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获悉,“艺荟中西——海上丝绸之路视角下的19世纪澳门与广东地区图像展”澳门站暨钱纳利诞辰250周年纪念活动(以下简称为“艺荟中西”)在澳门科技大学美术馆成功举办。此次展出作品以澳门科技大学图书馆收藏的澳门及广东地图与银川当代美术馆收藏的洋风画为主,共展出150幅洋风画与古地图,向观众展示19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澳门、广州及通商口岸的城市景观与历史变迁。
展厅现场
展览开幕现场
据主办方介绍,此次展览作为2023年国家艺术基金项目的一部分,自展出以来深受社会各界欢迎与学界关注,前三站分别在北京、天津、广州三地顺利举办。
浴火重生的广州十三行风光 (传)顺呱 约1855年 布本油彩 银川当代美术馆藏
澳门,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自古以来便是东西方文化的交汇点。19世纪,随着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澳门更是成为了洋风画发展的热土,见证了中西艺术在这里的深度融合与璀璨绽放。“展览期间恰逢新中国成立75周年这一重要历史时刻,此次在澳门举办的展览不仅是对曾经辉煌历史的回顾,也是对中西文化美好交流未来的展望,更是一座架设起情感交流的桥梁,展现了澳门对祖国血浓于水的家国情怀和民族认同。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也是澳门回归祖国25周年,我们期待这次展览能够加强澳门与内陆地区的文化学术交流。”主办方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展厅现场
展厅现场
开幕式上,澳门科技大学副校长唐嘉乐在展览致辞中表示:澳门科技大学一向恪守着“增进文化交流,致力人才培育,促进经济发展,推动社会进步”的办学宗旨,紧贴澳门与国家的发展需求,致力于培养高素质的人才。“艺荟中西”自展出以来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前三站分别在北京、天津、广州三地顺利举办,反响热烈。科大将继续秉持这一目标,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的同时,加强澳门与内地的学术文化交流活动,展现中国“一带一路”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际发展思维理念,为推动文化交流和社会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展厅现场
展厅现场
本次展览的策展人,澳门科技大学人文艺术学院汪蓝教授中表示:在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长河中,澳门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从西方绘画的“传入”、“在地化”到“输出”的过程中,澳门不仅深刻影响了中国近代美术史,也促进了欧洲洛可可艺术及“中国风”艺术的形成和传播。同时,澳门保存大量珍贵的“洋风画”作品,生动记录了19世纪粤港澳地区的风土人情,是研究中西文化交流史的重要资料。本次展览恰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和澳门回归祖国25周年,是对历史与艺术的回顾,也是对祖国繁荣昌盛的祝福。展览展现了中西文化交流的丰硕成果,并反映了澳门在推动文化交流这一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乾隆皇帝半身冬装像 郎世宁 1756-1757年 高丽纸本油彩 银川当代美术馆藏
《澳门港城图》 弗朗索瓦·罗杰 1699年 法国国家图书馆藏
乔治•托马斯•斯当东肖像 托马斯•基克尼 1790年代 布本油画 银川当代美术馆藏
19世纪的澳门是东西方文化交汇的关键节点。在这一时期,澳门作为中西贸易和文化交流的港口,吸引了大量西方商人、传教士和艺术家。19世纪后,以旅居澳门的钱纳利为代表的西方画家与广州林呱为代表的中国画家,在此地区留下了一批反映清朝晚期的人物、风俗、风景以及其他题材的绘画作品,被称为“洋风画”。这些作品真实、生动地记录了澳门、广州、香港地区及中国其他地区的风土人情和城市景观。与此同时,本次展览开幕之际,也正值钱纳利诞辰250周年。钱纳利作为为中国油画、水彩画技法的形成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的历史人物,是本次展览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览开幕现场
据悉,此次展览由国家艺术基金资助,澳门科技大学主办,银川当代美术馆合作,澳门特别行政区文化发展基金支持。展览将在澳门科技大学美术馆展出至10月16日。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