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月 4 日,巴黎奥运会男单决赛,樊振东战胜莫雷加德获得金牌,完成超级大满贯。随即樊振东在社交网络上刷屏,在微博上,相关热搜 6 连爆。
这已经不是乒乓球在本届奥运会的第一次刷屏了。
自巴黎奥运会开始以来,乒乓球就成为中国社交网络上顶流一般的存在,王楚钦、陈梦、孙颖莎、樊振东等人轮流登上热搜,堪称热搜提款机。
7 月 30 日," 莎头 " 组合战胜对手,获得金牌。当晚相关内容频繁登上微博热搜,获得赛事首次 7 连爆。
7 月 31 日,中国男单头号选手王楚钦不敌瑞典选手莫雷高德,止步 32 强,相关内容再次引爆微博。这次爆冷实属意外,在以前乒乓球的 16 强赛都没什么人关注,因为大家默认中国最优秀的选手一定能进决赛。
王楚钦失利后,中国男单完全寄希望于樊振东。8 月 1 日,樊振东与日本选手张本智和鏖战 7 局,战胜对手,有惊无险地进入下一轮。观众对于这局比赛的巨大讨论量,将樊振东推至热搜。
然后是今天樊振东的夺冠。
毫无疑问,乒乓球已经成为本届巴黎奥运会的顶流,可以预见的是,未来男子团体和女子团体的比赛,关注度和声量会继续达到新的高峰。
在巴黎奥运会上,中国参加的大项有 33 个,但乒乓球引发的关注和讨论量是现象级的。不管是在微博、小红书、抖音上,乒乓球都频上热搜,成为网友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为什么乒乓球成为中国社交网络的顶流?
除了乒乓球是国球,作为中国的优势项目,本身就有被关注的 " 天赋 " 之外,实际上还跟其近几年的团队思路和媒介变化有关。
01 从 " 夺牌机器 " 到鲜活的人
上世纪末到本世纪初,中国乒乓球的统治地位已经无可撼动。80、90 后的乒乓球迷们,必然记得刘国梁、孔令辉、马琳等运动员,他们在 2000 年前后为中国夺得了无数冠军。
然而,彼时的他们更多是 " 夺牌机器 " 的形象:技术精湛、训练刻苦,但鲜有个人特色展现。
反而他们的老对手,瑞典的瓦尔德奈尔则显得更为个性鲜明。在 2000 年悉尼奥运会,瓦尔德奈尔战胜了卫冕冠军刘国梁。而 2004 年雅典奥运会,已经 39 岁的他,在双打比赛中和佩尔森淘汰了孔令辉和王皓,又在单打中战胜马琳。
瓦尔德奈尔球风飘逸多变,被誉为 " 乒坛莫扎特 ",深受中、瑞球迷喜爱。他在赛场内外展现出的幽默风趣,也让他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体育明星。
随着中国乒乓球在国际赛场上的持续统治,人们对他们的夺冠似乎已经习以为常。2008 年北京奥运会和 2012 年伦敦奥运会,中国乒乓球队包揽了全部金牌,但国内的关注度却并没有随着成绩的提升而水涨船高。
这种 " 常规操作 " 的现象,让乒乓球团队开始反思:如何才能让这项运动在年轻一代中保持持续的热度?
随后马龙,张继科一代崛起,事情在 2016 年里约奥运会发生变化。
在男单 1/4 决赛开赛前 10 分钟,张继科还在休息室睡觉的照片在社交网络上意外走红,形成了病毒式传播。
随后,在男单 1/4 决赛中对阵日本队的丹羽孝希,张继科先失一局,主教练刘国梁对着张继科喊道:" 一定要醒醒啊,别懵 ..... 这是奥运会,开始了,明白吗?"
这一事件在微博上引发热议,# 张继科醒醒 # 成为热门话题。标志着乒乓球运动员开始以更加真实、鲜活的形象出现在公众视野中。
同时,马龙和张继科的 CP 话题也在社交网络上引发了大量讨论,进一步推动了乒乓球运动员个性化形象的传播。
在里约奥运会期间,国乒相关话题占据了微博热搜榜的前列,张继科的搜索热度更是超过 4 亿次。
随着国乒队内段子和有趣视频的广泛传播,中国乒乓球队的形象彻底颠覆了以往的严肃刻板,转而以风趣幽默、有血有肉的形象赢得了年轻一代的喜爱。观众对他们的喜爱,不再仅仅基于比赛表现,更源于他们真实、生动的个性展现。
这些让乒乓球这项运动在社交网络上焕发了新的活力。
02 " 奥运网红 " 创造粉丝经济
随着中国乒乓球选手们鲜活个性的展现,他们不仅在奥运赛场上摘金夺银,更在粉丝心中树立了独特的人设,从而开启了 " 奥运网红 " 时代,创造了不容忽视的粉丝经济。
马龙的 " 龙队 " 形象、张继科的 " 藏獒 " 精神、孙颖莎的 " 小魔王 " 称号、王楚钦的新生代偶像形象,这些个性化标签让运动员们在粉丝心中更加立体,辨识度和吸引力随之倍增。
他们的每一个举动,无论是张继科的激情庆祝,还是马龙的沉稳领导力,抑或是孙颖莎的无限活力,都在社交媒体上引发热议,成为粉丝津津乐道的话题。
在里约奥运会期间,中国乒乓球队的热度因社交媒体的力量而空前高涨。新浪微博上的数据显示,2 亿 2 千万人观看了运动员的直播,奥运相关视频播放量达到了惊人的 104 亿次。
张继科的微博粉丝总量翻了 70 倍,成为里约奥运第一网红,热搜量超过了 4 亿次,这一现象级的变化,不仅让运动员们成为社交媒体上的焦点,也为他们带来了巨大的商业价值。
随着影响力的提升,马龙、张继科等运动员开始参与各类娱乐节目,如《来吧冠军》、《奔跑吧》等,这些节目进一步拉近了他们与粉丝的距离,展示了他们赛场之外的多面性,增加了人气,也为乒乓球运动的普及做出了贡献。
在商业领域,马龙和张继科等运动员的代言活动也如火如荼。马龙在短短两年内代言了 22 个品牌,显示了其强大的商业吸引力。
张继科也凭借其独特的个人魅力,成为多个知名品牌的代言人,据媒体报道代言费用高达 1000 万元一年,并参与了新式茶饮品牌 " 猴子的救兵 " 的运作,拓展商业版图。
新晋 " 莎头 " 组合也成为了商业代言的新宠。孙颖莎和王楚钦代言了伊利等品牌,通过他们的影响力和形象,吸引了大量年轻消费者。
在 8 月 3 日女单决赛,陈梦战胜孙颖莎,一些球迷的言行在社交网络上的行为引发一定争议," 饭圈 " 话题浮现。
" 饭圈 " 这个词尽管不是什么好词,但体现了乒乓球在社交网络的关注度,要知道流量达不到一定程程度是不会出现这个词的,这在以前的中国乒乓球队是从没出现过的现象。
03 乒乓球成为大众话题
在 2024 年巴黎奥运会上,乒乓球不仅是一项比赛,更是一种文化现象,其相关话题在社交网络上的火爆程度,让这项运动成为了奥运期间的绝对焦点。
" 莎头 " 组合的夺冠、" 梦莎大战 " 的精彩对决、王楚钦的意外失利……这些赛场上的精彩瞬间,自然而然地成为了热搜榜上的常客。
然而,除了比赛结果,一些看似不起眼的比赛花絮,也能引发巨大的关注。
比如来自卢森堡的选手倪夏莲,以 60 多岁的高龄参赛,成为了本届奥运会的一大亮点。她的坚持和竞技精神感动了无数观众,虽然她的成绩并没有多好,但这一话题迅速登上热搜榜。粉丝们纷纷为她加油打气,并在社交媒体上分享她的比赛视频和感人故事,彰显了体育精神的魅力。
比如在混双比赛结束后,中、朝、韩三国球员举牌合影,这一场景引发了三国媒体和观众的热议。三国运动员之间的友谊和合作精神,成为社交网络上的热门话题,展现了体育无国界的美好愿景。
比如王楚钦在混双夺冠后,球拍被踩坏的事件,在网络上掀起了一阵 " 风暴 "。网友们纷纷猜测事件的真相,各种版本的 " 真相 " 在网络上流传。这一事件不仅让王楚钦成为了焦点人物,也让乒乓球这项运动的关注度再次攀升。
这些热门话题的出现,让更多的海内外观众了解并爱上了乒乓球。可以预见,接下来的团体比赛,势必会产生更多精彩的瞬间和热门话题,进一步推动乒乓球运动的关注度上升。
通过社交网络的传播,乒乓球项目的精彩瞬间和感人故事被更多人看到,让乒乓球在社交网络上成为顶流般的存在。
回看 2012 年,当乒乓球军团在伦敦奥运会结束后,为乒乓球的未来发愁时,他们一定想不到,今天乒乓球不是太冷,而是太热,以至于他们要考虑如何处理 " 饭圈 " 现象。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