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标语抵得上一支红军。”
10月10日,永安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郑毅在“中央红军标语博物馆”向澎湃新闻介绍,革命战争时期,标语口号是红军向群众灌输革命道理最常见、最有效的重要方式,也被称为“红军的第二武器”。
在永安市洪田镇马洪村,有百年历史的廖氏祖屋“逢源堂”的墙壁上,奇迹般地保存有200多条红军标语,这里也成为全国唯一的“中央红军标语博物馆”。
永安“中央红军标语博物馆”。 澎湃新闻记者 陈鑫露 图
如今,在永安市已发现红军标语1066条。“一个地方发现上千条红军标语,这在全国实属罕见。”郑毅说。
作为中央苏区核心区域的重要行政建置县,永安还是北上抗日先遣队的宣言发布地、集结出发地。1934年7月15日,北上抗日先遣队到达永安小陶镇,与红九军团集结会师,发布《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宣言》,随后挥师北上,踏上抗日的征程,可以说“红军北上抗日从这里出发”。
90年过去,镌刻着红色记忆的革命老区永安,正在探索红色文化新“打开方式”,积极探索“文物+旅游”新模式,整合推出抗战遗址游、名人故居游、红色文化游等文化旅游线路,在保护城市历史文脉之下,推动文旅经济发展。
全国数量最多红军标语群
土地革命时期,马洪村曾成为永安连接中央苏区的重要枢纽,还是红军筹粮、筹款、转运资材的一个集散地。
时间追溯至1934年8月,一支年轻的红军部队——“中国工农红军少共国际师”来到马洪村。“他们的平均年龄不到18岁,很多人在入伍的时候还不如一杆枪高。”据郑毅讲述,少共国际师当时全师共一万余人,下辖三个团,归红一方面军总部直接指挥。1934年5月8日,少共国际师改称红一军团第15师,曾在第四次反“围剿”中丢掉左臂、日后被称为“独臂将军”的彭绍辉出任师长,政委则为年仅17岁的萧华。随后,在长征江西石城保卫战和湘江战役中,少共国际师损失惨重,遵义会议后被撤销。
郑毅说,在1930年至1931年间,有多支部队曾经到过马洪村,写下了大量红军标语,其中,超过70%都来自少共国际师。
“中央红军标语博物馆”里展示的一幅红军标语。 澎湃新闻记者 王珏玮 图
若细心观察,会发现这些标语的笔画纤细,并没有墨汁晕开的痕迹。这背后隐藏着红军们在物资匮乏年代的智慧与艰辛。由于墨汁稀缺且珍贵,红军们不得不就地取材,利用当地的石锅底混合桐油作为颜料,再将竹竿和笋壳当作笔,在走廊、墙壁上书写。
在中央红军标语博物馆内,还保存着由少共国际师绘制的漫画。其中一幅漫画描绘了反动派士兵封住红军士兵嘴巴的场景,旁边写着“言抗日者杀无赦”,而画的右侧原本写着“打倒不抗日的国民党”,但遗憾的是,原字迹已被涂改。
“从另一方面来看,这些涂改痕迹也真实地记录了当时敌我双方在意识形态上的激烈争夺。”郑毅说,在那个特殊年代,为了不让红军标语被摧毁、破坏,马洪村的居民们用糊报纸,涂石灰等方式,让其得以幸存。
当前,中央红军标语博物馆内展示着全国数量最多、密度最大、落款最全的红军标语群,记录下苏区当年的峥嵘岁月,印证了红军的足迹,成为中国革命历史的“活化石”。
2012年,马洪村被列为三明首批“中央红军村”,2020年被评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2021年,马洪中央红军标语博物馆被列为福建省党史学习教育参观学习点之一、福建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凭借其鲜明的红色特色与珍贵的历史资料,每年该博物馆吸引数以万计的党员干部、青少年来到中央红军标语博物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或进行研学。
伴随着红色研学和旅游的升温,中央红军标语博物馆跟上潮流,与三明学院“红小鬼”团队进行了合作,打造了“小伢仔、小郎中、小文书”3个文创形象,并推出了融合当地文化的红色文创新品,如印有“红小鬼”的笔袋和雨伞、书包等。
“中央红军标语博物馆”里展示的标语意义和技术。 澎湃新闻记者 王珏玮 图
此外,为了更加系统地展示红军标语,马洪村还设立了中央红军标语主题陈列展,按照政治、经济、军事等逻辑进行布局,不仅通过图片、多媒体等丰富多样的方式展示了马洪村本地的红军标语,还将展示范围广泛辐射到了永安、三明乃至整个福建省内的红军标语内容。
“如此一来,我们的受众变多了。”永安市洪田镇党委书记涂述灵介绍,陈列馆的成立对于当地研学、培训等产业是一个很好的推进。
值得期待的是,更丰富的研学内容已在策划与开展当中。据涂述灵介绍,利用相关资金,马洪村建立了一个研学基地。该基地是在原有小学校舍的基础上进行改造的,内部设置了红军食堂、红军课堂,宿舍目前正在建设当中,未来参观者将在村里体验到更多样的研学体验。
“中央红军标语博物馆”里展示的一幅红军标语。 澎湃新闻记者 王珏玮 图
同时,涂述灵还透露,后山的红军战壕项目也在积极策划和开发当中。未来,游客有望通过沉浸式体验爬战壕、走红军路等方式,亲身感受当年红军在艰苦环境下保卫胜利果实、保卫江山的艰辛与不易。
随着中央红军标语博物馆体验中心的建立、景区道路改造、红色遗址修复等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马洪村集观光旅游、红色研学、教育培训等相融合的红色产业之路正在逐渐明晰。据三明日报报道,2023年,马洪村村财自有收入突破30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近3万元。
红军北上抗日从这里出发
在位于永安另一端的小陶镇,也有一座有鲜明特色的红色坐标。
小陶镇曾经流传着这样一首歌谣:“红军抗日铁拳反帝先锋队,中国我们誓死要反侵略,我们全部对日作战去,自由苏维埃的新中国。”
在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公园内可以找到这首歌谣的背后含义。走进公园内的陈列馆,“1934.7.15”巨幅字体先映入眼帘,而这一日期对于小陶镇而言,是具有特殊历史意义的一天。
在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的危急时刻,由红军第7军团改编组成的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成立。1934年7月15日,北上抗日先遣队与护送的红9军团先头部队在小陶集结会师,同日,《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宣言》发布,队伍背负着160万份,一张张长56厘米、宽20厘米的油棉纸印的宣言,从小陶正式出发。小陶也被称为“北上抗日宣言的发布地”、“红军北上抗日的亮剑之地”、“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最早的出发地”。
永安小陶镇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公园。 澎湃新闻记者 王珏玮 图。
据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公园讲解员黄光棉介绍,北上抗日先遣队曾深入闽、浙、赣、皖4省,行程5600多里,历时6个多月,进行六七十次大小战斗,牵制和减轻了国民党军队对中央苏区的“围剿”,策应和配合了中央主力红军顺利实施战略大转移,更是一路传播了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
“北上抗日先遣队出发时有6000多人,一度只剩下不足800人。”郑毅称,这支队伍成功完成了两项重要使命。
值得一提的是,在陈列馆内,滚动播放着一段8分钟的珍贵影像资料,其中讲述的则是开国少将王直讲解自己在永安工作时的经历。据郑毅进一步解释,王直正是电视剧《英雄儿女》里王政委的原型。
2014年,郑毅前往福州采访王直将军,在谈话之间,王直激动地表达了对永安深厚的感情。而在此前,王直将军于1993年6月为《燕江红旗》一书所写的序言中指出:“永安不仅是第五次反‘围剿’的战略重地,也是坚持三年游击战争的县份之一。回忆60年前革命斗争的情景,至今仍历历在目。如果没有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援和帮助,我们就不能生存。没有过去的革命斗争,就没有美好的今天。”
据今日永安网报道,在小陶,35个村居都有保存着革命旧址,10处省级文保单位,16处永安市级文保单位,26处福建省第一批革命名录,144处非文保单位革命旧址。
据小陶镇介绍,近年来,该镇立足资源和文化优势,不断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深入挖掘绿色、红色、古色文化资源,擦亮特色文化名片,加快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在文旅振兴道路上加快步伐。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