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假期期间,各地迎来出行高峰,对新能源车来说,高速和景区的充电桩也成了抢手资源,不少高速服务区出现了排队充电的情况。但总体来看,舆论场上的充电焦虑,已经有所缓解。据央视新闻报道,不少新能源车主表示今年充电桩的数量明显增加,且多是快充,还有工作人员随时在现场调度服务。
的确,新能源车主充电焦虑的缓解,主要得益于充电桩在近些年的快速铺设。中国充电联盟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6月底,全国充电基础设施累计数量为1024.3万台,而同期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2472万辆,比例已经达到了2.4:1。此外,中国2024年增量市场纯电汽车车桩比已经达到1:1。
但不可否认的是,充电桩这种设施很容易受到时节性因素干扰。尤其是国庆节这种长假里,在一些路段、时间段,仍有可能突然爆发供求失衡的矛盾。数据显示,今年国庆假期前两天,高速公路充电量达到1558万千瓦时,比去年同期增长56%,创下历史新高。需求端暴增,也在所难免地让一些车主在高速服务区排队充电,等待时间过长。
还有纯电车主发视频吐槽称,混动车有油箱,本没有续航焦虑,还跟纯电车抢充电位置,一些混动车充电功率最高只有20kW,纯电续航充满最多也就200多公里,100公里要充1个小时。由此,一些纯电车主质疑这些混动车不合情,“快充都被你们充成慢充了”。
这种情形的出现,其实不难预料,只是资源紧缺时反向挤压出来的内耗。但是问题显然不能通过道德谴责来解决,扩大供给才是正道,尤其在旅游火爆的大背景下,做好高峰时段的特殊应对,已经成了国内新能源行业必须应对的课题。
客观来看,今年国庆长假期间,不少地方已经做了相当程度的准备。比如,上海首次在高速公路服务区应用智能移动充电机器人,保障新能源车出行;江苏全省220座高速服务区的850台充电桩全部完成“以旧换新”;山东提前完成济南、青岛、淄博、潍坊等13个市86座高速公路服务区充电站的改造升级工作,等等。
针对县城游、乡村游走热的现象,一些地方也推出了“充电桩进村”服务,缓解新能源汽车车主的自驾游焦虑。
当然,针对不同车型之间的冲突,也是个提醒——伴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资源难题可能会以种种形式呈现出来,车型之间围绕资源分配的矛盾就是一例。那么创新管理方法、用多重手段调节,也不妨被纳入治理思路。
针对这种新现象,不妨在一些高峰时段通过价格或技术杠杆进行调节。比如,采取按供需浮动的价值机制,引导拥有多元选择的混动车辆加汽油;或者也如一些车主建议,由于不少车辆引入了快充技术,那么可以尝试在特殊时段、特殊地点设置充电上限,比如只能充到80%的电量,从而提高快充电桩的流转速度。
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大踏步发展,无论是产量还是销量,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伴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红火,设施建设抑或是规则设定,都需要进一步完善,去平衡供需矛盾,平复车主、车型之间的冲突。毕竟,无论是纯电、混动还是增程,所有新能源车主都是平等的。
而解决问题的关键,还应当从供给源头着手,创新资源分配模式,灵活调节充电桩的布局,提升移动充电桩的流动性,更好应对特殊节点的大考,去保障人们度过旅程无忧的假期。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