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女子在网上发视频吐槽,国庆长假期间,一家三口前往四川甘孜康定市新都桥镇游玩,突然遭遇狂风暴雨加冰雹,夫妻俩带着孩子准备上车暂避,不料因手机信号弱,无法解锁打开理想新能源车车门,最后只能砸车玻璃自救。
出游突遭暴雨冰雹,车门打不开,打理想客服热线求救被拒绝,最后无奈砸窗,这对夫妇的糟心体验,确实令人同情。这一突发事件,也不免让人对新能源汽车的智能设备在极端状况下的可靠性提出质疑。
车主无奈砸车自救
在此事中,当事人安全意识不足,没有带机械钥匙,当然有一定的责任。正如不少网友批评的,前往高海拔地区旅游时,当事人理应充分预估并防范可能遭遇的各种风险和意外。如果事先携带了机械钥匙,车门正常打开无障碍,后续的意外根本就不会发生。
然而,考虑到理想汽车拥有庞大的用户群体,从预防风险的角度看,相较于指责当事人的疏忽,更值得追问的是,智能设备的这种技术bug,是否有改进优化的地方?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行业蓬勃发展,在现代科技的加持下,车辆的智能化持续提升,很多车型在传统的机械钥匙之外,都推出了手机解锁、智能手表等功能,用户只需要携带一部手机就可以开车出门,极大提升了便利性。
但技术并不是万能的,这些高科技的配置,可能需要稳定的网络环境、通讯信号支撑。像当事人在高海拔的弱网环境下,车辆无法通过手机正常解锁,智能设备反而会变成一种困扰。
这或许提醒了车企,在推广类似智能解锁方式时,得充分考虑各种极端意外情况,并提供更多的紧急解锁方案。就像有网友指出的,车企不能一边将智能解锁当成重要卖点、大力宣传,给用户营造一种不需要机械钥匙也能畅行无阻的感觉,一边等到出现意外事件,又指责车主不带机械钥匙。
退一步讲,就算当前的智能解锁方案没有技术优化的余地了,面对携家带口遭遇暴雨冰雹的突发情况,理想的客服团队也该设身处地为用户着想,而不是以“打不开锁不在救援范围”为由,冷漠地拒绝求助。
当事人还提到一个细节,在第一次求助时,官方客服表示无法救援,然而等砸窗自救完,另一位客服又表示可以救援。前后口径的不一致,也从侧面暴露出车企内部服务体系的混乱。
从服务与责任的关系讲,车企既然提供智能化的方案,就必须对各种紧急情况、极端场景有充分的预见和准备,并提供可靠的应急预案,应对不时之需。同时,在人工服务环节,车企要不断优化流程,提升服务质量,确保在技术出现故障时,能迅速有效地为用户兜底。
新能源汽车用户基数越来越大,再小的技术隐患,乘以一个庞大的基数,风险都可能会放大。唯有不断优化技术、完善服务,才能确保消费者的出行之路更安全、更舒心。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