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星辰耀三明
朱熹:理学集大成者
朱熹(1130-1200),出生在南剑州尤溪(今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是继孔子之后的又一位思想大家,两人虽相隔1600多年,但素有“北孔南朱”之称。他是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理学集大成者,后世尊称“朱子”。
南宋建炎四年(1130),朱子出生于尤溪县城水南郑义斋馆舍(今南溪书院),乳名“沈郎”。他4岁便向父亲问天;5岁始入小学,初学《孝经》,便通晓书中大义,在书中自勉“不若是,不成人”;与群儿游玩,以指画八卦于郑氏馆舍前沙洲上……他在尤溪度过了美好的童年,并留下了“半亩方塘二度桃”“六龄孩童胜棋王”“沈郎喜植香樟树”等许多富有传奇色彩的故事。8岁时,他跟随父亲朱松迁居建州(今建瓯)。离开尤溪后,朱子仍十分眷恋故土。据史料记载,他曾因探亲(其舅舅祝峤、二叔朱槔那时还住在尤溪)、奔丧(因舅母过世)、会友(会见同道好友林嶷)、兴学(为尤溪县学题诗作记)等原因10多次回尤溪,并留下许多思乡念家的诗篇。
朱子历仕四朝,为官9年,奉祠21载,曾任江西南康、福建漳州知府,浙东巡抚,做官清正有为,振举书院建设。其晚年官拜焕章阁待制兼侍讲,为宋宁宗皇帝讲学。他的理气论、动静观、心性理欲论、格物致知论等学说,构建起一个规模庞杂而又不失缜密精致的思想体系。他创立的理学思想成为元明清各朝治国的理论基础,其注释的“四书”是后世科举的教科书。他集北宋以来理学乃至孔子以下思想文化之大成,构建博大精深的朱子理学体系(新儒学),确立了“四书”在儒家经典中的核心地位,使中华文化从“五经时代”迈入了“四书时代”。以朱子理学为标志,中华文明进入了新的千年发展期。
朱子一生创建、修复、讲学的书院及精舍就达60余所,传世著述25部600多卷近2000万字,对宋代以后千年的中华文明产生深远的影响,最终成为配享孔庙的“十二哲”之一,实际影响仅次于孔子和孟子。朱子《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元明清开科取士的标准典籍;《白鹿洞书院揭示》成为南宋及以后历代书院的教育指导方针;《朱子家训》被后人视为修身、处世、治家的“行为准则”;《春日》《观书有感》《武夷棹歌》《四季诗》等诗词脍炙人口、为人吟诵至今。
朱子一生非常爱国。其爱国主义思想不仅大量体现在他在各地书院的讲学中,呼吁把“浮靡不急之费”用作“养兵之资”,“本朝御戎,始终为‘和’字坏”,还体现在入仕后,多次上疏朝廷,一再阐明恢复中原、反对求和的立场和主张。晚年的朱子,虽受朝廷“党禁”迫害,还念念不忘恢复中原。据载,“党禁”期间,朱子曾避居于泰宁小均,并题壁以《四季诗》。
朱熹于庆元六年(1200)逝世,享年71岁,后获赐谥号曰“文”,世称“朱文公”。
来源:三明市融媒体中心、《三明读本》
原标题《千古星辰耀三明丨朱熹:理学集大成者》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