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一个曾在网易当游戏策划、名叫 Jack(杰凯)的英国人,在游戏圈刷屏了。他的经历,甚至破圈到了非游戏领域,连圈外人都来围观 " 外国人在中国企业上班 " 的故事。
非游戏媒体也在吃瓜
一方面,他的故事,戏剧味儿十足 …… 打脸来得飞快。
今年 4 月,他还在说 " 最近项目很忙天天加班 …… 但是我觉得还是挺充实的,很喜欢目前这份工作 ",俨然一副习惯加班的姿态;结果今年 7 月初,他忍不住感慨 " 太累了我 ";最终在 7 月中旬发文公开自己离职网易。
另一方面,不少人在这个外国人身上,破天荒看出了一种国人的熟悉感。
或许是因为,网友发现,都是在中国打工,不论是外国人还是中国人,脸上都出现了浓浓的班味儿。这一刻,大家心里突然平衡了——虽然长相不一样,但大伙在国内的生活状态是一样的,当牛马的时候,都是牛马。
当然,也有一些人觉得他是自找苦吃:英国有那么多不加班的岗位,非得跑来中国卷?但国外工作真如我们以为的那样好吗?他又为何要跑来中国做游戏?抱着这些疑问,葡萄君找 Jack 聊了聊。
而他的回答有些出乎我的意料:在 Jack 看来,海外游戏工作室对全球市场的理解并不全面,薪资待遇也有限;另外,虽然工作确实辛苦,但他并没有因此讨厌或抗拒在中国生活,相反,他觉得自己能进网易当游戏策划,是十分幸运的事。
不过,在聊到当下国内游戏行业整体环境时,Jack 还是觉得 " 有点可惜 "。他不认为这是只有外国人才觉得难受的环境:" 对中国人和外国人来说,都很难。"
一、我想抓住这个机会,去做游戏
Jack 最初并没想过自己会来中国做游戏,这中间充满了各种机缘巧合。
和很多年轻人一样,在读大学前,他不知道自己未来想做什么工作。和家人商量后,Jack 最终决定进入曼彻斯特大学学习西班牙语和中文。其中,西班牙语是他之前就在学的语言,而加上中文则是因为 Jack 觉得中国文化比较有意思,同时也想挑战一个更难的语言。
按照课程要求,他大三在北京师范大学(下称北师大)完成了为期一年的交换留学,之后大四回到英国准备毕业。这时,刷 LinkedIn 找工作的 Jack,才有了进入中国游戏行业的打算。而这个选择,和他的兴趣、爱情息息相关,或许也说得上是命定如此。
第一,他发现,中国部分游戏公司在找会说中文的英语母语者。这意味着,就算他先前没学过游戏相关专业,也没做过游戏,也依然有进入游戏行业的机会。
这是个意外之喜,因为 Jack 其实一直对游戏很感兴趣。他回忆说,自己小时候玩的第一款游戏,可能是 6 — 7 岁时上手的 GameBoy《宝可梦金 · 银》;到了 11 岁,他有了自己的第一台 Xbox;进了大学,他也在玩各种主机游戏:" 当时玩得晚上都不想睡觉了。"
第二,Jack 在英国本地并非找不到工作,比如一些做外贸、游戏出海的公司,都需要会讲中文的人。
只是,这些公司更倾向于招会讲英语的中文母语者,而中国国内的公司更想找会讲中文的英语母语者。"很多问题,只有母语者能发现。在母语文化环境下生活过的人,和没生活过的人,完全不一样。"
出海、本地化 …… 这些工作不单关乎翻译,也关乎本地生活、文化。从这点来说,他确实在中国才能更好发挥自己的优势。
第三,Jack 大四回英国后,认识了现在的老婆、当时的女友 Nora。她是中国人,那会儿正在伦敦读研,学业结束后需要回中国。就算是为了和 Nora 在一起,他也一定要在中国找到工作。
他们前不久刚领证
虽然来中国上班的英国人不多,但 Jack 的家人很支持他的想法。他的母亲当时说,趁着年轻,Jack 可以多出去体验不一样的生活。就算事业失败了,损失也不会太大,反正年轻,还来得及重新开始。
就这样,他在大四下定了决心,要到中国逐梦游戏圈:" 我是真的想做游戏。" 在中文互联网上做过调研,了解过中国游戏大小厂商后,Jack 开始投简历,前往中国参与游戏本地化工作,并于 2022 年夏天顺利拿到了网易的 offer。
二、中国工作环境,和英国不一样在哪?
刚进网易时,Jack 并没有当上游戏策划,而是干着更偏翻译的工作,对接网易国内与海外团队的沟通合作。毕竟,作为没有游戏研发经验的外国人,他想进游戏策划团队,还有一些坎要跨。
一方面,国内游戏行业,或者说国内整个互联网工作环境,和国外不一样。
比如加班,在英国就不多见。但他觉得这其实不算最难适应的地方:" 海外公司偶尔也会有 crunchtime(赶工加班),所以还挺正常的。"
Jack 曾发帖说不适应调休,不过和我聊时,他说已经不是很在意这点了。
在他看来,最难适应和理解的,其实是国内的上下级员工关系:" 在中国,你工作情况好不好,全都要看你主管人好不好,就好像主管掌控了你 95% 的生杀大权。"
Jack 和朋友交流后发现,在中国很多公司里,当员工和自己的上级发生矛盾时,没有太多员工敢站出来和上级对峙、反抗。在英国,这种事不太可能发生:" 英国的主管,权力非常有限。即便主管人不好,他也不能对你不好。比如他们不能强迫你加班,也不能整天故意骂你。如果主管这么做了,你完全可以找 HR 和工会举报他。而且如果是主管做得不对,你举报后,很可能是你的主管要走,而不是你走。"
另一方面,他需要补课了解手游。
来中国前,Jack 没玩过手游。但来了国内,他想找机会转岗成游戏策划,就必须去拆解分析热门手游。
虽然之前不玩,但他并不抵触手游。相反,他觉得手游在中国如此受欢迎,是完全符合市场需求的。
他解释说,在英国,人们不常玩手游,其实很难定论说手游就不好玩,因为大家日常本来就缺少玩手游的场景——大部分打工人都住得离公司很近,住得远的也通常会选择开车上下班,所以几乎没人会在通勤路上玩游戏;因为加班少,5 点下班后有大把时间玩游戏,大家不用刻意挑选单局时间短的产品;对英国大部分家庭来说,PC、主机并不贵,消费得起,所以玩的人也多。
在中国,情况刚好相反,所以手游反而更受欢迎。
就这样,Jack 常年积累着对手游的理解,同时还主动在工作习惯上融入国人团队,用中文沟通、和大家一起加班、多和国人社交 …… 最终,在去年年底,他成功转岗,进入网易某项目当系统策划。
不过,Jack 表示,在广州网易园区,像他这样和中国人打成一片的外国人,一只手就数得过来。剩下大部分外国人并不想逼自己融入不习惯的工作环境,只是按部就班干着自己分内的工作,不和大家一起加班,也不怎么和中国人交流。有些人虽然在国内待了挺久,却连中文都说不好。
在他看来,这样的工作状态其实很危险:" 你薪水不低,又不愿意和大家一起加班。那公司经济困难的时候,你觉得会先炒谁?"
况且 Jack 的目标是做游戏,而不是一直干着翻译、本地化的工作。为了这点,他也必须跳出自己的舒适圈,跻身到策划团队里。
三、中国游戏行业,有点可惜
听过他在网易的奋斗史后,我不禁开始思考:从在北师大交换留学,到进入中国游戏行业上班 …… 他在生活上会不会有落差感?会不会后悔来中国?
Jack 表示,落差感确实有,毕竟在北师大留学时,他只是听说过 996,但没经历过 996,没什么实感。
但要说后悔,那还真没有。事实上,他觉得自己收获挺多:"我很幸运,在网易遇到了很好的主管。我没有做过游戏,但他愿意给我机会进项目组当系统策划。而且他人很好,听得进团队成员的意见。"
只是,抛开个人在网易的幸运经历,放眼整个中国游戏行业谈感想时,Jack 还是叹了口气:" 我就是觉得有点可惜。"
一方面,他觉得当下中国游戏行业的环境不利于培养创意。
其一,他听说部分中国游戏公司,并不尊重员工,还总是把员工逼得很紧。而人在不放松的环境下,很难产出创意。
比如,一些公司往往会在员工年限久、工资高了的时候,把人炒掉,换成更便宜的新人;再比如,部分公司会要求员工 996,会要求他们写月报、周报,甚至是日报,老板则紧紧盯着员工的工作时长、工作内容量;此外,他还提到了在大厂中不算少见的末位淘汰制(立项一堆项目,最后只拔高个儿),在 Jack 看来,这样滥用人力和经费,说明厂商从一开始就没想清楚到底该做什么,同时,它加重了员工在工作中感到不安的程度。
在这种令人紧绷、感到不被信任的环境下,员工可能也没太多心思去在乎创意:" 游戏应该是一种享受的乐趣,制作它的流程,也是产出创意的流程。如果看重创意,你肯定需要你的人才放松下来。让人不放松的制度,是有违创意的。"
其二,从立项角度来看,他觉得部分公司过于看重数据了。
"创意本身就是缺少数据的。你做一个全新的东西,比如全新的玩法,或者全新的世界观,你怎么去和老板说?你有数据来证明这个方向走得通吗?现在就好像,你必须要先拿一个成功的产品来给老板看,讲明他们数据很好,然后团队才能接着搞。"
Jack 解释说,这也是为什么外国人总觉得中国游戏在抄——当然,他觉得这样的说法有些过分,中国游戏不至于全是抄的。但他理解这些外国人的想法:很多中国游戏是站在先前成功产品的基础上去做的,所以总让人觉得不是很创新。
Jack 带了春联回英国过年
另一方面,他觉得虽然很多中国公司为了和国际接轨,有招外国人,但在招聘之外,他们在其他方面并没有做好和国际接轨的准备。
首先从职业发展角度来说,外国人在中国是有职场天花板的。很少有中国公司愿意让土生土长的外国人当主管,或更高的管理层。Jack 推测,可能是因为中国老板觉得外籍没法带中国人。
其次从研发层面来说,中国公司的管线普遍不算成熟。
他认识一些从海外工作室跳槽到国内公司的外国人,他们往往会为中国公司管线问题感到震惊。打个比方,在海外工作室,如果团队已经定下了 deadline(截止日期),那么所有相关需求就必须在 deadline 之前做完,之后不会允许有新需求插进来,能破例的很少;在国内,虽然大家也会定 deadline,但过了这个日子之后,往往还是会有很多新需求插进去,deadline 形同虚设。
这让一些在国内做美术或音频的外国人感到头大——游戏马上要上线了,策划还在提新需求。在海外,策划至少需要提前 3~4 个月把需求提完,给团队充足的时间去做。
最后从管理方式来说,虽然把外国人招进来了,但部分中国公司并没有用国际化管理方式去管理团队。
一些厂商依然秉持着老一套的管理方式,也就是前面聊到的、不适合创意产出的管理方式。而被招进来的外国人,就算是全球范围内顶尖的美术人员,在这样的管理方式里,也没法发挥自己的作用。" 这些公司不会自省,不会去想是不是自己哪里出了问题。做业务的人就很被动,不管你能力多强,进了公司就要被公司推着走。"
而且,即便已经雇佣了外国人,个别厂商在做海外营销时,依旧没能跳出中国思路,或者可能是不敢。" 太板正的营销,在海外是很难出圈的。国外玩家就喜欢放得开、玩得开的游戏官方。但这么搞,有些国内的老板又接受不了。"
他举例说,在海外社媒热度不低的《蟹蟹寻宝奇遇(Another Crab's Treasure)》,官号就很爱整蛊玩梗,活得没点官号的样子。海外玩家就好这一口,但中国游戏敢这么跳脱的,不多。
雪上加霜的是,去年末至今年初,由于游戏行业整体不景气,Jack 发现,上述这些问题,不仅没有减少,在国内反而变本加厉——裁员、降薪、更多的加班 …… 对外国人,特别是对那些在海外上过班的人来说,这样的工作环境肯定是越来越难接受的。
Jack 同时强调,他明白这事对国人来说同样糟心。并且,他理解从岗位供需关系来说,国人所背负的就业压力会比外国人更大:" 这就是我感到可惜的原因。我觉得中国不缺有创意、有想法的人,但长期来说,这种压制创意的工作环境,会伤害中国游戏公司在全球的竞争力。"
四、海外游戏公司,并没有更 " 高大上 "
那么,国外工作室情况会更好吗?
Jack 没在海外游戏公司上过班,毕竟他在中国更能发挥自己的就业优势。不过根据他在海外社媒里的观察,以及和身边一些在海外游戏公司工作过的外国人交流,Jack 发现,国外公司也谈不上完美。
第一,海外游戏从业者的薪资,普遍会比中国的低。
这里所谓的薪资比中国的低,并非严格意义上的比数字大小。而是结合房租、饮食、看病等生活开销来看,在海外,游戏从业者的生活水准确实不算高。
这倒不是老板故意欺压员工,只是单纯环境就是这样——想赚大钱,想暴富,外国人不会优先想到进游戏行业;那些为爱发电,真的想做游戏的人,才会考虑进游戏公司。
英国有很多人偷自行车,Jack 在国内买自行车时,曾下意识担心被偷。
第二,海外大厂对手游的理解落后太多。
来中国后,Jack 发现,手游才是全球最大的游戏市场类型。但很多海外主机、PC 大厂,先前却忽视了这个机会:" 大家老是盯着自己所处的欧美地区,却没看到东南亚、非洲、中东等地区,玩手游的人更多。这是很多海外公司注意不到,或者可能是他们看不起的一件事。"
虽然目前部分海外大厂也开始关注手游,但在当下和中国公司比,他们对手游的理解和研发能力,已经落后太多。以至于他们想做手游时,一些大厂,比如育碧、微软、暴雪等,还需要联系中国厂商来帮忙做:" 我们(外国人)自己没有能力去开发一款很好的手游,或者可能是我们没人愿意做。"
第三,不少外国人对中国游戏抱有偏见,忽视了其中值得学习的部分。
Jack 表示,不熟悉中国游戏的外国人,总在潜意识里认为中国游戏等于 Pay To Win。但实际上,全球最成功的几款中国手游,像是《王者荣耀》这种体量的产品,商业化大多和 Pay To Win 无关,主要是在卖皮肤。
而且对比国内外游戏后,他发现,国内游戏在社交玩法上显然做得更成熟。他能在像《和平精英》这样的中国手游上,享受到和三四个人一起玩的乐趣,就这点来说,手游在中国也是一个很好的社交软件。但海外很缺类似的产品。
所以,Jack 并不觉得海外游戏公司就更 " 高大上 "。海外还是国内的游戏厂商,各有优劣,难说谁就比谁更好。
英国的肯德基不如中国的好吃
在他看来,大家之所以会聊国内外厂商、市场的区别,其实还是互相之间认知不够:中国游戏厂商很懂国内手游市场,但要出海,在管线和管理上和国际接轨,他们对外了解显然不足;同理,欧美游戏公司熟悉本地主机和 PC 市场,但忽视了更大的手游市场,他们对外也知之甚少。
聊到这儿,他还吐槽了下干葡萄君这行的:" 我觉得国内外游戏媒体,在这点上做得都不够好。"
虽然海外游戏媒体已经发展较为成熟,出现了一些比较大型、头部的媒体公司,但至今仍很少有人规律地报道中国市场。结果就是,问欧美玩家知道哪些中国厂商和游戏,很多人只会说米哈游和《原神》;海外从业者可能还会补充说腾讯和网易,毕竟这两家大厂在海外有不少投资行为,但要问知不知道哪些是腾讯和网易的自研游戏,他们也不太能答上来。
但这不代表外国人不想了解中国。Jack 先前给 TechRadar、Games Industry.biz 等海外游戏媒体投稿文章,介绍中国游戏或剖析中国市场,就多次被采纳发布。
Jack 部分投稿文章的标题
换个角度来看,Jack 觉得,这也意味着国内媒体错失了一个颇大的机会:没人做英文内容,给海外用户介绍中国游戏行业。与此同时,IGN 却开了中文业务;Games Industry.biz 等外媒虽然没中文版,但也有不少国内从业者在关注。他表示:" 我发现这个的时候还蛮惊讶的,这也让我明白了,为什么海外那么多人缺少对中国游戏的了解。"
而信息越少,越不清晰,身处茧房中的人,就越容易陷入偏见和误区。
五、离职之后换个思路:先享受生活,追求梦想
从网易离职之后的 Jack,也在通过自己的方式,来尝试缩小国内外网友之间的认知隔阂——借着现在闲下来的时间,他把更多精力花在了自媒体上,分享一些中外文化对比的内容,让外国人更了解中国,也让中国人更了解外国。
@Jack 杰凯在小红书、B 站、抖音等平台均开设了账号
Jack 表示,这是他个人想要做的事情。可能拍视频、剪视频、写文案累了点,但毕竟做的是自己的东西,累点也愿意。
Jack 将自己参观哈尔滨 731 部队遗址罪证陈列馆的视频,发到了 YouTube,希望更多外国人能了解这段残忍的历史。
YouTube 高赞评论
至于什么时候回游戏行业?他说,自己暂时没有急着找工作的念头,而是想先歇一歇,享受生活:" 我和 Nora 刚领结婚证,刚好趁这段时间度下蜜月。"
Jack 和 Nora 在张家界
而和 Jack 聊下来后,我发现,虽然部分网友用崩溃一词来形容他,但这种说法可能并不准确。倒不如说,现在平静讲述着过往的他,更像是想通后,主动调整了生活重心:
当初来中国、进大厂做游戏时,他也曾全心全意扑在工作上,对于先前这个选择,Jack 并不感到后悔,认为这是很多年轻人初入社会必经的阶段;只是几年下来,他现在发现,自己可能并不想要那种快节奏、人被工作推着走的生活。正因如此,离职后的 Jack 换了个思路:" 先去好好享受生活,追求自己的梦想 …… 想要幸福的话,就得先找到幸福的来源。"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游戏葡萄 (ID:youxiputao),作者:王丹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