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闻见习记者 | 田鹤琪
欧盟正在加强对氢能技术领域的贸易保护措施。
当地时间9月27日,欧盟委员会(European Commission)公布了欧洲氢能银行第二次拍卖的预期条款和条件,欧盟氢能银行将于12月3日举行第二次可再生氢能招标,并额外拨款12亿欧元支持非生物来源的可再生燃料(RFNBO)氢气的生产。
该拍卖旨在促进欧盟绿色转型期间氢燃料的使用。其中条款之一是,对中国制造的电解槽进行了采购限制。
电解槽是一种将电能转换为化学能的设备,它通过电解过程将水分解成氢气和氧气。这个过程称为水电解,是一种高效且环保的制氢方法。
关于本次拍卖条款和条件的问答文件指出,为了促进这次欧盟拍卖活动对《净零工业法案》(Net Zero Industry Act, NZIA)目标的贡献,在拍卖资格标准中增加了弹性要求。
其中,“实现基本商品供应安全和促进欧洲工业领导地位及竞争力”将作为资格标准的一部分进行评估。为了满足这一标准,项目必须有助于供应链的多样化,并避免对可能威胁到欧盟电解槽供应安全的单一第三国建立依赖。
欧盟委员会的分析表明,欧盟对中国产电解槽的进口存在增加且不可逆转的依赖风险,这可能威胁到欧盟的供应安全。因此,项目必须限制从中国采购的电解槽堆(包括表面处理、电池单元生产和电池堆组装)不超过25%(以 MWe 计),以满足这一标准。
欧洲氢能组织首席执行官Jorgo Chatzimarkakis 评论道:“氢能银行第二次召集的新条款为企业在欧洲投资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他认为,弹性标准的引入不仅对氢能行业,且对整个欧盟来说都是一个关键时刻,凸显了建立强大的欧洲供应链的重要性。
关于欧盟此次推出的新规,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告诉界面新闻,短期内对中国氢能产业的影响有限,因为该产业规模本就相对较小。然而,中长期来看,这一政策可能对中国的市场份额产生影响,具体影响程度取决于新规的持续时间。
高工产研储能研究所的数据显示,2023年国内电解水制氢电解槽出货量达1.2 GW(含出口,不含研发样机),同比增长61%。
林伯强称,中国在制氢技术上与西方国家相差不大,但在成本上具有显著优势,这也是西方国家试图围堵中国的原因。
据央视财经报道,国内一套电解槽设备的出口价格在1000万-1500万元左右,而欧洲的同类型产品售价是中国电解槽的1倍以上,更高性价比、更稳定的可靠性和耐用性,成为中国电解槽走红海外的主要原因。
“接下来,中国需要通过全球气候变化治理、技术创新、发展国内市场等方式来应对。同时,中国也需要关注欧盟等地区接下来的政策动向。”林伯强指出。
林伯强认为,氢能在全球能源转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以中国为例,西部地区丰富的风电和光伏资源,由于当地无法完全消纳,未来需要通过转化为氢能输送到东部。氢能的应用场景广泛,与天然气相似,其目前主要挑战在于成本问题。
他表示,全球氢能行业仍处于起步阶段,相较于其他能源产业规模非常小。但中国在氢能行业具备竞争力,这主要得益于中国全产业链的竞争优势。
据《2024-2029年中国氢能源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前景投资可行性分析报告》数据显示,全球氢能消费量从2018年的4300万吨增加至2022年的6550万吨,2023年突破7000万吨的市场规模。
2022年,中国氢能市场规模约为3329亿元,同比增长6.2%。中国占全球氢能消费量的约53.7%份额,是全球最大的氢能消费市场。
近年来,欧盟为推动氢能产业发展,采取了一系列的举措。
2020年,欧盟委员会出台了《欧盟氢能战略》,明确提出氢能是实现钢铁、水泥、化工等高排放行业脱碳的重要解决方案,并期望在欧盟建立起“氢能经济”。这一战略为欧盟氢能发展设定了明确的目标和路径。
2023年,欧盟宣布成立“氢能银行”,通过竞争性招标促进欧盟绿氢的生产和进口,旨在推动欧盟到2030年达成年产1000万吨绿氢的目标。该机构为氢能项目提供资金补贴,降低企业生产成本,促进氢能产业的快速发展。
今年2月,欧盟还启动了“IPCEL Hy2Infra”计划,该计划由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波兰、葡萄牙和斯洛伐克七个欧盟国家提供69亿欧元的公共资金,预计还将带动超过54亿欧元的私人投资,用于支持氢能基础设施建设。
3月11日,欧盟清洁氢合作伙伴关系“清洁氢能联合行动计划”(Clean Hydrogen JU)宣布投入1.78亿欧元支持31个氢能价值链技术研发项目,另外投入4700万欧元支持4个氢谷项目,以推进在全欧盟进行氢能技术研发。
4月30日,欧盟委员会将向欧洲七个可再生氢能项目授予近7.2亿欧元,这些项目是通过欧洲氢能银行首次竞标程序选出的。中标者提交的投标价格为每公斤可再生氢0.37-0.48欧元,他们获得的补贴金额从800万-2.45亿欧元不等。
据路透社9月2日援引的一份欧盟委员会文件显示,约四分之一的竞标项目计划从欧盟以外采购电解器。另有近四分之一的项目计划混合使用欧盟和非欧盟制造的设备。
当时有业内人士表示,在首轮试点拍卖项目入选的企业中,一些中标项目的低价投标表明,它们将使用更便宜的中国设备。
当时,欧洲电解槽制造商曾警告称,他们无法与价格更便宜的中国生产商竞争。他们希望欧盟在其氢能银行融资计划中增加有利于本地企业的标准来保护他们。
气候事务专员沃普克·胡克斯特拉 (Wopke Hoekstra) 表示,欧盟执委会目前正在致力于此事。“下一次拍卖会有所不同。我们将制定明确的标准来建立欧洲电解槽供应链。”
在低碳转型的背景下,绿氢行业站上了新风口。电解槽作为水电解制氢的核心装备,出口迎来了爆发式增长。
据业内不完全统计,2019年国内电解槽企业不足10家,2023年,国内布局电解槽的企业已超300家。
当前,包括远景能源、天合元氢、中电丰业等头部企业已试水海外,在欧盟国家布局氢能装备工厂和绿氢产业链。
据界面新闻不完全统计,自2023年以来,包括国富氢能、 派瑞氢能、隆基氢能、瑞麟科技、考克利尔集团、安思卓、氢导智能等超十家企业与德国、澳大利亚、埃及、印度、摩洛哥等国外厂商建立合作,加速制氢设备的海外市场布局。
高工产研储能研究所的数据显示,受海外市场需求的快速增长影响,预计在2024年,中国电解槽出货量有望增长至1.9 GW,同比增长58%,并在2027年快速增长至12 GW以上,2023-2027年出货年复合增长率达到79%以上。
中国社会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在接受央视财经采访时表示,中国碱性电解的产业链比较齐全,而且中国碱性电解应用的规模目前是全球最大,产品的性价比特是全球最好,所以我们现在具备很好的这种出口全世界的技术以及相关的体系。
欧阳明高预言,制氢电解槽有望成为继电池、光伏、电动汽车之后的第四个新能源规模出口产品。
林伯强称,电解槽是氢能产业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氢能产业的发展,对电解槽的需求也将相应增加。氢能产业的扩张与电解槽的需求是紧密相连的,尽管目前规模尚小,但未来发展潜力巨大。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