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从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获悉,当日10时18分,由我国自主研制、世界最大直径高铁盾构机——上海至南京至合肥高铁崇太长江隧道“领航号”盾构机顺利掘进至第1000环,项目建设取得阶段性进展。
“领航号”盾构机,施工人员正在进行掘进作业。 毛远闯 摄
崇太长江隧道连接上海市崇明区和江苏省太仓市,隧道全长14.25千米,其中盾构段长13.2千米,采取单洞双线设计,是目前世界高铁隧道独头掘进距离最长(11325.5米)、盾构直径最大(15.4米)、过江设计时速最高(350公里/小时)、长江水下最深(89米)的工程。该隧道由沪杭客专公司建设管理,中铁隧道局施工建设,项目建成运营后,将实现高铁穿越长江不减速的壮举。
崇太长江隧道项目3号井航拍。 毛远闯 摄
崇太长江隧道崇明区3号井至太仓市2号井盾构段采用“领航号”盾构机掘进施工,该盾构机长128米,总重约4000吨,刀盘直径15.4米,计划由北向南独头掘进11325.5米,是目前世界最大直径高铁盾构机。“盾构施工将挑战超长距离掘进、施工组织、泥水环流、物料运输、隧道轴线精准控制、通风管理、同步衬砌及后期运营安全保障等工程技术难题。”中铁隧道局崇太长江隧道项目副经理刘建平介绍。
“领航号”盾构机正在进行管片吊装作业。
为确保盾构机高效顺利掘进,项目团队依托中铁隧道局科研力量以及智能建造应用成果,集合先进的盾构设计制造理念,应用数字孪生与仿真、感控一体化智能建造、可视化、云计算、虚实融合、视景融合、AI巡检等先进技术,形成以“智能感知、智能掘进、智能拼装、智能预制、智能运输、智能通风、智能检测、智能管控”等八大智能建造体系,将智能化理念和技术深度嵌入到隧道建造全过程。
目前,“领航号”盾构机已越过长江北岸大堤进入长江1108米,以“有人值守、无人动手”的方式向前自主掘进,所处的地质具有含硬质胶结物、水下强弱透水地层交替、冲淤变化交替并伴有有害气体涌出等特点,每掘进2米即完成一环管片的拼装。
崇太长江隧道项目3号井施工现场,管片存放区堆满管片 毛远闯 摄
上海至南京至合肥高铁是沪渝蓉高铁的东段线路、国家“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沿江高铁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沿江通道主要路网客流、沿海及京沪通道部分直通上海客流的运输。该项目建成后,在上海大都市圈、南京都市圈和合肥都市圈间建起一条快速新通道,对于打造“轨道上的长三角”、优化沿长江地区铁路网布局、服务长江经济带协同发展、推动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