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靠一张暑假打卡表,甩掉90%的同龄人”“好看的女孩自带烧钱属性”……网络世界每天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声音。在这些声音中,一些“自媒体”以“消除焦虑”为名,大行“贩卖焦虑”之实吸引眼球,在挑动人们紧张神经、营造焦虑的同时,往往又话锋一转,给出一系列所谓“专业意见”引流变现。而这种“钓鱼式”营销,却往往屡试不爽。本期就让沪小信带我们了解下“贩卖焦虑”的常用套路和典型案例。
常用套路
一是“打造专业人设”
自称名企高管、专家或者自封不可查证的“大师”,以夸张或虚假的身份,博取网户信任。如“央企二十年组织人事经验”“带领100万宝妈兼职致富”“世界500强背后的培训师”“灵性疗愈上师”。
二是“渲染攀比情绪”
通过对比产生的心理落差,加剧焦虑和压力。比如你是一个刚刚步入社会工作的人,则会向你贩卖“我是怎么做到30岁前拥有自己的房产的?”“你的同龄人正在抛弃你”等工作财富焦虑。
三是“炮制概念噱头”
通过炮制大量概念、噱头,使网民掉入其思维陷阱中,甘愿为焦虑买单。如向家长贩卖“快醒醒,你孩子中了‘基因彩票’千万不要浪费掉”等教育焦虑概念;向爱美注重身材的女生贩卖“A4腰”“漫画腰”等身材焦虑概念。
案例1
本文图均为 网信上海微信公众号 图
账号“赵菊英家庭教育”自诩为“美国正面管教协会认证家庭学校双讲师”,在网络上发布在多地“家访”视频。部分视频中,其以一副“专家”姿态对未成年人进行言语及行为上的打压,强化“分数至上”的功利教育观、成才观,贩卖教育焦虑。这不仅违背教育科学规律,还侵害了孩子人格尊严,危害孩子身心健康。平台已依法依规对账号进行封号。
案例2
账号“郁清叔叔LIVE”自称是“两性社会学研究员”,教授“如何获取男性欢心”“如何高嫁”等贩卖婚姻焦虑内容,并试图通过操纵矩阵账号诱骗公众点击浏览,传播不良婚恋观。平台已依法依规对相关账号进行封号。
案例3
账号“校长嚟啦”利用自媒体矩阵账号,贩卖升学焦虑,频繁炒作中小学招生话题,使用暗语大量发布涉择校分班策略、培训机构推优、教辅资料推荐等信息进行营销引流,违反教育领域相关政策规定。平台已依法依规对相关账号进行封号。
从今年6月开始,曝光“自媒体”无底线博流量套路的系列宣传已开展8期,将在本期画上句号。在普法宣传期间,上海市委网信办依据网民举报线索,处置了一批典型的无底线博流量“自媒体”账号,获得各方关注和点赞支持。
上海市委网信办相关负责人表示,“自媒体”治理并非一日之功,网信部门将持续加大整治力度,同时希望各方积极参与支持。网站平台要履行主体管理责任,对违规“自媒体”坚持严格处置曝光。每一位“自媒体”从业者应抑制“流量冲动”,执真诚之笔,蘸责任之墨,在各自创作领域耐心耕耘。同时希望广大网民能保持警惕,增强识别“自媒体”博流量套路的“辨识力”和“免疫力”。让我们一起协同聚力,共同营造一片清朗有序的网络空间。
(原标题:《清朗浦江丨孩子中了“基因彩票”千万别浪费掉?“自媒体”请停止贩卖焦虑!【无底线博流量⑧】》)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