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九龙,清水湾畔。香港科技大学杨嘉川副教授和团队正在研究城市气候相关课题。登录国家超级计算广州中心服务器,上传温度、气压、湿度等基础大气数据。" 这些数据将传输到国家超级计算广州中心,通过‘天河二号’等系统进行复杂运算,不久就能得到高精度结果。" 杨嘉川说," 超算中心大大提高了科研效率。"
高空俯瞰粤港澳大湾区,一片绿意盎然。广深港、广珠澳两条科技创新走廊组成 " 人 " 字,各类优质科创资源汇聚于此,为粤港澳协同创新源源不断注入动能。
" 实施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我们立足全局和长远作出的重大谋划,也是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的重大决策。"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是新时代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新举措,也是推动 " 一国两制 " 事业发展的新实践。
2019 年,《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公开发布。5 年多来,"9+2"11 城握指成拳,粤港澳大湾区经济总量从 2018 年的 10.8 万亿元,增至 2023 年突破 14 万亿元。粤港澳大湾区,正奋楫扬帆,勇立潮头。
互联互通,粤港澳三地融合发展加速
在珠海海韵城打卡国风音乐会,去佛山叠滘水乡看一场激昂的 " 龙舟漂移 ",到广州体验沉浸式 " 新中式游 " ……珠三角各式国风国潮玩法层出不穷。纷至沓来的游客中,有不少港澳居民。
香港居民郭先生开上香港单牌车,载着一家 4 口,经港珠澳大桥,不到 1 个小时抵达珠海,吃美食、买日用品,到中山老家走亲戚。" 当晚就回到香港家中,非常方便。" 郭先生说。
港珠澳大桥 " 硬联通 ",叠加 " 港车北上 "" 澳车北上 " 规则 " 软衔接 ",让许多港澳居民过上了 " 说走就走 " 的双城甚至多城生活。据统计,截至 5 月 21 日 9 时 40 分,今年内经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出入境旅客突破 1000 万人次,同比增长达 127.7%。
6 月 30 日 15 时,继港珠澳大桥后粤港澳大湾区建成的又一超大型交通工程——深中通道,正式通车试运营,深圳、中山之间的车程由此前的约 2 小时缩短至约 30 分钟。广深港高铁、港珠澳大桥、南沙大桥、深中通道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相继开通运营,预计今年底建成通车的黄茅海跨海通道、在建的狮子洋通道等,将持续拉近粤港澳三地时空距离。
一座座跨江跨海大桥凌空飞架,一列列城轨高铁融通粤港澳,小汽车、大货车、集装箱运输车昼夜奔驰……截至 2023 年底,粤港澳大湾区公路通车里程约 6 万公里,铁路运营里程超 2700 公里," 轨道上的大湾区 " 日臻完善。
凌晨 5 时许,位于珠海上冲的珠海隆盛水产品有限公司供港澳水产品加工配送中心一片繁忙。石斑鱼、墨鱼、对虾等一批批冰鲜水产品在海关监管下装车、封车厢上锁,运往拱北口岸,经供澳 " 鲜活产品绿色通道 " 送往澳门。
7 时不到,来自珠海的冰鲜水产品便摆上了澳门早市的生鲜档口。该加工配送中心每天供应澳门冰鲜水产品近 20 批次。" 以前每批产品都要向属地海关申报,一个月现场办理证书 10 多次。" 该加工配送中心负责人周金宏说," 现在一个月网上集中申报 1 次即可。"
2023 年 8 月起,拱北海关与澳门特区政府市政署共同推出 " 三联三同 "(与企业联通、与地方联动、与澳门联合,以 " 同企、同料、同线 " 的生产周期为监管单元)监管模式,实现风险可控下快速验放,简化通关手续,企业现场办理次数减少 97% 以上,申领证书份数减少 99% 以上,通关时间缩减 50%。
协同融合,粤港澳大湾区各项规则机制 " 软联通 " 加速推进:" 债券通 " 升级、" 跨境理财通 " 优化;粤港澳大湾区职业资格互认,超 3200 名港澳专业人士在大湾区内地执业;粤港澳三地共同公布涵盖食品、中医药、养老等领域的 " 湾区标准 " 达 183 项;今年 3 月 1 日零时起,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正式实施封关运行……粤港澳大湾区人员、货物、资金、信息等要素跨境流动更加高效便捷,加速粤港澳三地融合发展,这片热土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勃勃生机。
优势互补,跑出创新 " 加速度 "
" 小河弯弯向南流,流到香江去看一看…… " 歌词中的 " 小河 ",指的是深圳河。深圳河两侧约 3.89 平方公里的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以下简称 " 河套合作区 "),成为深港科技创新合作最直接的对接点。
无人驾驶并不新鲜。但内地与香港交通规则不同,无人驾驶能否 " 智慧 " 地实现顺畅切换?河套合作区内,香港应用科技研究院正为 " 跨境智慧联网,完成自动驾驶 " 设想而努力。
6 月 7 日,河套合作区。香港科学园深圳分园内,不同行驶规则的两辆车或同向行驶,或相向而行…… " 我们需要在各类路况,特别是极端状况下进行自动驾驶测试,并收集数据。" 香港应用科技研究院副总裁庄哲义介绍。
" 河套合作区跨越深圳、香港两地,是实现跨境智慧出行体系研发的宝地。" 在庄哲义看来,粤港澳大湾区有更多元、更广阔的测试空间," 这里完善的产业链,能助力科研成果产业化。"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 " 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5 年蝶变,如今,散裂中子源、先进阿秒激光、冷泉生态系统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初步形成,鹏城实验室、广州实验室等相继布局,大湾区量子科学中心挂牌,建成全国(国家)重点实验室超 50 个,新建 10 家粤港澳联合实验室……不断完善的科技力量布局,推动粤港澳协同创新持续深化。
广东东莞,一座约 500 平方米的恒温 " 智慧昆虫工厂 " 里无人作业。机械臂 360 度摆动,将由厨余垃圾转化成的有机废弃物固渣传送至标准化饲养盒内,一只只黑水虻在里头 " 大快朵颐 "。
" 不到 6 天时间,这盒约 30 公斤的固渣会被黑水虻消耗一空。" 茵塞普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创办人、香港青年余广滔说," 通过大数据,我们能掌握每日固渣处理量。" 眼前大屏幕上,柱状图动态显示:6 月 11 日,8 吨;6 月 12 日,8.3 吨……
打开一盒金黄色曲奇饼,香气扑鼻。" 你能想象吗?这些饼干是利用黑水虻将酒糟转化成昆虫蛋白生产而成的,可以用作宠物饲料。" 余广滔介绍," 产品现在是销售爆款。"
2020 年,怀着科技创新转化梦想,余广滔来到深圳前海。在前海,设立公司总部,聚集创业资源、人才;在东莞,与香港科技大学李泽湘教授等人创办的固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成功开发工业化智能昆虫生物转化系统;在广州,与华南农业大学联合开展生物技术研发,技术不断迭代升级。余广滔介绍,短短 3 年多时间,公司获得了 10 多项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年营业额达 2000 万元," 我的梦想在大湾区生根开花。"
粤港澳三地协同创新、优势互补,迸发出强大创造力。如今,粤港澳大湾区已拥有超过 7.5 万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 深圳—香港—广州科技集群 " 连续 4 年位居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全球创新指数第二名。
民生相融,聚力打造优质生活圈
澳门居民雷先生,前几天拍 CT 发现有肺结节,很可能需要手术。" 朋友推荐去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横琴医院。" 雷先生说,到横琴很方便,那里还有知名专家门诊。
" 本来以为还要重新检查一遍,没想到澳门 CT 结果得到认可,为患者节省了时间成本。" 雷先生说。
这些便利背后,是一系列便利澳门居民在琴澳两地享受医疗服务的新模式,包含澳门居民跨境转诊机制、医学影像结果互认、澳门医疗福利过境等,打破了澳门居民跨境转诊数字壁垒,为琴澳医疗融合发展迈出关键一步。
当下,粤港澳三地民生领域合作更加紧密,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加速形成。
周日早上,到南沙蕉门河边散步,看水秀花美、听鸟叫虫鸣,已成为黄先生一家喜爱的休闲放松方式," 平时工作忙,周末和家里人一起到户外走走,很舒服。" 黄先生说。
从香港到南沙创业 4 年,黄先生对这片土地越来越亲切。当天下午,黄先生带着 5 岁的儿子来到家附近的南沙图书馆," 书多、空间大,一进来,孩子就安静下来,到儿童阅览区看书。" 看着孩子专注读书的样子,黄先生一脸笑意。
此前,黄先生一人在南沙打拼,妻儿在香港生活," 因为担心教育、医疗不便,迟迟没有将家人接来。" 这两年,随着南沙民心港人子弟学校投入使用、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南沙医院—港澳居民健康服务中心正式启用,黄先生的顾虑被一一打消。
黄先生一家的生活变化,是不少港澳居民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生动写照。如今,大湾区高品质生活环境不断优化,港澳居民来大湾区内地城市就学就业更加便利,广东省中小学在读港澳学生超过 8 万人;截至今年 4 月,在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生活居住的澳门居民达约 1.6 万人,澳资企业总数达 6208 户;国际红树林中心落户深圳," 美丽湾区 " 建设深入推进……据介绍,未来,广东将继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搭建更广阔的平台,服务港澳居民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协同发展、携手奋进,粤港澳大湾区这片 5.6 万平方公里的热土,不断绽放出建设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的无限魅力。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