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上海市电影局指导、上海国际影视节中心特别策划的德国电影大师展于今日(10月25日)在上海影城正式揭幕。
10月25日至11月3日期间的两个周末,影展将放映一批诞生于“二战”之后的1950年代至1980年代的经典德国影片,含五位导演的八部作品,类型覆盖科幻、战争、家庭、犯罪、女性、爱情等;不仅有大家耳熟能详的获奖之作,也有最新完成修复的影史遗珠,更有首次在中国内地银幕呈现的作品。通过这次影展,观众恰可一窥“新德国电影”的发展脉络。
德国电影大师展海报
这八部参展作品分别是沃尔克·施隆多夫与玛加蕾特·冯·特罗塔联合执导的《丧失名誉的卡塔琳娜·布鲁姆》、施隆多夫执导的《铁皮鼓》、冯·特罗塔执导的《她们的疯狂》、赖纳·维尔纳·法斯宾德执导的《恐惧吞噬灵魂》《八小时不是一日》《世界旦夕之间》、弗里茨·朗执导的《大内幕》以及沃纳·赫尔佐格执导的《卡斯帕·豪泽尔之谜》。
其中,施隆多夫、法斯宾德、赫尔佐格三位,再加上11月中旬将要上映的《完美的日子》的导演维姆·文德斯,并称“新德国电影四杰”。也就是说,这个秋天“四杰”的作品都将在上海的银幕亮相,也算是美谈一桩。
在展映的八部作品中,最特别的就属《八小时不是一日》。提到法斯宾德执导过的剧集,影迷首先会想到《柏林亚历山大广场》,其实五集全长八小时的《八小时不是一日》同样值得一书。本次放映为2K修复版,也是中国内地第一次在影院放映该作品,届时将用八小时马拉松式的连映方式,最大限度呈现它的全貌。此外,本次放映的弗里茨·朗的《大内幕》为今年在威尼斯电影节首映的4K修复版,观众得以在银幕下饱览这部黑白经典的更多细节。
在电影放映之外,本次影展还特别推出了一系列衍生品,包括海报、票夹、冰箱贴、便签本、帆布袋、T恤衫等。另外,影展特邀著名影评人肥内于10月30日在朵云书院举办讲座,围绕“新德国电影”的话题,配合丰富的影像段落进行现场拉片讲解。
德国电影大师展衍生品
本次德国电影大师展也是上海国际电影节打造的日常影展品牌“SIFF SCREENING”的首次亮相。一年一度的上海国际电影节是上海乃至全国影迷的节日,不少热门影片往往开票不久便告售罄,一票难求。而“SIFF SCREENING”旨在延展上海国际电影节满足观众文艺需求的功能,为观众提供更丰富、多元化的电影内容,带来更具日常参与性的观影氛围。
目前,德国电影大师展的部分场次尚有少量余票,可通过购票App搜索对应影片及场次购买,或前往上海影城线下柜台购票。
影片介绍
《丧失名誉的卡塔琳娜·布鲁姆》(1975)
本片改编自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海因里希·伯尔最著名的中篇小说,由德国知名演员安吉拉·温科勒主演,通过讲述一个普通女孩被卷入小概率事件后五天中的经历,揭示出新闻媒体、社会偏见对个体命运产生的复杂影响。影片故事的灵感来源于原著作者的自身经历,采用经典的五幕剧结构徐徐展开,风格化的视听语言凸显出主人公受到的情感冲击,向观众提出现实的追问。
该片曾入围1975年圣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并在德国电影界的最高荣誉德国电影奖上获最佳影片、最佳女演员两项大奖。本次放映的为4K修复版,也是本片在中国大银幕的首次亮相。
《铁皮鼓》(1979)
本片是新德国电影运动最重要的代表作之一,改编自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君特·格拉斯的同名小说,原著是德国战后文学中最重要的作品之一。
影片讲述了时代巨变下,但泽人奥斯卡通过停止生长对抗成人世界的生活经历。铁皮鼓印证了他拒绝长大的决心,也见证了他开始生长的决定。影片运用充满黑色幽默的电影语言,探讨了人性、战争、命运等深刻的主题,呈现出浓厚的魔幻现实主义风格。
该片曾获第32届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和第52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为德国电影在这两个奖项上实现了零的突破。本次放映为4K修复的公映版。
《她们的疯狂》(1983)
本片由德国极具影响力的两位女演员汉娜·许古拉和安吉拉·温科勒联袂主演。影片呈现了性格孤僻的画家露丝结识了独立、外向的教授奥尔加后生活产生的变化,以及她如何承受的心路历程。
安吉拉·温科勒和汉娜·许古拉在本片中出色地演绎了无条件相互支持、相互拯救的女性友谊,展现了女性意识凝聚和释放时所具有的力量。
本片德文原名可译为“光明的妄想”,导演用细腻、通俗的笔法展现了“疯狂”的女主人公不被承认的智慧、观察力和创造力,使观众得以在与人物强烈的情绪共振中理解其“妄想”之光明。
《她们的疯狂》曾入围第33届柏林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本次放映的是曾入选柏林国际电影节的4K修复版,作为本片在中国大银幕的首次亮相实属难得。
《八小时不是一日》(1972)
故事开始于一场生日宴:工具厂工人约亨与他的父母、姨妈、姐姐姐夫以及同事兼好友们围坐在餐桌前,为外婆庆祝生日。喧闹的庆祝氛围中却暗藏一丝不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烦恼。约亨为完成紧迫的订单提出了提高效率的改进方案,尽管管理层采纳了,使团队免于加班,却取消了大家的奖金。同时,约亨邂逅了在报社工作的玛丽昂并坠入爱河,玛丽昂的同事却强烈反对她与一名工人交往。姐姐莫妮卡的女儿到了上幼儿园的年纪,她想出去工作,但姐夫哈罗德却坚持让她专心照顾孩子。与此同时,外婆也迎来了新恋情,打算与男友搬出去住,但寻找合适的公寓和为孩子找幼儿园一样充满挑战。
1972年,由法斯宾德编导的这部五集迷你剧在西德广播公司(WDR)频道播出,吸引了六百万西德观众。法斯宾德将他对德国社会和家庭关系等方面的观察与思考,巧妙融入了这部交织着幽默、浪漫、不安与幸福的家庭剧中,将通过行动改变社会的积极观念传递给无数德国家庭。该剧原计划拍摄八集,但最后三集被取消制作。或许正因如此,这部作品不同于法斯宾德的许多其他作品,留下了一个温暖且充满希望的结尾。
本次放映为2K修复版,也是中国内地第一次在影院完整放映该作品。届时将用八小时的时间进行五集连映,为观众们打造一整天的沉浸式观影体验。
《世界旦夕之间》(1973)
《世界旦夕之间》是法斯宾德执导的两集科幻电视迷你剧,改编自丹尼尔·F·加洛耶的小说《三重模拟》。故事讲述科研机构开发出一套虚拟现实模拟系统,用于预测现实中的社会经济趋势。然而随着项目负责人意外死亡,一连串难以解释的事件接连发生,令新接管者弗雷德·斯蒂勒逐渐陷入真假难辨的困境。斯蒂勒开始质疑:他所在的世界是否也只是一场模拟?
无论是通过灰冷的色调、几何化的构图与孤立的空间感所营造出的复古未来感的美学风格,还是暗含深意的人物关系和对话,都让本片在法斯宾德的作品中独树一帜。法斯宾德更通过镜子、反射等元素进一步创造了一个迷宫般的世界。
尽管《世界旦夕之间》在1973年首次播出时并没有获得大范围的关注,但影片对虚拟现实和人工智能主题进行了预见性探索,其对个体与社会、现实与幻觉进行的哲思不仅启发了很多后来的科幻电影创作,亦使本片在今天看来仍引人深思。本次放映为2K修复版。
《恐惧吞噬灵魂》(1974)
年近60岁的清洁工艾米与比她年轻的摩洛哥移民阿里相识相爱。两人因年龄、种族和社会阶层的差异而备受歧视和排斥,来自周围人的偏见逐渐影响了他们的生活。而当社会的目光转移时,两人的感情又因为内部的矛盾产生了裂痕。
影片部分灵感来源于道格拉斯·塞克1955年的《深锁春光一院愁》,但法斯宾德将背景置于1970年代德国,呈现了一位年长的德国清洁工和一位摩洛哥移民青年之间的故事,反映了德国当时面对外国劳工的社会情绪。
尽管这部影片制作简约、拍摄时间仅有两周,但凭借其精巧的镜头语言、强烈的情感张力及深刻的内涵主旨,成为法斯宾德的代表作之一,曾入围第27届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并在全球范围内获得了广泛赞誉。本次放映为2K修复版。
《大内幕》(1953)
警探戴夫·班尼恩奉命调查一名同事的自杀案,却意外揭开一张庞大的犯罪网络,牵出一系列阴谋、背叛与暴力。随着调查的深入,班尼恩发现自己似乎也陷入了一场无休止的危险博弈。
本片囊括了所有经典警匪片的各种元素,叙事推进数次反转,堪称是弗里茨·朗黑色电影的代表作之一。好莱坞女星格洛丽亚·格雷厄姆的出演更是为影片增色不少。她在片中饰演黑帮角色的女友黛比,一位同时具备骄傲、恐惧、脆弱却勇敢的女性角色,展现了惊人的表演深度。法国新浪潮名导特吕弗曾称赞她:“历数美国影坛繁星璀璨,格洛丽亚·格雷厄姆身上那份鲜活人性可谓绝无仅有。”她的表演为影片增添了不可或缺的戏剧张力。
本次放映的是入选今年威尼斯国际电影节经典单元的 4K 修复版,上海观众有幸第一时间欣赏到此最新版本。
《卡斯帕·豪泽尔之谜》(1974)
本片改编自欧洲广为人知的奇异故事:1828年,少年卡斯帕·豪泽尔被一个神秘人送到德国纽伦堡,声称在与世隔绝的地牢中长大,只会少数短语的读写,连行走也是在路上刚学会的。导演选择音乐家布鲁诺·斯列斯坦担任男主演。虽然他并没有受过专业训练,出演时年龄也远超16岁,但或许是其年少时被虐待、后又自学成才的传奇经历,令他的演绎真实可信,导演称其为“合作过的最好的演员”。
影片讲述了卡斯帕·豪泽尔在融入社会的过程中,学习和接触近现代文明,最终走向毁灭的故事。影片鲜明展现了卡斯帕·豪泽尔天真的原始本能与复杂的社会秩序之间的对比,对人类文明进行了富有哲学深度的思考。
本片被认为是赫尔佐格最好的作品之一,曾入围第28届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获评审团大奖和费比西国际影评人奖。本次放映为2K修复版。
排片表如下↓↓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