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续前文,开展韧性城市建设,建议以编制一本《韧性手册》为起点。
为何需要一本《韧性手册》?
① 为居民提供信息:有助于意识提升和应急行动
② 为专业部门提供通用信息:有助于不同专业“韧性能力”整合
③ 为韧性规划提供前期准备:信息获取与能力培养
④ 应急网络、响应和组织机制的初步构建
2023年,华北一处受灾后的社区,正在排出楼洞中的水。傅蓓梦 图
《韧性手册》应包含哪些内容?
① 韧性愿景:就气候(如,异常气温、强对流天气、旱涝急转等)韧性而言,列明缓解(防范)和适应(事件发生时不良影响最小化)两方面愿景;就公共卫生韧性而言,列明缓解(防范)和适应(疫病流行情景下社会、经济和环境损失最小化)两方面愿景;就不可抗拒力(地震、战争等)韧性而言,列明紧急情况下的适应愿景;对辖区其他类别风险(如建筑安全、交通安全等)进行梳理,列明“缓解”和“适应”两方面愿景。务必列明优先项,作为统一思想、一致行动的基本原则。比如,“以人民健康和生命安全为第一考虑”。
② 日常生活韧性提升行动指南:相当于为辖区内企事业单位、商家工作人员以及居民家庭提供的韧性生活指南。对应本地主要风险,对日常韧性提升行动逐条罗列,务必做到简洁明确,具有说服力且便于遵照执行。2020年以来,先是绵延数年的公共卫生事件,再是多地频发极端暴雨洪水野火,各地积累了大量相关经验。比如家庭应急用品和食物的储备,洪灾、疫情、地震等紧急事件中的社区组织,包括楼房居民地漏U型管注水以防病毒传播等。这些经验散见于相关部门或媒体发布的信息,可广泛收集并参考借鉴,整理后纳入本城韧性生活行动指南之中。当然,低碳生活、垃圾分类、节约环保等行为指南,早已有之,它们与“气候韧性”中的“缓解行动”对应,亦应一并纳入手册。
③ 居民应急行动指南:为不同类别紧急事件发生情况下的居民应急行动提供指导。紧急事件包括前文所列气候紧急事件、卫生紧急事件、不可抗拒力,以及基于本地情况识别出的其他类型风险事件。上述情况发生时,居民应该做什么(提供具体步骤);发现紧急情况迹象时,应与哪些机构或个人取得联系(提供明确的联系人和联络电话);有何种逃生路径和紧急疏散地点(提供辖区内紧急逃生路径和疏散地点示意图);有哪些救援途径(提供准确清晰的紧急救援机构和联系电话)。国家和地方应急部门应当形成相应的行动指南,国外也有诸多类似居民应急行动指南可参考,可多方获取可借鉴的资源,基于本地情况制订指南。
深圳一处社区风险地图,相关信息还可更为具体,成为 高精度内涝风险图。这就需要更多数据支撑。 王昀 图
④ 地方政府和应急部门行动指南:为紧急事件发生情况下各层级政府机构和相关应急部门的行动提供指南。紧急事件情景下的应急行动预案和预演应该是常规化工作。但新冠疫情和气候事件频发敲响了不确定性的警钟。基于此,应当对紧急事件的类别和严重程度加以扩展,相应列出不同紧急级别之下的各级政府机构、应急部门和人员的响应方式,并纳入《韧性手册》中。《韧性手册》电子版在官方渠道公布,纸质版也应广泛分发到辖区企事业单位和居民家庭。
⑤ 韧性城市建设行动:与本城“韧性愿景”对应,分类列出韧性城市建设行动方案——这些方案日后进一步细化和具体化,将构成“韧性城市规划”的主体内容。
《韧性手册》应如何编制?
① 组建团队。从本城应急、规划、住建、消防和公共卫生等专业部门抽调人员,组成专门小组,负责《韧性手册》编写;聘请相关领域专家,作为顾问团队,对《韧性手册》草案进行审核并提供建议。把《韧性手册》的编写,当成不同领域专业骨干沟通交流的机会,以“韧性”引导的专业知识汇集与碰撞,会产生出超乎预期且极具实践意义的成果。
② 广泛的公众咨询。《韧性手册》编写过程中,应向辖区企事业单位和居民广泛征集意见,把地方经验和知识充分纳入;草案编制完成前,要广泛征询公众意见和建议,并在修改完善定稿中纳入。《韧性手册》发布后,也应以固定的渠道收集社会反馈。
③ 定期更新。应以一年或两年为期限,进行手册更新。手册更新应当酌情纳入所收集到的反馈意见,也应结合前一个周期的新情况,或参考国内国际其他城市地区的韧性行动新经验,对手册中的紧急情况和韧性行动进行修订或扩增。
《韧性手册》对韧性城市建设产生何种贡献?
① 《韧性手册》编写过程中收集的信息和数据,为韧性城市建设方案提供支撑。收集的信息包括但不仅限于以下所列:气候预测、公共卫生统计、人口结构趋势(尤其要识别脆弱人群)、自然资源、公共基础设施等相关数据;建成环境、水文水资源、水与能耗、经济等相关数据。编写团队应明确相关数据类型及获取数据的来源。这些数据不但是《韧性手册》中“紧急事件”确定和韧性行动方案制订的基础,还是未来更为详尽的韧性城市建设规划编订的基础。此处建议,以“韧性”为考量,建立指标体系,结合实地调查或档案收集的数据和信息,对本城辖区开展“城市体检”,找出短板。
② 《韧性手册》编写团队将被锻炼为城市韧性建设骨干。
③《韧性手册》的公众参与和定稿公布,是辖区全民动员以及韧性意识提升的过程,也是社区凝聚力增强的机会。
④ 从《韧性手册》到“韧性规划”。以韧性手册工作为基础,可进入韧性规划流程。建议韧性规划以“四步走”方式展开,即:脆弱性评估—风险评价—情景规划—指标追踪。韧性规划自然涉及空间,但重点应当放在城市治理提升、公民行动引领和社区组织能力培育上。
综上,建议各个城市,尽快抽调专业人员,组建《韧性手册》编写小组,着手开展手册编写工作,应能在两个月内完成编写,并尽快定稿公布。
(说明:本系列提及的国际城市实践,都已在澎湃新闻市政厅栏目引介;相关建议和启发,也已在多篇政策建议中提交)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