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由澎湃新闻《新引擎》周刊主办的2024新质生产力大会在上海举行,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吴萨发表主旨演讲。
“不创新才是最大的风险。”
8月15日,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吴萨在2024新质生产力大会上发表主旨演讲时这样说道。此次大会由澎湃新闻《新引擎》周刊主办,大会主题为“新改革 新动能:穿越周期”。
吴萨表示,新质生产力这个概念虽然提出的时间并不是很长,但现在基本形成了全社会的共识,这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新质生产力作为国家未来发展的重要引擎和动能,需要平衡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传统与新兴的关系、创新与风险的关系、自主与开放的关系。
吴萨指出,新质生产力中有很多的新技术、新场景、新模式甚至新理念,都处在无人区,不能用现在的观点束缚未来。因此一定要尊重产业发展的规律,对未来产业既要有一定的管制,又要有一定的包容。比如无人驾驶、智能汽车等领域,交通法规与现在的技术发展存在矛盾,需要慢慢适应调整。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在新质生产力的创新发展中,让市场发挥更大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能动性,因为市场带来的动力是难以预计的。
在传统和新兴的关系上,吴萨表示,新质生产力要因地制宜。部分不是“高精尖”的地区或产业领域,也需要改造、提升。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出现新兴技术以后,在相对落后的地方大规模推广应用,也可以带来收益,这也是新质生产力作为新动能的理解,绝对不仅是新、奇,而是真正提升整个社会的技术和产业水平,辐射带动其他更广阔的区域,影响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
对于如何平衡创新与风险,吴萨表示,任何的创新一开始都带有风险性,即使有风险,也要有创新的方向,因为不创新才是最大的风险。“当你不创新而别人创新的时候,就会被降维打击。创新,意味着敢想敢试,敢于面对技术上的难关和挑战。政府和市场要各居其位,发挥好制度优势,在这些领域既能有效化解一定的风险,也能推进往前的步伐。”
在自主与开放的关系上,吴萨指出,要从引进创新到自主创新,强化创新的主体地位,做好政产学研金。“引进创新的同时也要做好自主创新,同时要有效利用国际的创新链、产业链,在国际上取得更大的竞争优势。”
吴萨表示,所有的创新最主要的是人,人是其中最有活力的因素。“教育和人才是相通的,但教育是解决公平性问题,人才要解决特殊性问题。高科技人才的作用不可估量,只有在最高的人才高地上才能涌现最先进的人才。上海有这样的能力,也有培养国际一流人才的定位。”
此外,吴萨还建议,上海要打造建设开放的前沿,在这个基础上引领先进产业。“上海可以率先跑出一些颠覆性的技术和未来产业,以此来辐射带动其他地方的发展。要探索辐射引领,当站在高峰的时候,流下来的雪水就能够滋润到更多的地方,让更多的地方感受到技术和经济辐射的带动力。”吴萨说。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