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均为 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 供图
10月20日上午,“传薪树人”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成立20周年暨数智时代新闻传播人才培养高峰对谈在上海大零号湾文化艺术中心举行。
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成立于2004年9月,其历史可追溯到该校前身大夏大学、光华大学分别于1924年和1925年开始兴办的报学专业教育。建院二十年来,该校传播学院始终响应国家发展战略,积极致力于学院发展与人才培养,凸显综合学科特色,建构“大传播”发展格局,形成“大传播”的学科发展优势。
如今,面对互联网信息传播尖端技术冲击、新闻传播生态剧烈变化等种种挑战,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整合学科资源、强化多媒介教学优势,以AI赋能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培养体系,取得丰硕成果。
华东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雷启立
华东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雷启立代表学校,向传播学院成立20周年表示祝贺。他说,回顾二十年的发展历程,传播学院始终立足时代前沿,优化学科布局,打造了一大批特色鲜明的交叉学科课程,搭建一流实践教育平台;立足传媒教育前沿,发布国内高校首部《生成式人工智能学生使用指南》,探索智能化时代下的人才培养新路径;主动适应媒体深度融合发展大势,强化社会服务能力;积极拓展对外合作与交流渠道,与多所国际知名大学建立合作关系,国际化步伐持续加速,为服务国家对外传播战略发展与传播能力建设,贡献华东师大传播人的智慧与力量。
雷启立同时指出,在新科技革命加速推动高等教育转型发展的当下,如何主动适应时代变革,化冲击为机遇,回应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要求,是学院当前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新征程上的传播学院将以传播人特有的开放、敏锐和坚定,不断加强学科内涵建设,深化学科专业调整,强化产学研融合发展,为构建高等教育发展新格局和建设中国自主知识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作出师大贡献。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复旦大学新闻学院等43所境内外兄弟院校和国际学术合作单位也发来贺信与致贺视频,对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成立20周年表示祝贺,充分肯定传播学院为新闻传播教育和人才培养作出的贡献。
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首任院长、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王晓玉
传播学院首任院长、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王晓玉回顾了学院的创立初心。二十年前,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刚刚起步,王晓玉教授与全院20余位教师以“开垦园地、圈地跑马”的热情,夯实教学科研体系基础,奠定学院发展基调;此后,在前任院长严三九教授、吕新雨教授和现任院长王峰教授的不懈努力下,传播学院不断拓宽学科视野,开辟人才培养新模式。
“传薪”奖章授予仪式
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两任党委书记方奇华、朱文佳共同主持“传薪”奖章授予仪式。朱文佳主持传播学院校友联络秘书处秘书长、联络员聘任仪式,向秘书长满方老师、马力老师,联络员王茵等校友颁发聘书。
东方明珠新媒体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上海尚世影业有限公司执行董事、1992级影视教育专业(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前身)毕业生鱼洁
东方明珠新媒体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上海尚世影业有限公司执行董事、1992级影视教育专业(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前身)毕业生鱼洁作为校友代表上台发言,讲述自己从丽娃河畔开启传媒职业生涯以来的拼搏历程与感悟,鼓励年轻学子刻苦勤勉、孜孜以求,担负起新时代的文化使命。
虚拟数字吉祥物“夏小传”
身处数智时代,传播学院始终与时代偕行,在各类学院工作中也充分发挥人工智能的作用。在“传播学院校友智能联络大使”(数字人)发布仪式中,传播学院历任和现任院长王晓玉、严三九、吕新雨、王峰,华东师范大学校友工作办公室主任任开蕾,传播学院党委书记朱文佳共同启用传播学院校友智能联络大使——虚拟数字吉祥物“夏小传”。未来,依托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与大语言模型制作的“夏小传”将登录学院官网,与校友们互动交流。
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院长王峰
传播学院院长王峰发表《改革、发展、展望》主旨报告,回顾了学院建设复合型传播学院的探索历程。他介绍,近年来,学院自主开发国内领先的协同化、融媒体、全流程实践教学体系;与上海广播电视台、新华通讯社、上海分社、澎湃新闻、世纪出版集团等多家主流媒体、出版集团联合建立课程实验室基地,在与业界合作的过程中逐步实现产学研同频共振;与多所国际著名高校建立合作关系,国际化步伐持续加速。
王峰表示,针对“传播生态重塑下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传播人”这一新命题,未来传播学院新闻传播人才培养工作方向将以“学会理解新用户,学会生产新内容,学会把握新方式”为落脚点,深入系统性变革,对接国家战略,着力培养立足中华大地、拥抱数智时代、具备全球视野的全媒体时代新闻传播卓越人才,以传播之力推动文明互鉴,唱响时代之声。
中国金融信息中心党委书记、董事长、中经社上海总部党委书记、新华社上海分社负责人姜微,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党委副书记、总裁阚宁辉,澎湃新闻总裁、总编辑刘永钢,中国传媒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本科生院院长王晓红和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院长王峰等5位专家学者聚焦传播学院《改革发展展望》主旨报告,展开“新目标 新都市 新技术 新媒体——数智时代新闻传播人才培养高峰对谈”。
中国金融信息中心党委书记、董事长、中经社上海总部党委书记、新华社上海分社负责人姜微
姜微认为,面对数智时代技术跃迁为媒体发展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主流媒体更要因时而变,提升引领效能,展现担当作为,讲好中国故事。一方面,新技术的应用带来了新鲜有趣的内容呈现方式;另一方面,能够穿越时代经久不衰的作品离不开对事实的深度感知和把握,在这一过程中,新闻工作者具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应当坚持“内容为王”, 运用数智技术,提升主流舆论吸引力、向心力、感染力。
姜微也鼓励传播学院的同学们践行四力,拥抱数智,守正创新。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党委副书记、总裁阚宁辉
阚宁辉从育人角度回答高校如何推进出版专业育人质量提升,革新培养方式,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赋能增智。阚宁辉认为,人才的“源头活水”将决定行业走向哪里。在当下技术更迭的变局之中,内容生产行业从事者更应保持定力,最重要的依然是对于基础知识的挖掘、集成与传播。
阚宁辉希望传播学院的同学们坚持学习所在领域内的知识,深耕细作,先成为“专才”,再在广阔的天地间实现自我。
澎湃新闻总裁、总编辑刘永钢
刘永钢聚焦媒体和高校共建共促,对两者双向交流推进改革成果落实落地提出见解。“部校共建”过程中,刘永钢见证了传播学院人才培养的成效——年轻学子们举机能拍、提笔能写,始终努力保持“在现场”的热情令他感慨。
刘永钢希望同学们能够守正创新,牢记“正”字,继续扎根于经典,提升自我的文化修养与人文底蕴,坚守媒体初心,也拥抱AI时代。
中国传媒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本科生院院长王晓红
王晓红分享了中国传媒大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服务国家需求,面向未来发展,依托技术变革,不断推进改革创新的方案经验。她强调,理解中国,立足于中华大地的历史、背景、文化,才能更好地讲好中国故事,“求实是学科立身之本,创造是奋发有为之力”。
王晓红希望传播学院的同学们能够在应用新技术的基础上,逐步学习并具备“发现真实、辨识真实、传播真实”的能力,培养数据思维、创意思维、系统思维与批判性思维。
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院长王峰
王峰在对谈中提到,要培养“立足中华大地,拥抱数智时代,具备全球视野的新闻传播新人才”,我们应当秉持全局视野,实现多维协同,建设数智时代传播人才培养的体系。
王峰认为“拥抱数智技术,唯创意不可辜负”,应当培养学生拥有智能媒体生产经验,把握智能媒体表达、适应智能时代发展,成为有创意的高素质新闻人才。
当天下午,传播学院举办“人工智能时代新闻传播学科发展与人才培养”院长论坛,第十七届上海大学生电视节主持人大赛决赛和全媒体影像大赛颁奖典礼同期举行。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