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5日,白玉兰国际音乐节“中国民族吹管协奏曲大赛”决赛于上海音乐学院贺绿汀音乐厅隆重拉开帷幕。
自协奏曲大赛开赛以来,选手们经过初赛、复赛的层层角逐,最终共有九位优秀选手来到了决赛竞技的音乐厅。他们与上海爱乐乐团共同演绎,带来一场传统与现代交织的音乐盛宴。竹笛,唢呐,笙三种民族吹管乐器在赛场上轮番奏响,通过《野火》《唤凤》和《孔雀·音画》三首近年来在各专业领域中极具代表性的高难度曲目,不仅展示了几首民族音乐优秀作品的独特魅力也展现出9位选手高超的演奏水准。
评委团由来自全国各地的知名吹管乐权威专家组成。最终,上海音乐学院竹笛在读学生陈善治、中央音乐学院唢呐在读学生刘瀚公、中国音乐学院笙专业在读学生梁景然分别获得各专业组别第一名,获得各专业组别第二名的为中国音乐学院竹笛在读学生罗章耀、上海音乐学院唢呐在读学生钱蕊、中央音乐学院笙专业在读学生张澳暄,各组别第三名获得者分别是上海音乐学院竹笛在读学生潘天行、中央音乐学院唢呐在读学生张艺、上海音乐学院笙专业在读学生刘畅。
作为国内首次将国乐民族吹管乐专业引入与西洋管弦乐团同台协作的重大赛事,白玉兰国际音乐节充分借鉴了国际顶尖赛事的专业化模式,力求在评审标准、赛制安排和赛事规格上与世界顶级大赛接轨。本次复、决赛的评审阵容堪称豪华,原上海音乐学院副院长刘英教授担任白玉兰大赛艺术总监,民族吹管乐评委会主席唐俊乔教授与著名作曲家原上海民族乐团团长、艺术总监顾冠仁先生担任赛事监审。同时邀请国内顶尖民族吹管乐演奏家(竹笛)曲祥、李镇、蒋国基、王键、易加义、高继才,(唢呐)石海彬、周东朝、赵宴会、田丁、王展展,(笙)李光陆、翁镇发、王磊、宋扬、钟之岳等分别担任赛事各阶段评审。
这些在各自领域内有着卓越成就的评委们用专业的眼光和公正的评判,为比赛的公平性和权威性提供了坚实保障。
本届民族吹管乐协奏曲大赛作品的选择以国际顶尖赛事赛制为标准,选择以固定曲目形式进行比赛。这种形制既考虑到了赛事的公平严谨性,也为参赛选手提供了展示技艺和艺术修养的二度创作空间。据悉,赛前白玉兰国际音乐节在比赛曲目的选择上投入了巨大的精力,组委会在浩如烟海的作品中精心挑选,并积极与诸位作曲家进行反复沟通,最终敲定了复赛三件乐器(笛、笙、唢呐)能够反映其在各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三部:竹笛:《竹石图》《愁空山》《中国随想曲No.1——东方印象》,笙:《虹》《天启》《笙华》,唢呐:《霸王别姬》《火之舞》《麒麟颂》。而决赛的三部指定作品《野火》《唤凤》《孔雀·音画》不仅是各自领域的经典之作,更是展现了中国当代民族音乐创作的顶尖水准。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教授郭文景创作的第二竹笛协奏曲《野火》第三乐章,以其激情澎湃的旋律和复杂精致的配器成为竹笛音乐在现代创作语境之下的优秀之作。关迺忠先生创作的笙协奏曲《孔雀·音画》第一、四乐章,通过富有戏剧性的音乐语言和独特的艺术形象表达,将笙艺术的魅力发挥的淋漓尽致。中央音乐学院作曲教授秦文琛创作的唢呐协奏曲《唤凤》(节选),以其使用的“单音控制”创作手法和融贯中西的音乐结构编排,在一众现代唢呐作品中别具一格。这三部作品的选用,体现了评委会对中国民族音乐现代作品创作的充分了解与高度重视。
此外,本届赛事的决赛组委会特别邀请了上海爱乐乐团作为协奏乐团及指挥家赵晓鸥先生执棒。作为中国知名交响乐团之一,能够受邀承担白玉兰协奏曲大赛的演奏工作,足以见赛事规格之高。唢呐专业第二名得主钱蕊选手在赛后采访中提到:“与上海爱乐乐团的合作令我感到非常荣幸。能和这样成熟优秀的乐团合作,对于每一位有志于走向更大舞台的演奏者都是一个非常珍贵的机会”。本次决赛的赛场上海音乐学院贺绿汀音乐厅也受到了选手们的一致好评,笙专业组冠军梁景然谈到:“本次演奏的作品是一部当代作品,而贺绿汀音乐厅则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音乐厅。能够在这里奏响一部新作既是传承和发展,也是对老一辈音乐家们的遥遥致敬。”贺绿汀音乐厅作为一个老牌专业音乐厅,拥有极为优秀的声学设计和完善的设施,为选手们的平稳发挥提供了保证。
白玉兰国际音乐节中国民族吹管乐协奏曲专业大赛的成功举办,标志着我国民族音乐文化在现代化发展与传播的道路上找到了一条既有新意又行之有效的路径。通过比赛不仅全方位展示和促进了参赛选手们的竞技水平,也通过他们高超的演奏技艺和深厚的音乐修养,为观众,为评委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绝伦的听觉盛宴。民族吹管乐与西洋管弦乐团在国内赛事中的首次握手,更是为国乐艺术和民族吹管乐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元素,使其在新时代的音乐语境中焕发出夺目的光彩。
云程发轫协奏响,弦歌不辍国乐扬,希望在未来,随着更多类似活动的开展,民族音乐能够在不断传承与革新的道路上拥抱更加美好的明天。
乐团
选手陈善治
刘瀚公
梁景然
罗章耀
钱蕊
刘畅
潘天行
张澳暄
张艺
艺术总监刘英
吹管乐评委会主席唐俊乔
赵晓鸥指挥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