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内蒙古锡林浩特,以前,木材、钢材制作的草原栅栏每三四年就要更换一次。现在,用风电场退役下来的风机叶片加工制成的栅栏,寿命可达30年且不易损坏。
在一场风光设备循环利用行业会议上,有专家评估,每兆瓦风电设备退役后可循环利用钢铁、铜、铝、玻璃纤维等材料100吨-240吨,每兆瓦光伏设备退役后可循环利用铜、铝、塑料等材料60吨-80吨。预计到2030年,我国累计退役的风电、光伏设备产生的废弃物将突破100万吨,通过风电、光伏组件回收技术可获取的原材料累计价值将超过1500亿元,市场空间巨大。
“从我国目前已安装的风机来看,大概是有18.5万台风机了,从材料角度也是千亿以上的规模了。风机拆除市场会逐渐成为一个新的产业。”中国物资再生协会风光设备循环利用专委会主任程刚齐说。
2023年,国家发改委联合国家能源局、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商务部、国务院国资委等部门印发《关于促进退役风电、光伏设备循环利用的指导意见》。
能源基金会工业项目主管蔺梓馨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说,这份指导意见给了行业一个很大的发展信心,也释放了许多信号,规定了部分退役风电光伏设备处置的责任主体,末端处理的环境责任等等一系列相关制度和方向。但如何把文件中提到的每个环节都落地,还是需要一段时间让多部门来协调,尤其是很多标准和规范,还需要进一步补足、明确和推进。
环保倒逼风机回收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风电整机装备生产国,产量占全球的一半以上。近年来,随着产业加快升级和设备更新换代,新能源设备将面临批量退役问题。
根据中国物资再生协会风光设备循环利用专业委员会发布的《2022中国风电光伏设备循环利用产业发展报告》显示,到“十四五”末,我国将迎来首批运行时长超20年的老旧风电场大规模“退役潮”,届时将有超过1800台、总规模近120万千瓦的风电机组面临期满退役。预计到2030年,年退役风机规模将达到1000万千瓦左右,约为3.4万台机组;2030-2040年期间,累计退役风机规模将达到2.5亿千瓦。
从退役设备的定位上看,生态环境部在回复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的采访函中表示,按照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对固体废物的定义,退役后梯级利用(仍用于发电)的风电、光伏设备按照旧设备产品进行管理,不属于固体废物。不进行梯级利用的退役设备,按照固体废物进行管理。
针对退役设备,生态环境部鼓励优先开展设备及关键部件延续利用和梯次利用;其次是稳妥推进风电光伏再制造产业发展,尤其是发展风电设备中发电机、齿轮箱、主轴承等高值部件,以及光伏逆变器等关键零部件再制造。再次是鼓励再生利用企业开展退役设备精细化拆解和高水平再生利用,实现稀有金属回收提取、复合材料回收利用、再生资源高值利用;最后对于无法回收利用的部分,应进行无害化处置,并确保符合国家环境保护标准。
国瑞沃德(北京)低碳经济技术中心工程师李淑祎向澎湃新闻表示,以内蒙古为例,目前退役的风电场主要分为三类:寿命到期的正常退役、由于“以大代小”政策导致的提前淘汰、以及由于生态保护原因导致的退役。
李淑祎起初是关注气候变化议题,后来研究节能减排,逐步进入到能源领域。近几年她一直在内蒙古进行课题研究,她发现,最早退役的风机其实就搁置在风电场里,企业和地方政府并不知道怎么处理。
“虽然退役的风机占地面积很大,但相比江浙等用地紧张省份,内蒙古还有退役风机在风电场贮存的选择。”李淑祎说。
内蒙古自治区地广人稀,拥有丰富的风能资源和多个大型风电场。近年来,内蒙古的风电累计装机容量快速增长,截至2023年底,中国风电新增吊装容量7710万千瓦,其中,内蒙古新增2394万千瓦,居全国首位。内蒙古自治区的风电产业已经建立起从风电场建设到运维的完整产业链。
“风电设备的设计使用寿命一般为15-20年,随着‘十四五’内蒙古自治区新能源倍增计划的实施,风电装机量在不断攀升的情况下,大量设备也将逐渐老化、退役和更新,内蒙古自治区新能源设备的大规模退役潮即将来临。”李淑祎说,从风电退役规模看,内蒙古自治区将在2030年迎来风电大规模退役,到2035年累计达到2425万千瓦,到2040年退役规模累计达到3084万千瓦,比2030年提高了2.22倍。从风电退役各类材料累计产生量来看,废钢产量规模最大,到2045年,预测能达到1068万吨;其次是复合材料,到2045年,预测能达到116万吨。以各个材料的废品回收价格进行估算,内蒙古自治区风电退役回收利用将带来上千亿元的市场规模。
但李淑祎调研发现,近两年内蒙古加快退役风机的回收利用,其主要动力还是迫于环保的压力。
“因为风机的塔筒、叶片都属于固废,露天堆放肯定是严格禁止的,迫于环保的压力风电企业只能找第三方进行处理。”李淑祎解释说。
生态环境部回复澎湃新闻称,当前,该部门正在研究制定退役风电光伏设备污染防治技术规范,明确回收、利用、处置全过程污染控制要求。依托“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制定印发《2024年度“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推进计划》,指导江苏省、河北省和青海省生态环境厅构建地方退役风电光伏设备综合利用及处置方案,研究制定地方相关标准。
生态环境部配合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并落实《关于促进退役风电、光伏设备循环利用的指导意见》,督促指导风电和光伏发电企业依法承担新能源设备处理责任,不得擅自以填埋、丢弃等方式非法处置退役设备。指导地方加大对退役风电、光伏设备回收利用处置全过程环境污染防治的监管力度,严格退役设备无害化处置的污染控制要求,确保符合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减少终端固体废弃物带来的环境污染风险。
另外,生态环境部牵头制定《规范废弃设备及消费品回收利用处理环境监管工作方案》,要求地方各级生态环境部门要将本地的退役风电光伏设备纳入日常环境监管,督促建设运营单位履行污染防治主体责任,防止无序丢弃或违规拆解造成环境污染。在国家退役风电光伏设备利用处理污染防治技术规范出台前,各地可结合本地实际制定相应污染防治规范或按照相关工业固体废物污染防治规范及要求予以监管,严防退役风电光伏设备失控失管造成环境污染及资源浪费。
回收的经济性问题待解
在锡林郭勒盟(以下简称“锡盟”),这里是内蒙古最早出现风电规模化退役的地区,退役风电资源丰富,退役量相对稳定。锡盟通过风电回收产业园的形式集中开展风电回收技术孵化、产业化示范和培育。但李淑祎实际调研发现风电回收生产线的运营情况并不理想。主要原因是回收量不够,生产线建起来也无法运营,运营起来经济性也比较差。
“从内蒙古目前已建设的生产线来看,地方政府跟做固废回收的企业谈项目投资,一方面是为了解决退役风机的问题,另一方面最重要的是拉动项目投资。因为以一条6000万吨的生产线为例,可以为当地带来2000万到3000万左右的投资,这是地方政府当前考虑的主要因素。”李淑祎说。
回收成本高昂,市场和价格机制不成熟制约着退役风机的回收利用。据李淑祎介绍,风电回收利用生产线的运营成本主要由切割、运输、耗材、包装、燃料费用以及人工成本组成。其中,运输和切割成本约占到企业运营成本的60%。据测算,6000吨/年叶片回收利用生产线的运营成本约为2100万元。
从市场调研结果看,目前锡盟几条机械粉碎生产线设备的年处理量均在6000吨-10000吨,6000吨也是切割粉碎生产工艺的规模门槛。从投资收益看,理论上,年处理量为6000吨的装备,其投资收益周期多为7-10年,若是处理量低于6000吨将会拉长投资收益周期。
实际上,单纯从经济性上来看,由于此前没有政策利好,退役风机处置的经济性乏善可陈。
以叶片为例,叶片回收利用后的产品主要有纤维块、纤维粉末、PVC、巴沙木以及结构胶等材料。叶片的回收价格以及处置后终端产品的市场价格是叶片回收企业能否产生利润的关键所在。从叶片的回收情况来看,风电场的业主单位大多是央企、国企,叶片回收缺乏市场指导价,市场上回收价格较为混乱,回收企业并没有议价能力;叶片处置后的终端产品价格由市场定价,而目前的市场价并没有优势。
若想提高回收利用企业的利润,一个方法是提高风机的回收价格,这个价格是由风电安装的业主单位来承担,支付给回收企业,但这些风电企业业主单位往往都是国企、央企,都涉及到国有资产管理的问题。
“很多风电企业业主单位在做风电场项目的时候,回收利用处置这部分费用没列入项目预算盘子里,这就导致业主单位想花钱找第三方处置,但这笔钱不知道从哪支出。”李淑祎说,另外,从资产管理的角度,比如像发电机这些能卖钱的部件,以多少钱卖给处置企业完全是市场决定的,可是因为资产残值估算目前没有标准,所以业主方不敢卖,怕导致国有资产流失,这也是导致退役风机搁置的一个原因。
李淑祎直言,当前风电光伏的股价价格在下跌,导致现在回收越来越没有经济性。
2022年国家发改委委托清华苏州环境创新研究院针对退役风光的问题进行相关的课题研究。清华苏州环境创新研究院政策研究员李晴飞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说,退役风电设备的回收利用产业代表着循环经济,最具有新质生产力,但目前产业还在观望,原因是配套的一些政策还没有真正落地。例如,让国资委牵头去做简化的资产评估,目前国资委也还在研究。
另外,因为退役的风机还没有到一定的规模,循环利用产品级的技术又不是非常成熟,设备寿命检测和评估的问题还没有突破,运输成本等等,这些都是回收利用企业观望的原因。
如何搭建风机的退役体系
从国家层面看,风电、光伏设备回收利用问题近年来日益受到重视。2021年10月,国务院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明确要求,推进退役动力电池、光伏组件、风电机组叶片等新兴产业废物循环利用。2022年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推动工业资源综合利用的实施方案》,提出推动废旧光伏组件、风电叶片等新兴固废综合利用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应用,加大综合利用成套技术设备研发推广力度,探索新兴固废综合利用技术路线。
2023年,国家发改委联合国家能源局、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商务部、国务院国资委等部门印发《关于促进退役风电、光伏设备循环利用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为风电、光伏产业链绿色低碳循环发展补上一环。
在上海电气风电集团工程服务分公司,6名维修工程师负责对损坏的风机进行修复。这既可以减少废物直接排放到环境中去,同时减少了新件在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
这些退役风机除了可以二次利用,还可以进行贵金属回收,不仅可以避免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还将有利于减少相关资源的进口依赖,防范原材料供给风险。
中国物资再生协会风光设备循环利用专委会主任程刚齐说,从目前已安装的风机规模看,大概有18.5万台风机,从材料角度也是千亿以上的规模了。风机拆除市场会逐渐成为一个新的产业。
李晴飞告诉澎湃新闻,目前退役风机循环利用仍处于全链条发力的状态。生产企业既要考虑如何降低碳排放,也要考虑退役后的精细化利用,需要寻找突破点,而国内企业还是比较依赖于政策。目前国家政策已经有了,方向非常明确,只是具体执行时的配套措施还需要完善。
退役风电设备循环利用一头连着产业链,代表着生产者责任延伸之下的回收利用能力;一头连着供应链,代表风电产业再生资源的持续供给,做好退役风电设备循环利用产业全球化布局是大势所趋。
李晴飞建议,要以全球视野布局退役风电设备循环利用产业。第一,重视退役风电设备循环利用标准化建设,推动相关标准国际互认;第二,将退役风电设备循环利用作为风电产业链的重要一环,加强生产型服务业发展;第三,以成本可控和地方政策要求为导向,因地制宜布局退役风电设备循环利用产业,提升风电产业整体效能。
再次,李晴飞认为,还要重视培育安全、高效、完善的退役风电设备市场体系。实现退役风电设备高价值循环利用的本质是建立一个安全、高效、完善的退役风电设备市场体系。包括支持风电设备零部件检验检测、认证等第三方服务业发展,保证退役风电设备零部件使用的质量和安全性;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建立退役风电设备零部件交易市场,制定市场运营、交易和监管相关规则,提高再使用风电设备零部件的交易效率;提升生产者、运营者等风电设备生产方和使用方对再使用风电设备零部件的认可度,推动将再使用风电设备零部件纳入备件市场,提升再使用风电设备零部件的市场流动性。
蔺梓馨则认为,在《可再生能源法》《循环经济促进法》的修订中如果能考虑纳入新能源产业废弃物循环利用的章节,也能够加强和推进相关工作。
针对退役风机回收处置的经济性问题,蔺梓馨说,风机里面的关键零部件比如发电机等需要解决的是标准与下游产品再制造市场的消纳能力。针对叶片的资源化回收利用难题,需要推动就地就近集中拆解降低运输成本和拓展可再生资源多产业协同的综合利用体系、技术和市场认可,同时,通过提高回收处置的规模来均摊成本;其次,高效、经济的产业化处理技术的突破也有所助益;另外,未来可以考虑风机在生产制造环节加上绿色设计的模块,参考国外零碳风机的概念,比如从源头解决技术分离难度的问题,做好轻量化、易拆解、易回收、易运输的设计。
“尽量扩大退役设备来源十分重要。对于目前以中小企业运营为主的风机回收企业而言,没有一定量的资源,企业生产线就无法经济、稳定、可持续运行,也就难以打造经济性、规模化的产业。所以政策层面上,需要加大规范叶片填埋和焚烧等回收利用方式和污染防治技术,避免劣币驱良币的处置现象的发生。其次,可以根据企业和地方条件,发挥技术、资金、资源和上下游产业协同的优势,给予一定的支撑政策支持打造龙头企业示范,建立产业集聚区和鼓励商业模式创新,从而驱动规模化发展模式,降低行业平均处理成本。可以考虑要求风电企业在开发项目的战略和规划中就要包含设备退役处理处置计划和配备相应的资金,这是政策导向上首先要明确的信号。”蔺梓馨说,只有从政策上引导退役风机循环利用和规范处置,才能对规范化处理有正向的预期,从而建立市场和企业的信心,加快对处理技术的投入,为行业解决经济性问题和健康发展提供源头保障。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