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迟拉佻
编辑 | 张瑞
出品 | 腾讯新闻 谷雨工作室
关于深秋的 " 预言 "
" 来了来了!" 有人扯着嗓子,发出惊喜的欢呼。
10 月 12 日,上海,广东路,人潮开始向一个方向汇集。在几百人的漩涡中心,一位头发花白的上海爷叔被团团围住,七八部手机怼到离他脸只有十几厘米的地方,遮挡了外围人的视线。有人把手臂搭在爷叔的肩膀上自拍,手机壳上印了个大大的 " 發 " 字。人们一边推搡着试图再凑近些,一边大喊 " 爱在深秋!"
爷叔是一段爆火短视频的主人公:在广东路绿油油的梧桐树下,六十多岁的上海爷叔目光炯炯,向世界 " 预言 " 了即将来临的牛市:"9 月上中旬开始,我名字都给它取好了,叫爱在深秋!" 爷叔自信满满,这也成了他行走江湖的代号。
爷叔猜中了开头,9 月 24 日以来,受政策刺激,沉寂已久的 A 股连续 5 个交易日大涨。在 9 月最后一个疯狂的交易日,A 股总市值增长超 7.35 万亿元。
股市回春,广东路民间股市沙龙又火了一次。不断有人慕名而来,向老股民们打听," 爱在深秋 " 来了吗?他什么时候来?其他广东路的网络红人也火了一把。神似沈殿霞的上海网红 " 肥肥 " 走在 " 爱在深秋 " 爷叔身边、命名为《一路长红》的视频收获了 1.9 万点赞。有人来寻穿西装戴墨镜、梳着背头的 " 上海滩发哥 ",在镜头里,他对着观众高喊 " 踏平一万点 "。
" 上海滩发哥 " © 迟拉佻
市中心最普通的小小路口成为股民情绪最实在的体现。人们神采飞扬,人声盖过公路上的引擎声,只因嗅到了一朝富贵的苗头。路边圆形的小花坛上并列着 3 台电脑全屏显示 K 线图,屏幕前黑压压的头凑在一起。附近工人文化宫的保安说,国庆假期人最多的时候,路口聚集了几百人,漫溢进文化宫的大厅,他们得把成群的股民赶到外头去。还有人摆出 " 征私募合作伙伴 " 的摊位,声称要寻觅有才华的年轻人合作创立基金一起入市,按比分红。
© 迟拉佻
经过国庆假期的发酵,人们对牛市的预期和信心达到顶峰,群情激昂。据财联社消息,国庆期间,业内认可行业整体有效开户数在 300 万左右。这意味着,有以百万计的新股民加入了火热的市场。假期后首个开盘日,A 股三大股指开盘集体暴涨,近千只股票竞价涨停。然而 10 月 9 日开始,股市大幅回落,波动剧烈。
10 月 12 日,广东路的人群从下午收盘后渐渐汇集,持续到夜里十点过还未散去。老股民拖着买菜的小车,里面塞了食物和水杯,又带上自家的小板凳,围成一圈热议大盘。有时,讨论的内容深入到操作的细节。一位爷叔夺过一个年轻股民的华为手机,连连反问," 你的东方财富(炒股 app)怎么不放在主界面?要打仗怎么能不拿好武器?"
广东路的股市沙龙 © 迟拉佻
这天," 爱在深秋 " 爷叔的现身给广东路聚集的人群打了一剂情绪的强心针。不论实际的数据走势如何,人群都眼巴巴地期待,这张只剩下几颗牙的嘴里能再吐出什么金句。不负众望,在簇拥中爷叔再次宣布," 中国的牛市一定会来!"
一个从四川来旅游的大姐特意到广东路打卡,正好碰上 " 爱在深秋 " 现身。夜里八点多,她还手舞足蹈地和来迟的人描述下午热闹的场景。" 人太多了,就跟到他从路那边走过来,又走过去。" 大姐指着路边一栋大楼前陷下去的灌木丛," 爷叔就站在这里讲话,树都被挤倒了。"
负责这片区域的清洁工大叔扫出了比以往多好几倍的烟头。他安静地穿梭在兴致高昂的人群中,是路口当晚唯一没有融入沙龙的人," 我对股市不感兴趣。"
人人都想参与一把
34 年前,万国证券黄浦营业部在广东路开业。疯狂的上世纪 90 年代,散户们通宵达旦杵在马路牙子边聊股票。那时候,万国证券被称为 " 黄万国 ",广告词十分大气:万国证券,证券王国。后来 " 黄万国 " 改组又合并,营业部早已成为一个挂着 " 证券历史文化陈列馆 " 牌子的旧址。民间股市沙龙却延续下来,每逢周末举行,股民们三五成群地嘎三胡(上海话聊天的意思)。平常周末,这里也就零零散散几十人。一位 60 多岁的老股民说,过去十几年里炒股输钱的时候睡不着,一晚上只睡一小时,到广东路不仅仅是想看别人买什么股票,还为了和人聊一聊,心里才舒坦些。
股市低沉的时候,这样的沙龙显示的是老股民的执着,股市火热的时候,新股民慕名而来,场面就显示出一种激昂的吵嚷。
© 迟拉佻
要在拎着保温杯来广东路 " 嘎三胡 " 的爷叔阿姨中辨认出新股民非常容易。他们有的看行情不错,在国庆节前入市却一朝被套,听着众人云云,脸上露出似懂非懂的表情,迫切地想要一个确定的答案。一位三四十岁的女士专程来股市沙龙转一转,想为自己刚买入就飘绿的账户求个解法。她凑在五六个股民中,沉默地听了一个多小时,眉头越来越紧,最后破罐破摔,打开股票软件递到老股民面前," 您直接说我这个怎么办吧!"
人人都想参与一把。一个近 70 岁的爷叔拄着拐杖,颤颤巍巍把手机递给广东路的股友,要买军工 ETF,请人帮忙确认完成交易需要输入的验证码。对方原本有些推脱,但还是接下来,看清成交量后松了口气," 你这才 9000 多块,随便玩玩。"
一位 63 岁的阿姨从浦东赶来,想看看有什么入场的好机会。她炒股没几年,把谁都叫 " 老师 ",认真地听人分析。从前,她爱看网络小说,后来觉得看书没什么意思,还把自己看成了书呆子,话也不会说,便决定改个爱好,琢磨上了股票。
有从数千公里外赶来的年轻股民还没去过外滩,已经到广东路和股友聊了两三天。他觉得在广东路比在网上讨论好多了,至少面对面能看得清对方是谁。他四处打听一位在网络也颇有人气的爷叔的住址,想直接上门请教。他心里合计," 买卖什么。什么时候怎么做,让他通知咱带咱。收入分他些,看怎么个分法。"
广东路已经很久没有这么热闹过了。傍晚昏黄的路灯下,人头攒动,分散成数十个小圆圈。每个圆圈中心的发言者都有一套见解,或是对股市,或是对政策。外围的人生怕错过什么,侧耳凑近,烟也不抽了,高举在另一侧。
© 迟拉佻
有爷叔说到激动时,点开手机计算器,噼里啪啦推算出大盘下周的点数,神秘地说," 只有我知道公式。" 这时,又有人会把手机抢走,运算出另一串完全不同的数字来。如若要表示同意,几句交谈间手在肩膀上连拍 5 次。观点相左,则各退几步挪开几米,不然就免不了大动肝火,甚至动起手来。
老王站在路边,笑嘻嘻地看着直至夜晚还喧闹着的广东路。他今年 67 岁,戴着一副椭圆镜片的厚底老花镜,穿着挺括的黑西装外套,右手无名指戴着个金戒指。他是股市沙龙的常客,这些年几乎周周都来," 我就是来嘎三胡,消遣。"
要论收益,老王声称自己是赚钱的老股民。他炒股十几年,从六年前开始投入大笔资金,声称 100 万赚了近 300 万,今年秋天这波牛市,又赚了 91 万。" 还没卖。我的福耀玻璃成本价只有 20 块,现在已经 50 多块了。" 他声调上扬,有些得意," 这是世界出名的企业,工厂美国也有,俄罗斯也有。"
有股市沙龙的老熟人路过,认出老王,和他用力握握手。熟人身边跟着一个年轻女孩。女孩问," 现在入市,爷叔有什么建议吗?"
老王想也没想,斩钉截铁," 年轻人还没有入市,就坚决不要做(股市)。做股票的人 80% 是输的。"
牛市该来了
在广东路,每个老股民都能说出一段财富迅速翻倍的神话,动辄轻松赚取上百万。但遇上还没开户、跃跃欲试的年轻人,许多人都会像老王一样劝告,语气甚至突然严厉起来。60 多岁的上海阿姨一边拿着别人画的 A 股趋势图去打印店复印,一边教育驻足在沙龙人群间的小年轻," 你最好不要玩股票的呀!有门槛的,要交学费的。亏死你!"
© 迟拉佻
老股民眼中,年轻人心态未经磨练,仿佛看到年轻时的自己,不成大器。一位在股市沉浮了 30 年的老股民说," 这条路我们已经走过了,就是贪婪。"
三十多岁的伍林胳膊夹着 8 本小书,在股市沙龙逛了几小时。这些书是他从路边摊花 150 块买下的,都和炒股有关,有着大红色的吉利封皮。书名五花八门,蛊人心魄,比如《笑傲股林》、《股往金来》、《线里乾坤》。" 买了书还能加炒股的微信分享群。" 他乐呵呵地说。
© 迟拉佻
在四年不长的股市生涯里,伍林不是个成功的投资者。他展示自己的收益曲线图,一根绿色的曲线稳稳下滑,保持在负值,最初投入的 100 万亏到了只剩 40 万。最开始,他十万十万地买入,迅速亏空,后来他给自己设下限制,一次只投入一万,要是亏完再重头再来,就像游戏中重启人生。他劝新股民,千万别像他一样激动投入大笔资金," 比如说你有 50 万对不对?那么你就投个 5 万左右差不多了。"
迅速积累财富的故事有十足的吸引力。学费还在继续交,伍林没打算停止。他不死心。在幻想的未来中,只要每个月能稳定盈利 6%,十年以后资产也将相当可观。伍林的偶像是那些灵活进退市场的 " 游资大佬 ",能在短期冒高风险获得高收益," 从几万就做到上千万。" 他饥渴地寻找炒股知识,每天下班后,要花三四个小时 " 学习 ",在论坛上、短视频里、到广东路,听那些大佬分享成功的秘诀。
因为炒股,伍林和妻子总是吵架,现在离婚了。他不愿意多说这件事,只是摆摆手,又开玩笑显得无所谓的样子," 我已经死猪不怕开水烫了,对不对?反正也离婚了,反正也一个人了,就更不用担心了。"
61 岁的老黄每天也来广东路的花坛坐坐。他把墨镜反挂在耳朵上,翘着二郎腿和人侃天," 昨天什么《第一财经》、凤凰卫视都来了,问我对新的股民有什么建议。" 他捂了捂自己的斜挎包," 关键是守住钱、固定住钱。是很大的学问。" 他的意思是,在牛市赚了钱,要怎么克制住继续投钱进股市的冲动。
老黄的办法是,把炒股票得的钱买成房产、黄金等,别有闲钱在手。他曾在淮海路做服装生意,2006 年入市炒股,赚了几百万,在崇明岛上买了三套房,两套做民宿,一套自住。几天前,一个跑来广东路取经的年轻人还给了他新的思路—— " 投资在孩子身上。"
老黄对此人的举一反三颇为赞许," 我说这个也好。希望小孩大了也可以给你赚钱。"
今年 78 岁的老刘从上世纪 90 年代开始炒股,后来成为马路股市沙龙的常客。最近几年,老刘也不常来广东路了。他老了,头顶已经没了头发,脸上的皮肤长出褐色的老年斑。行动仍然矫健,头脑也还清楚,能随口报出某几只股票的数字推荐给他人,但精力总归没有从前旺盛了。
老刘指着手机上的数字分析某只股票的净收益和效益,洪亮的声音吸引了周边五六个人聚拢来," 买不买是你自己考虑。那这个盘子很小。 " 这天,他又说起从前炒股的经历——一种电视剧《繁花》的即视感:第一次买股票是在 30 多年前,用 1000 块钱买了小飞乐、电真空等 " 老八股 "。股票是纸质的,要卖出就是在背后敲个图章或按个手印 ......
© 迟拉佻
但他很快打住了话题," 现在人不好回忆过去了。历史不重要。"
老刘说得没错,在广东路,没有人对当年的故事感兴趣,眼下人们一心只想知道未来的走势,以及自己何时能够从泼天的财富中分一杯羹。有人已经迫不及待,把预测用醒目的红字写在泡沫板上——未来三年皆是牛市。
A 股低迷已久,突然的振奋让每个投入股市的人充满想象。人们不是没有疑虑,但相信盈亏的所谓周期,或者说,期盼风水轮流转,总要有向好的时候。
一脸严肃的中年人感慨," 你我生错年代了,什么时候好啊?2001 年加入 WTO 那一波红利,2010 年以前买房子。那是‘康波周期’的上升期。对,就是那个俄罗斯人说的。人生发财靠康波是吧。"
听者如顿悟一般,啧啧称赞," 你很有研究。"
这条宽窄不过 12 米的小马路,和股市同凉热。股市涨得最好的日子,沙龙迟迟不散去。在广东路,总是有人这么说," 牛市该来了!"
(来源:腾讯新闻)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