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奥运会闭幕式。图源新华社
在万众期待中开幕的巴黎奥运会,于当地时间 8 月 11 日,在感慨万千中落幕。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就像杜勒里花园的热气球 " 火炬 " 的熄灭。
这届奥运会,创造了太多不可思议,刷新了我们对奥运会可以这样办的认知:从提前三年剧透开幕式要在河上巡游的创意,到一次整体连贯的彩排都没有就真刀真枪上马;从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展示,到离经叛道的多元文化呈现。法式奥运会从第一天起就不按常理出牌,让人目瞪口呆。
过去三周,我每天行走在各个场馆,一点一点感知法国人对举办奥运会的态度。
有些事情是他们不看重的。
赛场是不是新建、够不够高大上、" 黑科技 " 多不多?这些问题,我都没有找到确定的答案。一趟行程下来,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举办霉霉演唱会后,为游泳比赛花了三个月快速搭建的拉德芳斯体育馆;是网球德约夺冠后,24 小时就改头换面成拳击场的罗兰 · 加洛斯中心;还有商业中心二三楼改造的、看上去有些简陋的主新闻中心。
郑钦文在罗兰 · 加洛斯夺冠。记者 姚颖康 摄
关于对记者的服务工作,说让你有宾至如归的感觉,那不可能。交通时有晚点,矿泉水也要收费,一切都刚好达到不抱怨的程度——重要的是,不耽误你干活。
我在这些地方完全看不见法国人对于完美的追求,只感受到浓郁的实用主义。
但另一些事情,是他们无比在意,且不惜代价要完成的。
比如把开幕式移到开放的空间办,不惜承受巨大的安全风险和巨额的安保成本。这可能是想体现奥林匹克全民共享的理念,也可能单纯想做到全世界只此一家,不管哪种动机,法国人坚持得到了自己想要的。
另外,把这么多世界文化遗产与体育比赛放到一个画面里,也是巴黎奥组委最得意的手笔之一。巴黎奥运会对摄影记者的友好远超历届,因为他们中的每一个人都把最美的奥运体育照片装在镜头里带回了家。
从这些方面,我似乎又看到了法兰西民族的理想与浪漫主义。
埃菲尔铁塔下的沙排比赛。记者 姚颖康 摄
法国人到底是什么样的?
我们接触了不少,但又感觉远远不够。
他们友善热情,喜欢抱怨自嘲,有时候不太靠谱,有时候又简单天真。要认识一个民族,三周怎么够?
当今世界,奥运会、足球世界杯和世博会是人类最大规模的三大集体盛会。顾拜旦是现代奥运会的发起人,世界杯的第一个奖杯是为纪念国际足联首任主席雷米特而命名的,拿破仑三世则将英国女王炫耀英国工业革命成果的世博会改变为展示世界不同文化的平台。这三位重要人物都是法国人,难道是巧合吗?
我们很难用一两句话形容法国人的特质,但在如何办奥运会这件事上,法国让人看到了它对人类社会发展作出的人文贡献。
巴黎奥运会,的确不寻常。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