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重点在安徽,短板也在安徽,而人口最多、经济最薄弱的皖北地区,则是“短中之短”。
这种说法确有数据支撑。皖北地区六个地级市加定远等四个县(市),国土面积达5.3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943万人,分别占安徽全省的37.8%和48%,但地区生产总值仅占全省的26.1%。
因此,皖北如何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也备受关注。
一个关键的答案正逐渐清晰,那就是新型工业化。正如安徽省委书记梁言顺所说,工业是安徽经济社会发展的顶梁柱,作用无可替代。要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工程,提高本地配套率、市场占有率。
8月中旬,梁言顺在宿州调研时指出,要坚持创新引领,壮大主导产业,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和新型工业化,夯实皖北地区全面振兴的产业基础。
近期,由中共宿州市委宣传部主办,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承办的长三角主流网络媒体宿州产业调研行举行,多位专家、记者打卡宿州算力产业园、高新区数字小镇等点位,感受宿州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新质生产力之成果。
宿州城区。 “宿州发布”图
这座典型的皖北城市,正在深入推进“5512”产业工程,实施“强链延链补链”工程,以产业振兴为引领,书写“洼地崛起”的答卷。
去年,宿州工业投资增长50.9%,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21.1%,增速均居安徽全省第一。今年1月至7月,宿州工业投资同比增长50.3%,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44.0%,技改投资同比增长71.2%,均居全省第二。
宿州做了什么?
宿州扛重担
东西向的长江和淮河,将安徽一分为三。宿州位于淮河以北,安徽省域东部,由北向南分别和江苏徐州、宿迁相邻。
以宿州为代表的皖北地势平坦、水系发达,是安徽的“粮仓”。苏轼笔下的宿州,是“此去淮南第一州”。但同时,由于气候条件特殊,淮河流域频发洪涝灾害,皖北发展长期以来深受其扰。因此,皖北地区虽人口多,但发展底子较薄,基本公共服务历史欠账相对多,也是公认的事实。
后发崛起这盘“棋”,宿州该怎么下?产业振兴堪称“棋眼”。而且,宿州有成为“皖北产业高地”的条件。
首先,宿州制造业在《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制造业31个大类中占了29个,工业门类较为齐全,这是宿州“产业强市”的基础和底气。
其次,宿州土地储备相对充足,有广阔的发展腹地,也有人口红利。截至2023年末,宿州全市常住人口526.3万人,在省内仅次于合肥和阜阳。
宿州还有区位优势,交通便利。京沪高铁穿宿州境内而过,从宿州东站出发,最快18分钟即可到达徐州,1小时可达南京,2小时可达上海,3小时可达北京。
随着长三角区域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以徐州为中心城市的淮海经济区协同发展进入“快车道”,宿州更显如鱼得水。
政策扶持上,国家先后出台了支持皖北集聚区建设“24条”、沪苏浙城市结对合作帮扶皖北城市实施方案等,安徽省委省政府也先后出台促进皖北发展、南北结对合作实施方案等。
宿州,等不起了。
在已经落后江浙沪“尖子生”一个身位的情况下,对于宿州来说,当务之急是要抓紧形成产业规模优势和竞争优势,能快则快。
宿州决定,将壮大“5512”产业工程作为全市“一号工程”,也就是发展五大主导产业、转型提升五大传统产业、做强做大十二大特色产业集群,加快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做大做强制造业主导产业集群和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实现“脱胎换骨”和“蝶变新生”。
擦亮产业“新名片”
宿州雄心满满,但外界也不免嘀咕,这座传统农业大市,真的行吗?
在很多人印象中,宿州还是那个“跳跃在味蕾上的城市”,有砀山酥梨,符离集烧鸡,还有萧县羊肉,是农产品丰富的“果海粮仓”。
本次活动,调研团在走访中却发现了一个“不一样的宿州”。
在宿州主城区西北侧,汴河北岸,原来的农田上“无中生有”崛起了一座算力产业园。澎湃新闻从宿州市获悉,早在2011年,宿州市委、市政府就前瞻性地将云计算产业作为加快发展的重要方向。
一方面,进入人工智能和数字经济时代,算力和人力、物力、财力一样,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升城市竞争力的关键基础设施,是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支撑;另一方面,宿州是安徽重要的能源城市,可满足大型数据中心的算力用电需求,具备天然优势。
走进汴水之畔科学计算中心,温控机房内陈列了一排排黑色机器,服务器指示灯不停交替闪烁着,安静中有种震撼感。
该项目总投资5亿元,建设内容包括超级计算中心、技术研发中心、计算产业化基地,主要面向科学计算、人工智能、城市计算、工业仿真、气象海洋、新能源、生物医药等重点行业应用领域,可为全省乃至全国基础科学研究、人工智能提供算力支撑。
还有淮海智算中心,占地仅500平方米,却可通过运营AI算力实现4000万元年产值,亩均效益显著高于普通工厂。“我们每1元的算力投入,差不多可带动4元的经济产出。”淮海智算中心工作人员表示。
不知不觉中,宿州已成为安徽省三大智算中心之一、中国量子通信五大节点城市,被称为“中国云都”。
宿州风景。 “宿州发布”图
站上“云端”,一呼百应。
依托强大的算力基础,宿州近年来不断发力数字经济,取得了显著成效。2014年入驻宿州高新区的阿尔法数字科技产业园,是一家依托高新区优质算力资源,面向数字和互联网科技产业,具备产品研发、企业孵化、人才培训、运营服务等功能的园区。目前该园区已引入正常运营企业200余家,去年全年实现营收79亿元,税收4.5亿元,并获评“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园区孵化的宿州网速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主营海外电商业务,涵盖了生活家电、户外运动等多种类型产品,主要面向中东市场,在沙特、阿联酋等地都设有运营仓。今年,公司预计营收最高可达2000万美元。
数据显示,目前宿州已拥有云计算、大数据及相关企业1600余家,形成了大数据存储和处理、动漫渲染、电子商务等10多个特色应用板块。
乘“数”而上,以“算”赋能。宿州近年来还在不断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帮助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
安徽英特丽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主要为知名家电和新能源汽车企业生产配套设备,基于大数据技术、精密传感技术,公司已实现从生产前端到仓储后端的全程自动化、智能化运作。“我们这条双轨汽车电子生产专线上有三四十台仪器设备,只要两三个工人操作。”公司副总经理蒋正中介绍称。
生物医药产业也在宿州“异军突起”。
位于宿州经开区的宿州生物医药科技园,总占地面积约252亩,项目总投资10亿元。项目集生物医药科学研究与产品研发、生物医药领域交流与合作、生物医药企业孵化器、生物医药企业加速器、服务外包、产品中试、GMP标准厂房及园区配套等为一体。
园区内的安徽柏拉阿图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由多位科研专家及企业精英创立。公司自主研发的新一代高效糖皮质激素PA9159制剂是国家原创一类新药,可治疗鼻炎、哮喘等多种慢性疾病,具有药效高、副作用更低等特点。
据项目负责人介绍,投产上市后,该产品将打破国际巨头的垄断,填补相关领域的空白,预计带动上下游就业岗位1000个。
宿州下辖县区也在发力。砀山县正推动绿色食品和医疗器械等产业聚链成群,萧县正推动功能性新材料和精密化零部件制造等产业集群式发展,埇桥区正做大高端装备制造和绿色智能家居产业集群,灵璧县正打造百亿级轴承产业集聚基地,泗县正打造汽车零部件(农机装备)和光伏制造产业集群……
颠覆过往想象,宿州的产业“新名片”越来越多,也越来越亮了。
追赶苏北,振兴皖北
以宿州为代表的皖北,该走向何方?
无需看太远,看向旁边,那个被误解已久的苏北。和皖北类似,苏北五市在江苏省内也是相对落后地区,但走上了新型工业化之路后,苏北产业质态和城乡面貌不断提升改善,内生动力不断增强,和苏南等地的差距也在缩小。
今年上半年,长三角41城经济增速最快的城市,就是苏北城市宿迁,达7.3%。在省内“唯唯诺诺”的苏北,走出江苏便是标杆。
对于和苏北城市徐州、宿迁接壤的宿州来说,务实学苏北是明智之举,也是可行之道。澎湃新闻注意到,去年底,安徽省委赋予了宿州“奋力追赶苏北、在皖北全面振兴中走在前”的使命。今年以来,宿州在全市上下广泛开展了“对标苏北我们怎么干”大讨论活动,主动将各项工作放到苏北、全省、长三角、全国“多维坐标”中检视衡量,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把状态提起来、把劲头鼓起来、把标杆立起来。
宿州市委书记杨军表示,要千方百计地把“最近苏北、最似苏北”的基础条件,转化为“追赶苏北”的实际行动。
关于未来,人们期待宿州可以成为“皖北中心城市”,抑或“淮海经济区副中心城市”,和徐州一道崛起于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区域。
无论何种愿景,至少,抓住新型工业化这个“牛鼻子”,宿州走在了正确的道路上。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