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武术之乡经过历史的千淘万漉,在武术发展的新时代绽放出芬芳的花朵。
10月19日,郑州“国际少林武术节”开幕,国内外上千位嘉宾、运动员和武术爱好者共同观看少林拳术、器械、七十二绝技……
作为中华民族的金名片,武术伴随国家的悠久历史而发展茁壮,积厚流光。先贤与武术家师法自然与动物、托名神话和英雄,创制出一套套日常习练可强身健体,危急关头可防身伤敌,国步艰难时可擐甲执兵的卓越战斗技巧。
“武术之乡”称号是对传承发扬中华武术的地区的最高赞誉。目前,国家共分3批授予88个地区“武术之乡”称号。
不过,88个地区里最具代表性的三个城市,暗地里都在较劲——争相擦亮自己的“不败招牌”。
天下武功出少林
河南省登封市首批入选“武术之乡”,当之无愧。
“天下武功出少林”,名闻遐迩的嵩山少林寺所在的登封,无疑是历史最悠久的武术之乡。少林寺始建于公元495年,为笃信佛法的北魏孝文帝为高僧跋陀而建。据《魏书·释老志》记载:“又有西域沙门名跋陀,有道业,深为高祖所敬信。诏于少室山阴立少林寺而居之,公给衣供。”
文中的“道业”指的不是武术,而是跋陀的佛学修为。“公给衣供”则体现少林僧人不必为衣食所忧,佛学课业之余,具有充足的空余时间。在佛教传入中原的前期,少林寺吃到了天时带来的红利。
在部分武侠小说设定中,汉地禅宗的初祖菩提达摩为少林寺成为武学圣地最早打下基础。他于少林寺面壁后,留下了《易筋经》及《洗髓经》两部内功心法,并将诸多拳脚绝艺传于少林僧人,被少林尊称为“达摩祖师”。
其实,历史上达摩时代的少林寺仍是一座律宗寺庙。北宋哲宗时,通过“革律为禅”运动,少林转为禅宗寺院,进而成为禅宗祖庭。达摩于此驻锡时,为禅宗二祖慧可传下4卷《楞伽经》便离开了少林寺,去他地传法。后世流传达摩所著的《易筋经》等文献,是托名伪作的几率极高。
关于少林僧人习武较早的记载为:《秦王李世民告柏谷坞少林寺上座书》《唐太宗赐少林寺教》等文献。“十三僧救唐王”故事便从中演绎而来:相传隋末群雄逐鹿时,以昙宗为首的13名武功绝伦的少林武僧,自洛阳解救被割据军阀王世充俘获的秦王李世民,并擒获王世充之侄王仁则,拒绝了李世民赏赐的高官厚禄,回寺清修。著名电影《少林寺》剧情便来自这段传说。
对少林棍术的较早记载则要追溯至明朝。立于1517年的《敕赐嵩山祖庭大少林禅寺那罗延神护法示迹碑》碑文记载:元末颍州红巾军进犯少林寺,厨中一老僧持烧火棍独出,变形后法相高达40丈,自称紧那罗王,在吓跑红巾军后消失无踪。这位老僧应是金庸小说中“扫地僧”与“火工头陀”的文学原型。
明清时期是少林武术的高速发展期,抗倭名将俞大猷曾听闻少林僧人秘传长剑(棍术)技法高妙,十分向往。他带兵南征途中经过登封,赴少林寺观看武僧献艺后,认为少林寺“真诀皆失”。他干脆带走了少林寺二僧,传授二人其“荆楚长剑(棍术)”真诀,后又赠予少林其所著“剑(棍)经”,此后少林寺棍法之紧那罗王棍、夜叉棍、行者棒等武艺愈发声名远扬。
《手臂录》作者吴殳认为少林寺僧不懂枪术“以棍为枪”,然而对其棍法也是有所褒扬。据《少林棍法阐宗》作者程冲斗记载,少林之棍法已达当时武学之最高境界。据记载,在与倭寇的作战中,曾有多名棍术高强的少林僧人立下战功。
少林拳法可分为长拳及短打两大系统,前者龙腾虎跃,大开大阖,适合远距离击打;后者轻盈灵巧,细致绵密,适合近距离搏杀。
据传,少林五拳(龙虎豹蛇鹤)为少林拳法之精髓。少林僧玄机曾著《拳经·拳法备要》一书,系统阐述了少林拳法秘诀。晚清民国时,习练少林拳的武术家极多,如湖南国术馆总教练顾汝章、中央精武体育会教师叶雨亭、孙玉峰、曾因《四川奇趣录》火遍全国的释海灯等。
如今,拳脚器械套路丰富,习练人数众多的少林武术系统已成为堪称武术产业中航母级别的存在。
不但登封市拥有传授少林武艺的近百家武校,约十万学员,武术更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2011年,登封被评为“最中国武术之乡”。深耕本地之余,少林功夫也积极向海外拓展版图,在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办了推广禅修与武术等内容的少林文化机构。据统计,海外少林武功练习者已达百万,相貌肤色多元的武僧们演绎着同种少林武功,是中华武文化的成功的弘扬与展示。
“男儿当自强”
若说登封因少林寺的源远流长占据了天时,那么佛山成为武术之乡是由于地利。
地处珠江三角洲西北部的佛山,属于南疆边陲的岭南地区,自古以来北方移民文化与本地岭南文化在此碰撞交融,逐渐形成崇尚忠烈、民风悍勇的地缘文化。
唐宋时期,佛山已以南北货流通的大型集散地著称。到明清时期,水运网络完善的佛山地区逐步成为工商业发达的岭南重镇,不但在与景德镇、汉口镇、朱仙镇并列的四大名镇中居首,更与苏州、汉口、北京并称的天下“四大聚”中排名第二,其制陶、冶铁等行业鼎盛口一时。
冶铁业的发达为武术流行提供了经济基础,存在大量身强力壮、精力充沛的从业者修习武术,同时,打造兵刃器械也有产业便利的条件。
佛山虽经济发达,但行政区划仅为南海县下辖镇,屯驻的官兵规模不大,时有匪患猖獗,治安形势严峻。
据《世济忠义记》记载:“佛山尤地广人众,力田者寡,游手之氓充斥道路”。又据《佛山忠义乡志》记载“游手求食之民,来往日以千数,诱拐赌博之案层出不穷”。因此,在政府允许地方富绅练团保民的背景下,大量身怀绝技的武师进入佛山谋职,训练青壮。内外因的共同作用下,佛山武风繁盛不息。
1449年,黄萧养聚众反明,其所部最高达十余万众。进攻佛山时,他们遭遇民团乡勇的顽强抵抗,最终败退,此役体现了佛山民团强悍的战斗力。
佛山武术传承绕不开“南少林”,即福建莆田少林寺。该寺在传说故事中大名鼎鼎,但在现实中存在与否始终存疑。
清前期,由于剃发易服的硬性要求及满人进驻与本地居民的冲突,不甘于亡国的明朝遗民加入天地会、三合会等组织,自南少林学艺,从事抗清活动。
如今佛山流行的大部分拳种,如洪拳、咏春、蔡李佛、南派螳螂、白鹤等拳种的创拳传说均被认为具备南少林血统。佛山汇聚的各路武林名家,不但将多种拳法发扬光大,其生平事迹也被后世作家们进行了发挥与颂扬,成为脍炙人口的精彩故事——洪熙官、严咏春、至善禅师、五枚师太、方世玉、刘三眼、方七娘等人物为南派拳法添加了神秘的华彩。
武风最盛时,佛山拥有武馆400余家,教授拳法超过50种。
佛山最有名的武林人物,非黄飞鸿莫属。清末,被称作“广东十虎”的十位著名武术家包括黄飞鸿的父亲黄麒英。黄飞鸿自幼随父习武卖艺,学习了虎鹤双形拳、五郎八卦棍、工字伏虎拳等绝技,并拜师林福成,得技铁线拳及飞铊。
他曾担任广东民团总教头之职,后以“宝剑腾霄汉,芝花遍上林”二句为名,开设了“宝芝林”医馆。黄飞鸿去世后,其文学形象得到高度发挥,是小说、电影、粤剧、广播剧、电视剧中经久不衰的经典题材,仅电影便超过一百部,是佛山最具知名度的武术文化名片。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徐克的黄飞鸿系列电影,将“黄飞鸿”提高到“男儿当自强”的国族自信高度。
与洪拳的大开大阖、硬桥硬马相对,咏春拳是在狭小空间内短促突击、制敌机先的实战拳法。其明确传承是,以落脚佛山开设赞生堂医馆的梁赞为始,梁传于陈华顺,叶问成为陈华顺的关门弟子(吴仲素代师授艺)。
洪拳以黄飞鸿出名,咏春则因李小龙出圈。在李小龙于美国创出偌大事业又英年早逝后,咏春拳作为李小龙的启蒙拳种而翻红,宗师叶问也一跃成为影视题材的顶流。
由于咏春拳机动灵活,高杀伤力,适合街头巷战,它的海外传播也十分迅猛。以梁挺为代表的海外咏春传承人将传统武术咏春拳改良为一套包括拥有3段12级标准的现代拳术技击系统,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的流传。
如今,佛山近千万人口中,常习练武术的人数达30余万,登记在册的拳馆超过百家。
燕赵多感慨悲歌之士
得人和的武术之乡,非河北沧州莫属。
韩愈《送董邵南序》中写道:“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燕赵之地人士的侠勇义烈,自古便为文人墨客所称颂。
唐朝时,沧州地处九河下梢,属河朔三镇中的成德镇,该镇以骄兵悍卒著称。作为兵家必争之畿辅形胜之地,沧州在历代战争中屡遭兵燹,造就了当地人习武自保的生活习惯。
《水浒传》中,沧州被称为“远恶军州”。明朝时,由于民风强悍,沧州又被称作“小梁山”。自唐以来,武举人武进士中出身沧州的达1800多人。
据清乾隆年间《沧州志》记载:“沧邑俗劲武尚气力,轻生死,自古以气节著闻。
承平之世,家给人足,趾高气扬,泱泱乎表海之雄风。一旦有事,披肝胆,出死力,以捍卫乡间,虽捐弃顶踵而不恤。”
京杭大运河贯通沧州全境,沧州成为交通要冲之地与商品集散中心。其时,为了保证货物安全,聘请镖师押送成为商家的普遍选择。由此,沧州成为镖师云集之地。
因为境内全民皆武,外地镖师押镖过境时,有“镖不喊沧”(在沧州境内镖师不喊镖号以示尊重)的惯例。
晚清民国时期是沧州武术的极盛期。彼时沧州属多民族聚居地区,各族各家武术互相切磋,博观约取,彼此丰富技战术体系,在纷乱的时代中将门派从幕后推向前台。沧州离京津距离均近,也令沧州武师养成进则京畿扬名、退则归乡务农的习惯。
20世纪初,沧州武师以其精湛的武艺,在全国范围声名大噪。沧州最著名的本地拳种非八极拳莫属,八极拳原称“把子拳”,它以缠丝、沉坠、十字为劲力;以碾、磨步法近身;以拳、掌、肘攻敌。八极拳高手出招时,震脚可声闻百米,顶肘可将对手击飞数米,是一种发劲极其刚猛的拳术。
近代八极拳名家当以“神枪”李书文及其弟子、溥仪的武术教师霍殿阁与“小霸王”刘云樵为首。李书文学艺于据称可用长枪头点穴的名家金殿陞家中,出师后可用六合大枪点死墙上的苍蝇而墙不留痕。
关于李书文的历史资料不多,据日本武术作家松田隆智记载,李书文于天津教授武术时,曾打死来切磋的不知名武术家。据国内资料,他曾打死日本名字不详的武道家。当然,晚清民国时代的部分武术家在战绩上多有后人大幅美化编造的痕迹,但李书文的实战水平确实是当时公认极高的。只是擂台上打死对手的事迹尚属孤证。
迷踪/密宗/燕青拳可考的发源也来自沧州。该拳种轻灵敏捷,步伐灵动,通过高低姿势切换与身法动作动摇对方重心,寻隙进攻。令迷踪拳全国扬名的武师便是精武体操会会长霍元甲。
河北非遗传承之沧州武术
如今的沧州,劈挂拳、八卦掌、功力拳、六合拳、太祖拳、查滑拳与八级拳和迷踪拳并称八大门派。由于沧州人民高涨的习武热情和深厚的武学积淀,有些在发源地已失传的拳法仍在沧州传承不绝。目前沧州传承着五十余个拳种,堪称拳法“万花筒”,是武术精华荟萃之地。而且,沧州也是首批国家评定“武术之乡”中唯一的地级市。
以上三地之外,太极拳发祥地河南温县、梅花拳发祥地山东菏泽、岳家拳发祥地湖北黄梅等地,均是积淀厚重的武术之乡。
这些武术之乡经过历史的千淘万漉,在武术发展的新时代绽放出芬芳的花朵。如果各家武术更多捐弃门户之见,彼此截长补短,声气相求,将传统武术与现代技击训练紧密结合,努力开拓海外市场,与世界先进搏击技术切磋互补,彻底抛去固步自封、抱残守缺的旧缺点,相信中国武术的未来更加不可限量。
作者:特约研究员 刘纾骅
来源:微信公众号“ 江南智造总局”
原标题《最能“打”的城市,是它?》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