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关注人类活动对环境影响的书,人们第一时间就会想到《寂静的春天》,这本书的出版引发了人们对环境保护的深刻思考,也为后来的环保运动奠定了基础。今天想说的是另外一本同样能引起人们再次关注人类活动对环境影响的书,就是马特·温宁博士的《热爆了:我们究竟能对气候变化做些什么?》。正如《寂静的春天》让人们意识到杀虫剂对生态系统的危害,《热爆了》将让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气候变化带来的严重后果。
2024年6月19日,印度新德里,一名警卫在炎热的夏日阳光下喝水。视觉中国 资料图
严肃话题的幽默呈现
根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的数据,自工业革命以来,全球气温已经上升了约1.1摄氏度。如果我们不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到本世纪末,全球气温可能会上升4摄氏度以上,这将导致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事件频繁发生、生物多样性减少等严重后果。这些问题将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巨大威胁。
在英国《柳叶刀·星球健康》杂志上的一项国际研究指出,全球每年有超过500万人的死亡与气候变化导致的异常寒冷或炎热天气有关,有9.4%的死亡可归因于“非适宜”的温度。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到2030-2050年期间,仅因气候变化导致的营养不良、疟疾、腹泻和热应激等,每年可能会额外造成25万人死亡。
而《热爆了》以其独特的视角和风趣的语言,为我们揭示了这个既紧迫又复杂的气候变化议题。该书不仅是一本关于气候变化的科普读物,更是一本融合了幽默与深度的行动指南,它引导我们思考并实践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为减缓气候变化贡献自己的力量。在众多气候变化书籍中,它独树一帜,以其独特的写作风格和深入浅出的内容吸引了广泛的读者群体。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特色便是作者将喜剧元素巧妙融入严肃的科学议题中,使得气候变化这一看似遥不可及的话题变得生动而亲切。
温宁博士作为一位有着丰富喜剧表演经验的学者,巧妙地将自己的喜剧背景融入气候变化的科普中,通过讲段子、抖包袱的方式,将原本枯燥乏味的科学数据和理论变得生动有趣。例如,在讨论温室气体时,他没有用“火冰”(甲烷水合物)这一略显生僻的科学术语,却用了一个更易于理解的昵称“泡沫”,让读者在会心一笑的同时,记住了这个关键概念。
这种幽默的科普风格,不仅降低了读者的阅读门槛,也极大地提高了书籍的可读性和吸引力。它让读者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地吸收了大量关于气候变化的知识,从而激发了更多人对这一全球性问题的关注与思考。当然,英语幽默能够被中文读者所领会,这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本书译者唐双捷博士所做的大量工作。据我了解,译者和作者之间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旨在让英语幽默的“包袱”能够成功实现中文化。就我个人目前的阅读体验而言,我认为翻译工作做得非常出色,既接地气,又易于理解,显然是下了一番功夫的。
个人经历引发共鸣
除了幽默的写作风格外,温宁博士还巧妙地将自己的个人经历融入书中。他分享了从妻子怀孕到育儿的过程中,对气候变化问题的深刻反思和实际行动。这些真实的经历让读者感受到气候变化与每个人生活的紧密关联,也让书中的建议更加贴近人心、易于实践。
例如,在讨论减少肉类消费时,他提到:“根据一些研究,肉类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相当惊人。比如,生产1千克牛肉所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大约是生产1千克鸡肉的4倍。”这让读者更加直观地了解到减少肉类消费对减少碳排放的重要性。
在使用低碳家电方面,他建议:“选择能效等级高的电器,比如冰箱、空调等,可以大大降低能源消耗。据统计,使用能效等级高的电器,相比使用能效等级低的电器,可以节省30%以上的能源。”
推广公共交通时,他指出:“公共交通是减少碳排放的有效方式之一。例如,一辆公交车的载客量相当于多辆私家车,但它的碳排放却远远低于这些私家车。”
这些真实的经历不仅增强了书籍的可信度,也让读者产生了强烈的共鸣。我们意识到,即使作为普通个体,也能在日常生活中做出积极的改变。
跨学科、国际化的视野
《热爆了》一书还展现了温宁博士跨学科、国际化的视野。他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政策研究等多个角度全面探讨了气候变化的成因与应对策略。同时,他也关注了全球范围内的气候变化政策与行动,为读者呈现了一个全面、立体的气候变化图景。
例如,他引用了著名气候学家迈克尔·曼(Michael Mann)的观点:“气候变化是人类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我们需要采取紧急行动来应对它。”他还提到了国际能源署(IEA)的报告:“全球能源转型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到2050年,可再生能源将成为全球主要的能源来源,占比将超过80%。”此外,他还介绍了一些国家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成功经验,如德国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使其在能源供应中的占比不断提高;瑞典通过实施严格的环保政策,成功实现了温室气体减排目标。
当然,该书也关注到了中国。书中提到,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碳排放国之一,但也在积极采取措施应对气候变化。例如,中国在可再生能源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太阳能和风能发电装机容量位居世界前列。还提到,中国政府也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目标,以减少碳排放并推动可持续发展。例如,中国承诺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对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给予了充分肯定。
这种跨学科、国际化的视野不仅丰富了书籍的内容,也让读者更加全面地了解了气候变化问题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它鼓励读者以更加开放和包容的心态来面对气候变化这一全球性挑战,并积极探索各种可能的解决方案。
行动呼吁与实践指导
最重要的是,《热爆了》不仅仅是一本讲述气候变化问题的书籍,更是一本呼吁行动的实践指南。温宁博士在书中提供了大量具体而实用的行动建议,如减少碳排放、支持可再生能源、倡导低碳生活等。这些建议既具有可操作性,又具有前瞻性,为我们每个人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和路径。
在减少碳排放方面,我们可以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做起。比如,减少不必要的能源消耗,随手关灯、关闭电器电源;选择低碳出行方式,如步行、骑自行车或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尽量减少开车的次数;在饮食方面,减少肉类的摄入,因为肉类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温室气体。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优化家居设备,如选择节能电器、安装智能温控系统等,来降低能源消耗。
在倡导低碳生活方面,我们可以减少购买不必要的物品,避免过度消费,以减少资源的浪费和碳排放。在购物时,选择环保产品,支持那些致力于减少环境影响的企业。此外,我们还可以积极参与环保活动,如垃圾分类、植树造林等,为改善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
正如著名环保学者大卫·铃木(David Suzuki)曾说:“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保护我们的地球家园。通过教育和宣传,我们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气候变化的真相,从而激发他们采取行动的决心。”温宁博士也强调了教育和宣传的重要性。我们应该加强对气候变化知识的学习,提高自己的环保意识,同时将这些知识传播给身边的人,让更多的人了解气候变化的严重性和应对措施。只有当全社会都形成了环保意识,我们才能共同努力,有效地应对气候变化。
结语
从《寂静的春天》到《人类世的“资本论”》再到《热爆了》,我们可以看到人类对社会发展规律的理解环境问题的认识都在不断深化。我们逐渐明白,环境保护不仅仅是某个国家或地区的事情,而是全人类共同的责任。我们需要采取行动,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就像《热爆了》中所倡导的那样,减少碳排放、支持可再生能源、倡导低碳生活等。
当前,呼吁个体积极行动起来应对气候变化的活动丰富多样。例如,2007年世界自然基金会发起的“地球一小时”活动,号召个人、社区、企业和政府于每年三月最后一个星期六的20:30-21:30熄灯一小时,关闭非必要的照明设施。这一活动旨在唤起人们保护地球的责任意识,促使大家深入思考气候变化等环境问题。
2024年,联合国人居署确定的世界城市日主题为“青年引领气候行动”,这无疑再次强调了个体在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中的重要性。我们每一个人都不应置身事外,而应积极参与其中,为减缓气候变化贡献自己的力量,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通过遵循书中的行动建议,我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做出积极的改变,从少开一次车,到节约每一滴水、每一度电,再到参与各类环保志愿活动,每一个小小的行动,都可能汇聚成推动气候变化问题解决的巨大力量。让我们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积极投身到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中来,共同守护我们的地球家园。
在这个似乎已热爆了的夏天,《热爆了》无疑是一本值得读一读的好书。
(作者邓智团系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
“可持续方法论”专栏,旨在理清城市在可持续发展中遇到的棘手问题,并提供解题思路与方案。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