发展方向是出版社需要引领线上线下融合的趋势,强化现场互动体验,完善线上业务平台的服务,共同构建一个立体化的书展。
来源:《中国出版传媒商报》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