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婚份子钱本是对新人美好祝福的心意表达。
在古代,人们多以实物的形式随份子,在现代社会,份子钱演变为现金的形式,金额也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日俱增。我们的调查显示,大多数人在送礼时选择的金额范围是500到1000元,超七成人群对份子钱感到压力。
而收礼的一方其实也未必开心,随着行情逐年水涨船高,“礼尚往来”很可能会变成“加倍偿还”。“甜蜜的负担”下,85.55%的受访者赞成互免结婚份子钱。
结婚本来是喜事,可却成为了一种负担,原本简单的祝福,如今也变成一门学问。
“金九银十”这一表示时间的概念,本意是用来表示九月十月为农业收获的丰收季节,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个词语的语境逐渐脱离了农业本身,逐渐引申发展到房地产、金融行业、人才市场等领域,如今,用来形容婚礼也不为过。
在婚姻的语境下,“金九银十”就是举办婚礼的旺季。或是因为九、十月份天气适宜,适合举办各类婚礼,或是因为收获的季节,更象征着美满生活。尤其当婚礼举办时间碰上天时地利的小长假“十一”,二者相撞产生的不只是假日的火花,还有幸福恋人寄来的一封封“红色炸弹”。
今年的“十一”小长假依旧掀起了一波结婚热潮。但是相比于往年,今年的十一就略显得“落寞”了。
根据图数室的调查,今年53.18%的网友在十一假期期间没有参加婚礼,27.75%的网友只需要参加一场婚礼,参加2场及其以上的婚礼的人占19.07%。今年国庆假期,我们似乎守住了钱包?
尽管国庆期间需要参加的婚礼肉眼可见的变少了,但份子钱早晚都“虽迟但到”。国人讲究礼数和人情,参加婚礼都会随上份子钱以表心意。
根据一份网上流传的“全国婚礼红包地图”,各地份子钱都不相同。沿海城市相对较高,中部地区如河南、安徽、湖北等地在300-500元之间,广东、广西、海南这些华南地区份子钱几乎是全国最低,显得出人意料的“接地气”。
整体来看,人们在送礼金额的选择上呈现出一定的多样性。在图数室的最新调查里,我们发现在社交场合中,抛开地域因素,大多数人在送礼时选择的金额范围是500到1000元。这是一个适中的金额,既不显得过于吝啬,也不会过于铺张。
而在这个金额范围下,不同关系亲密度也会影响人们对随礼金额选择。
根据婚礼随礼金额意愿表,我们发现,对于关系密切的亲友,14.45%的人会选择2000元以上的金额,人们会更愿意为亲近的人提供慷慨的礼物;相比之下,对于关系一般的亲友,大多数人选择500元以下的金额,占比57.23%;对于点头之交的熟人,几乎无人选择2000元以上的金额。
份子钱本就是一种对新人美好祝福的心意。在古代,人们多以实物的形式随份子,这些物品往往具有实用性和象征性。在现代社会,份子钱演变为现金的形式,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份子钱的金额也与日俱增,从几十元涨几百元甚至上千上万元,逐渐成为一种“甜蜜的负担”。
良辰吉时,宾朋满堂,台上的佳偶山盟海誓,台下的佳肴山珍海味,如此充满喜悦和祝福的时刻,很多人却因份子钱的压力而高兴不起来。图数室的调查显示,67.63%的人群对份子钱感到有压力,5%的人群认为份子钱带来很大的压力。
结婚本来是喜事,可却成为了一种负担,原本简单的祝福,如今却变成一门学问:要不要随?随多少才合适?怎么随?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谈份子钱“色变”。
大学刚毕业的年轻人,首当其冲成为份子钱的“受害者”。22-25岁,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虽然才离开象牙塔,但也到了法定结婚年龄,要面对一大波人情往来——最怕失联的发小、同学、前男/女友……突然“诈尸”,冷不丁发来“红色炸弹”。
麦可思发布的2024版就业蓝皮书显示,2023届本科毕业生平均月收入6050元。看起来似乎不少,如果独立养活自己的话,去掉必要生活支出,可支配资金真不多。
自如的数据显示,近9成租房群体希望将每月的房租支出控制在月收入30%左右。从我爱我家的数据来看,一线城市月均租金在2000元以上。再加上通勤、吃饭,实在是囊中羞涩。据一项2022年的调查,工作1-2年的年轻人,21.3%存款不到1万;工作5年以上,存款没上万的比例仍有18.5%。
而收礼的一方其实也未必开心,因为在收到礼金的同时,也收到了未来回赠的“债务”。份子钱迟早要返还给对方,随着行情逐年水涨船高,“礼尚往来”很可能会变成“加倍偿还”。
因此,这届年轻人选择不再互相为难,大力出手整顿份子钱。据报道,有些年轻的新人在请柬上声明不收礼金,从自身开始中止了礼金往来,让婚礼回归祝福的本意。也有年轻人吃席上礼,红包里塞的是“礼金互免卡”,新人将来也可以使用这张卡参加对方的婚礼。
图数室调查显示,对于对年轻人互免份子钱的创新,85.55%的受访者表示赞成,更有50.29%受访者表示自己愿意取消份子钱。
这个结果非常出人意料,不过仔细分析,我们会发现互免份子钱在当下,是有一定土壤的。
在婚嫁活动中,份子钱出资本就是一种传统习俗影响下的强制性社会规范。当婚嫁基本盘发生变化,份子钱的流通规则也随之打破。
据民政部公布的数据,2023年中国结婚率为5.4‰,仅有768万对新人登记结婚,相比顶峰的2013年,减少了578.9万对。并且,年轻人的结婚年龄也有所推迟,我国总人口的平均初婚年龄28.67岁。而从中国人民大学的学术调研来看,大学本科及以上受访者中,有42.99%倾向于不婚或晚婚。
结婚人数减少,年龄推迟,再加上很多年轻人在大城市打拼,远离了家乡的熟人社会,导致90后、00后社交圈规则改变,大家的关系不需要用礼金来维系。
不过话说回来,互免份子钱的新风尚目前还止步于大城市年轻人的小圈子,并未大范围流行,这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
据人大的调研,近年结婚花费的平均值高达33.04 万元,相当于 2023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3.92万元) 的 8 倍多。如果新人选择办一场传统婚礼,经济压力可不小,仍然需要通过份子钱来收回成本。假设每位宾客出500元,需要有660个亲友随礼才能实现收支平衡。
人情文化一直在中国社会占据重要位置。
图数室的调查显示,受访者在谈及份子钱时,频繁提及“祝福”、“礼尚往来”和“取消”。
人们普遍对将份子钱作为攀比手段表示反感,希望取消这一经济负担。与此同时,大多数人仍然认为份子钱是一种传递祝福的重要方式,重要的是量力而行。
这表明,尽管存在对传统习俗的批评,但份子钱在社会交往中,所承载的情感价值仍然被广泛认可。
有学者曾对于豫东地区婚礼中的“随礼”现象进行了研究。他发现,村落社会的随礼网络有两类,一类是亲属集团内部的网络,其遵循的原则是差序格局、不公开、迂回等价;另一类是非亲属者的随礼网,其原则是礼金依交往关系密切程度而定公开和直接等价。研究最终认为“随礼之风”盛行表明村落社会中的人际关系尚保留。
不过还有学者认为,改革开放后,尤其如今00后“整顿职场”、“断亲”言论此起彼伏,中国正从人情社会转变为契约社会。但在实际生活中,人情事故依旧是主导,亲戚、朋友、同事、室友,人情无处不在。
根据图数室的调查,32.95%的被调查者认为份子钱属于礼尚往来,其次才是人情债、表达祝福的方式、增进人际关系的文化传统和众筹储蓄。
但不论如何说,都逃不过“人情”二字。
一生都是关键节点的中国人,凑份子也并不局限于婚事,其他大事譬如做寿、满月、动土、丧葬等情况,都会大办宴席,收取份子钱。
在图数室的调查中,出份子钱的场景多种多样,其中结婚为97.11%,位居首位,其次是满月、葬礼、升学、乔迁和生日。有人“妄想”在婚礼份子钱躲过一遭,但没想到还有生日、乔迁、升学在日后等着呢。
据国家统计局,2024年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3601元,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6780元,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9197元。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发布的一项《国人工资报告》显示,中国人除了吃穿用学住行这六大开销外,人情往来、请客送礼的花销占工资的14.65%。份子钱是躲不过去的。
份子钱,是人情社会中一种独特的互助方式。在亲朋好友举办红白喜事、动工盖房等大事时,大家出手帮一把,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一起把大事办成。
当其他成员有需要时,会受到相同的待遇,之前的付出会得到返还。通过这种方式,人力、物力和财力在熟人圈子中得以循环流动,实现了一种动态的平衡。
只要人情还在流通,份子钱就还会存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