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闻记者 |
界面新闻编辑 | 江怡曼
近日,广东一女子莫名背上3.96亿元贷款担保在社交媒体引发热议。
10月15日,上海华瑞银行向界面新闻表示,该女子征信记录修复已完成,目前正在积极寻求沟通解决。
近年来,随着我国征信体系建设的发展与完善,央行征信系统报送错误和奇葩事件时有发生,引发公众热议。银行业应该如何避免此类事件的再次发生?
3.96亿元贷款担保系征信误报
10月11日,网友李女士实名发布视频求助称,在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银行征信信息显示自己竟有3.96亿元的贷款担保。
该女子表示,在人民银行查询征信时,发现自己莫名为上海理业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下称上海理业)在上海华瑞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华瑞银行)贷款人民币3.96亿元作了担保,而自己从未就此作保,并不知情。
该女子表示,上海理业、银行非法使用本人的身份信息,运用违规违法手段,虚假骗贷,涉嫌巨额诈骗,自己已向警方报警。
此前,上海华瑞银行于10月12日对媒体回应,此次事件系因同名客户“李素芬”征信信息报送过程中,因信贷人员操作失误造成征信误报,该情况与主业务借款人上海理业完全无关,已于10月9日及时完成信息纠正。
公开资料显示,华瑞银行为全国首批、上海首家民营银行,由上海均瑶(集团)有限公司联合沪上10余家优秀企业发起,2015年5月23日正式开业。
财报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末,华瑞银行资产规模为492.71亿元,较年初增长16.3%,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4.63亿元,同比增长50.8%,业绩扭亏为盈,实现净利润0.53亿元,同比增加3.94亿元,同比增长115.65%。
如何避免此类事件?
当事银行承认此事是因信贷人员误操作的客户重名引发,那么,央行征信系统报送是否容易出现这种错误?银行应该如何避免此类事件发生?
一位华东城商行风险管理部负责人向界面新闻表示,征信是按照证件号码来报送的,因此理论上来说,在做业务时将保证人A录成了保证人B,系统是没有办法识别的,会按照录入的信息进行报送。但是面签核保管理办法中明确规定,在面签核保过程中需要确认签字人身份,签字人就包含了借款人、担保人等。在多人核实的情况下,该问题可以避免。
那么,错误的征信纪律修复后该女子的征信记录会受影响吗?央行会对银行的这类行为作出处罚吗?
前述负责人向界面新闻表示,如果报送错误,客户可向银行提出征信异议,银行端可以按照征信异议来修正错误数据。就某地人行来看,经过几个季度的征信异议情况汇报,并未对银行端数据报送错误的情况进行处罚。但是针对征信异议,各地监管的要求尺度不同,按照政策规定,李女士提及的情况是可以对银行进行处罚的。
那些征信报送的奇葩事
现代金融社会中,征信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如同一面明镜,映照出每个金融消费者的信用状况。
一边,金融机构掌握大量用户信息,在提供高效便捷金融服务的同时,应该保证用户信息的安全性与操作流程的准确性。另一边,金融消费者应及时关注个人征信情况,如发现错误信息可以提出异议。
此前,金融机构在个人征信报告报送出现的异议多次引发热议。
2021年5月24日,“个人征信报告现侮辱性字眼”话题冲上微博热搜榜单第一。事件起因是,江苏南通市民房女士在查询个人征信时发现,其征信报告“工作单位”一栏中竟被写上了“专业做鸡十年”。
房女士与晋商消费金融分支机构签署了一份16.2万元的个人消费贷款合同,贷款期限约定36个月。疫情期间,房女士提出因疫情影响延期还款,晋商消费金融为其延至2020年底再接着还款。然后,房女士的征信报告就有了如上侮辱性内容。
在房女士的事件中,问题不仅仅局限于个人名誉受损,更严重的是,它对个人征信系统以及整个社会金融体系的安全构成了重大威胁。
此事引发热议后,晋商消费金融被人民银行太原中心支行两次约谈,被暂停征信系统查询权限。在经历征信报告风波后,2022年3月,晋商消费金融因征信报送相关问题等,被人民银行太原中心支行罚款49万元。2022年5月末,晋商消费金融因违反《银行业保险业消费投诉处理管理办法》被原山西银保监局通报。
此外,持牌消费金融机构哈银消费金融也曾因涉征信违规被罚一事引发广泛关注。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哈尔滨中心支行发布的行政处罚公示信息,2023年5月9日,哈银消费金融因违反征信管理相关规定,被处以58万元罚款。
然而,罚单发布后,仍有不少消费者反馈,在已经结清贷款并注销账户的情况下,征信报告中仍显示有哈银消费金融的贷款记录和授信余额。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