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他们是学霸,他们也是奥运选手。
当他们“爆冷”时,外界的第一反应可能不是专业成绩,而是他们体育之外的专业。
但对他们来说,不断突破人类极限,又何必强调“专业”或“业余”之类的标签。重在参与。
基森霍夫个人网站上的一张图,很形象地总结了她的经历。
一边学术 一边运动
基森霍夫1991年生于奥地利维也纳,在以自行车运动员的身份收获关注之前,她首先是个数学家,不过运动和学术对她来说从来就不是非此即彼的单选题。
2011年到2012年,基森霍夫在剑桥大学获得数学的硕士学位,她也是在那个时期开始参加铁人三项运动。由于受伤后无法继续跑步,基森霍夫从2014年开始主攻自行车。
2016年,她首次在国际自行车赛事中拿下赛段冠军。这一年正是她在加泰罗尼亚理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的时间。
2021年,东京奥运会之前,她的头衔是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大学博士后研究员,研究非线性偏微分方程。同时她也在为自己的首次奥运之旅做着准备。
此外,她在多个学术期刊发文、教授本科课程,还掌握5种语言。
对比她的学术和运动经历可以发现,数学和运动在她的生活中始终相互交织,而基森霍夫则以此为乐,她说她喜欢这种“精神和身体的双重挑战”。
凭数学素养爆冷的“业余选手”
东京奥运会前,基森霍夫还是个业余车手,没有团队、没有教练,单枪匹马就闯到了东京。甚至直到比赛结束,她的对手、那些世界顶尖的自行车运动员们,都不知道她是谁。参赛前,她自己也觉得以冠军为目标太不现实,能进前25名就已经不错了。
相比其他车手有教练来制定比赛计划,还有专门的营养师、体能师,基森霍夫一个人扛下了所有,她说“作为一名数学家,你习惯于自己解决问题,这也是我对待自行车的方式。”
最终的胜利也离不开她的数学素养。
在动身前往东京前,基森霍夫就已经开始为适应东京的气温做准备,调整自己的训练和比赛计划。
那场比赛当天,天气炎热潮湿,基森霍夫从比赛初期就早早发力,很快与大部队拉开了超过10分钟的差距。由于相差距离远,且没有无线电设备,很多选手都忘记了她的存在。
荷兰选手范费罗腾在冲线后,她还激动地举起了双臂庆祝自己“夺冠”。
作为当年的夺冠热门,荷兰运动员范费罗腾冲刺时以为胜券在握,在冲过终点后,高举双臂庆祝着自己的胜利,却被告知75秒前已经有人完成了比赛。
赛后受访时,基森霍夫自己都觉得有点难以置信,提及备战情况,她说:“我对比赛做了规划,我看了时间,计算可能会在何时完成多少公里,我必须吃多少食物等。我计划从一开始就发起攻势,我很高兴我能保持领先。”
凭借独自艰苦的训练和数学素养的加持,基森霍夫就这样为奥地利拿下自2004年以来的首枚夏季奥运会金牌,这也是125年来奥地利在自行车项目上获得的首枚奥运金牌。
有媒体将这场胜利视作奥运会历史上“最大冷门之一”,也有人用“数学博士震惊奥运”这样的句子描述她的一鸣惊人。基森霍夫则表示夺冠不会完全改变她的生活,“我还是以前的我”。
左起:东京奥运会女子公路自行车比赛银牌得主荷兰选手范费罗腾,金牌得主奥地利选手安娜·基森霍夫,铜牌获得者意大利选手丽莎·隆戈·博尔基尼。
在众声喧哗中回归初心
东京奥运会夺冠后,基森霍夫与车队签约,正式成为职业选手,参加了更多比赛,也有了更多机会跟世界一流的车手较量。她通过一场场不同的比赛走出舒适区、挑战着自己的极限。
冠军的光环让她更加自信,也给她带来压力。
由于体能和经验不足,基森霍夫在一些比赛中的成绩不如预期。她心里也有数,当大家用那块奥运金牌来衡量她近几年的战绩,“所有的一切都很令人失望”。2023年基森霍夫在回顾赛季情况时说,就个人而言,她可以接受自己无法一直保持最佳状态,但成为职业车手、有了团队之后,情况就变得“更加复杂”。
除了计时赛,本届奥运会上,基森霍夫也报名了将于当地时间8月4日举行的女子公路赛,但她对卫冕并没有太强的执念。此前受访时基森霍夫笑称,若想在公路赛中再拿冠军,“除非大家都忘了我是谁”。
面对外界的期待,基森霍夫提醒自己“不要因他人的言行分心”,并称希望能像东京奥运会备战时那样,“保持简单”,做好最基本的事。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