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到2024年,这十年间我们这些普通人共同经历过什么,曾经为了什么激动过,感动过?
成功的媒体人就像是洞察人心的舵手,他们用锐利的目光捕捉时代的脉动和人们的情感需求。张晴,拥有20多年传统媒体经验的资深媒体人,从中国最早的新闻大特写记者,到南京媒体界最年轻的高管,再到《外滩画报》副主编,经历6次转型,始终保持着对真实故事的追求。如今,作为“一条”的合伙人,张晴继续在新媒体世界探索和创新。
2014年9月8日,“一条”上线了第一条视频,10年间拍摄4000多个人物,很多爆款讲述的都是普通人的故事,流量甚至远超明星名人。“一条”创始人徐沪生说每一个普通人都是有灵魂的。正是这些普通人,他们内心涌动的情感和面对困境时的应对,激起了时代潮流中的共鸣,触动了无数人的心弦。
9月19日一条合伙人张晴作客思想湃×别克GL8 PHEV,分享她见证下的大时代下的十年,大众情绪的流转与变化,看看这些情绪你是否也感受过,是否也经历过。
关键词:审美觉醒与诗和远方
“所有不在美中度过的每一天都是虚度的”这一句Slogan是2014年“一条”上线3周以后确定的。当时我们投放了大概几十句广告语,这一句获得的粉丝量最多,他们非常认同这个观点,我们就这样抓住了第一个情绪。
当时我们在巨鹿路租了一个非常简陋的办公室,幸运的是地点在“巨富长”:巨鹿路、富民路、长乐路,这三条小街上面有大量生活美学小店,这些店主全部都曾是我们文字报道过的。当时很多人说你们到哪里去找到这些好玩、好看的、有趣的灵魂?很简单,我们就是这个圈子的,他们就是我们身边编辑的朋友或者朋友的朋友。
把“巨富长”拍遍了后,我们又跑到莫干山,那段时间民宿开始兴起。莫干山被拍完了,又跑到大理,大理拍完了,我们又跑到了遥远的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
我们拍的第一条片子,标题叫“一周只开8小时的店”。10年前的文艺青年不是奔着挣钱去开店的。
店主是我们身边的一个朋友,一个非常有生活美学的女生,她开了一个店,所有的东西都是她在欧洲旅行的时候带回来的。这条视频非常细致地在拍这些器物。
片子拍完以后放给投资人看,气氛很冷场,投资人说“没了,就这样?”视频拍得太安静太慢了。大家不能肯定是否真的有人愿意看。
但是播出之后,当晚就涌进了2万粉丝,我记得是2014年9月8日,10年前的那一天是中秋节,我们是晚上8点发布,在电脑上面按的时候,我的手特别抖。放出来以后,我们就看到后台的数据噌噌往上涨。当时没有想到后台涌进来的粉丝最多问的就是:“在哪儿买?”
我们在2016年顺应了这个趋势,做了电商。“一条”是最早在微信平台突破1000万粉丝的一个超级大号,我们有很多强烈想买到这些东西的人,有几百个要卖这些产品的匠人,这就是一个非常大的生意。
那一年,我们还发现一个现象,让很多70年代的人不敢想象,就是花很多钱去装修租来的房子。有一对夫妻在北京胡同租了一个40多平方米,租期比较长,10年。他们花40万装修,整个结构全部改掉。我们发现这一代年轻人的观点是房子可以不是自己的,但生活得是自己的,每天不能凑合着过。
也是那几年,网上出现了一些“放弃百万年薪”的故事。
2015年、2016年我们拍了不少民宿,发现有个民宿跟一般民宿的床上用品不一样,别的人家是纯白的,他们做的是板蓝根的蓝,非常深的蓝。“一条”有一个方法论,就是家里面弄得有品位的人,不会凑合过生活,一般会有故事。这对夫妻的民宿叫草宿,因为他们的婚姻不被家人祝福,他们索性就卖掉了杭州的两套房,跑到浙江胜坑村。这是一个石头村,大概只有20多户人家,其中80%都是七八十岁的老人,年轻人已经完全没有了,但是现在胜坑村已经让更多的年轻人回流,一个民宿带火了一个村。
他们夫妻两个人在村里面的生活,很多人很喜欢,尤其是文艺青年,觉得诗和远方太好了,不想天天被老板骂。当时有一个趋势,大家不再觉得一定要留在城市里面,好象这样才是一个成功人士,我可以到更广阔的地方去。但是当你越走越远、越走越偏的时候,其实你内心是越来越孤独、荒凉感的,我们觉得这可能也是另一种信号。
关键词:学会爱自己
2018年的时候有一条视频特别火,叫《顺从的幸福》,拍的是人民广场相亲角。
拍视频的女生是一个艺术家。她在相亲角拍了一段实拍的视频,让大家感受到相爱这件事情本是人之本能,却摆在商品市场上被比较、被衡量、被相亲,变成了一件多么不堪的事情。当时大家还纳闷,一条不是以优质影像风格著称的,怎么拍得像社会新闻一样?后来《顺从的幸福》获得了阿尔勒摄影展特别大的一个奖。
我们选取视频的标准有一套基本的准线,就是作者在专业领域是被认可的,这姑娘后来还延续做着女性主题的行为艺术。
那时候我们把这种相亲称为爱无能,到了现在,大众情绪又发生了变化。大家不再关心宏大叙事,更关心每天的一些小幸福。应该是2023年开始,不少女性一个人可以过得很好的视频都是爆款。
人们出现了这样一种向往,就是向往只要蹦一蹦、够一下就可以够得着的生活。
我们一开始是在晚上8点钟上线,后来变成了早上8点钟上线,为什么?我们就是想好了这个点:你正在上班的路上,正在拥挤的地铁里面,正挤得狼狈不堪,这时候收到一条微信,这时候诗和远方过来了,你那一瞬间会觉得三五分钟就暂时飘出去,其他东西不去想,是不需要不辞职也可以达到的生活。
我们有一个视频非常满足这样的心理。两个普通的青年,其中有一个突然想去旅行,很不巧,晚上住宿找不到了,一个朋友帮她联系,说有个开房车的男生,你可以暂时在那里住一下,男生在房车顶上睡,女生在车里面睡。晚上,俩人在油菜花田里面吃了一顿火锅,好了,她再也回不到原来的生活了,两个人就生活在一起了。
这对夫妻当时引起我们关注,是他们用的结婚家具全部是旧物,爷爷奶奶留下来或者是路边捡的。我把这个视频截成了两段,有男生讲,有女生讲。男生主要讲旧物,女生则是上价值。女生说的那些话,你会觉得每句话都在讲自己。
他们真正破圈的还不是这个,而是他们每五年会来复盘一下两个人的婚姻。看看过去五年行不行、还要不要继续走五年,非常理性地在一起来分析。
年轻人对婚姻太通透了,如果我们70年代人早知道的话,这个世界上会少多少“僵尸婚姻”,我相信因为这样的观念,更多的人愿意转发。转发心理是非常微妙的,转发表明你很认同这个价值观或者认为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说不定你希望某个人可以看到,看看TA愿不愿意接受我的价值观。我们有时候在做普通人故事的时候,要抓住的就是这样一个转发的心理,这种大众情绪是需要去揣摩的。
关键词:佛系与抱团
时间走到2023年,有一个情绪点冒出来,就是佛系。我们发现很多年轻人跑到寺庙烧香,看似在做无意义的事情,但是可以治愈自己。就在这个时候,“一条”拍摄了一个和寺庙有关的视频,被很多人关注,就是佛系养老。
许多第一代独生子女的父母在考虑养老问题。编辑无意间刷到了一个寺庙的视频,那个视频拍得没什么内容,但是里面有一个关键词“养老”。他就用寺庙+养老两个关键词同时在各个平台去搜,大海捞针,还真搜到了这样一个事。
福建唐朝的千年古刹叫资国寺,它在1996年的时候就开始部分开放寺庙,让老人来养老,现在已经有200多个老人。有些年纪大的人心态有点不平衡,觉得自己为家庭贡献了一辈子,儿女要照顾,但是儿女确实又没有这个能力。他们内心也很孤独,生活又没有规律。寺庙在这些方面都能满足他们,每天4点半起来,晚上8点钟睡觉,生活规律,还有很多人在一起,关键是寺庙可以让他们学习放下,人就变得轻松,不会七想八想。
现在的短视频中有很多抱团取暖的爆款,包括闺蜜养老也很火,在台湾有20多户中产花了1.5亿人民币,买下了8000平方米了荒山,大家志同道合一起建一个社区。此外,抱团生活我们也做了很多选题,包括8个闺蜜在浙江包了一个民宿,时不时在一起待一段时间。抱团这件事情也让我们感受到,大家期望通过“在一起”这个方式,更有勇气去面对接下去的生活。
关键词:热爱美食,让生命更生动
美食可以解决一切,可以治愈一切。“一条”在2015年创业一年之后,又做了“美食台”。我们去了全国200多个小城市拍地方美食,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中国美食太博大精深了,看完以后真的会觉得被治愈了。
在我们的片子里会看到蛮多航拍的镜头,大家可能会问为什么美食也用航拍,因为我们要有一个很高的制高点看到当地的地貌、风土,这个食材长在什么地方。
有一年我记得很清楚,突然接到电话说:“我是重庆渝北派出所”。我一下子就把电话挂掉,后来又打过来,他们说“你们有两个人在我手上”。我说骗子越来越厉害,我还真有两个人在外面出差。后来又打过来说“不要挂了,我是谁谁谁”,正好是我们两个美食台的编辑的名字。那段时间是成都双流机场在管控小飞机事件,我们因为拍菜还闹出了误会。
真的感慨世界太大,中国有很多地方我们都没有去过。2017年的时候我们就在想用什么来迎接新的一年,我们拍了1000多条视频,做了一个混剪。
当时剪出来以后,在大屏幕前面播放之后,很多人都哭了,当时是创业的1000多个日日夜夜,最重要的是我们感觉很幸运,幸运能够参与报道这个世界的美好,接触到很多有营养的人。
做了美食台之后,我自己也成了“厨神”。还有我们经常去拍建筑栏目的一个导演,他原来对榫卯结构完全不懂,拍多了以后产生了兴趣,他买了建筑的书看,后来能够跟嘉宾进行对谈。他们肉眼可见地成长起来。
我每次看我们的视频,都会很感动:从哪里找到这么多有趣的灵魂?同时我也觉得特别自豪:这个世界你来都来了,还是应该做一点让自己觉得骄傲的事情,以证明你曾经来过这个世界。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