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国新办就中国空间科学中长期发展规划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主任王赤会上表示,空间科学是航天国际合作的主渠道,和平利用外空关乎全人类的福祉,是全人类共同的事业。进入21世纪,空间科学国际合作越来越受到重视,几乎所有的旗舰型空间科学任务均包含了国际合作要素。
王赤指出,通过国际合作,不仅能够降低一个国家的投入和风险,而且能够倍增科学和应用的产出,增进各国人民相互理解和友谊。我们将在空间科学任务的实施中开展广泛深入的国际合作,重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在任务合作方面,既有任务间的深度合作的模式,如即将发射的中国和欧空局联合的“微笑卫星”(SMILE)计划,就是在全生命周期内开展全方位的合作;也有各方任务之间的相互配合、联合观测的方式。比如刚才记者提到的“双星计划”和欧空局的星簇计划任务之间的合作,还有联合研制或相互搭载有效载荷的方式。
我国爱因斯坦探针卫星在太空中运行动画模拟画面。(视频截图)
在合作研究方面,将通过跨国组建优势互补的联合科学团队、持续扩大科学数据的全球开放共享、大力推动科学团队的联合研究等举措,促进重大科学成果产出。当前,在轨运行的“夸父一号”以及今年年初发射的爱因斯坦探针卫星,都分别成立了科学研究的国际团队,开展联合研究。
在积极牵头和参与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工程方面,将积极参与“国际与太阳共存”“世界空间天文台及紫外天文”等国际大科学计划,牵头和发起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工程。
王赤明确,将深入推动多种形式的空间科学的国际合作交流,让空间科技的成果更好更多地造福人类。通过空间科学务实高效的国际合作,增进相互理解、形成合作共识。我们将继续与更多的国际同行携手,为探索宇宙奥秘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