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网记者 姚怡梦
挖掘机试验启动的一瞬间,赵喻明的心跟着悬了起来。
随着动臂一上一下,铲斗在空中划出一道弧线……试验结束,赵喻明迅速将重要的复盘数据记录在电脑上。
" 一台装备从开始有想法,到方案设计、原理验证,最后成型,至少十年时间。" 看着自己设计研发的挖掘机,赵喻明感触良多。
今年 41 岁的赵喻明是山河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山河智能)特种装备事业部高级工程师。扎根工程机械领域十六载,赵喻明倾情于科研立项和成果转化。
凭借着甘坐 " 冷板凳 " 的毅力和敢为人先的勇气,他带领团队打破了多项 " 卡脖子 " 技术,填补了国内市场空白,让应急救援装备智能化及节能技术全面开花。
工作中的赵喻明。中工网记者姚怡梦 摄
智能应急救援装备研发的先行者
在一间只有 4 平方米的远程操控间,赵喻明坐在操控位上,紧盯着眼前的屏幕说道:" 开始操作。" 随后,他双手握住两侧的手柄,向前一推。
突然间,距离他五米远的挖掘机举起 " 大小臂 ",转动 " 身躯 ",开始了挖掘动作。
" 有了它,在地震等灾害救援中,救援人员能通过远程操控快速清理救援通道,提升救援效率,减少不必要的伤亡。"
谈及自主研发的遥控挖掘装备,有些腼腆的 " 理工男 " 打开了话匣子。
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博士毕业后,赵喻明便一直扎根在科研一线。更多的时候,他把精力投入到了研发应急救援装备项目上。
" 我们的应急救援装备必须可靠!在救援现场,装备如果出了问题,不但人没救到,还可能阻挡救援的生命通道。" 赵喻明说,在装备出厂前,都要进行严苛的试验,包括极高温、极寒、高原试验。
2021 年,赵喻明(右二)和团队在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塔河县开展应急救援装备户外严寒实验。受访者供图
2021 年春节,正是一年中最冷的日子。赵喻明放弃了与家人团圆,带领团队远赴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塔河县,开展应急救援装备户外的性能试验和试用。
凌晨 3 点到早上 9 点,是他们选择的试验时间。彼时的最低气温已经降至 -52 ℃,手机拿出来不到 1 分钟就关机,人呼出的寒气把眉毛都染成了白色。
赵喻明 受访者供图
赵喻明和他的团队在这一待就是两个月。
在最冷的地方最冷的时候做试验,考验装备的可靠性,也考验人的毅力。
" 一天晚上,实验科目已经完成,我们正准备把装备撤回去时,装备不动了。" 这件事让赵喻明记忆犹新。
太阳一落山,温度下降得更快,团队成员迅速将应急照明灯升起。为了操作方便,赵喻明摘下了手套。但是刚一拿起扳手,手却被冻得粘了上去,只能等维修完成后慢慢地扯下来。
近三年,不管是最低气温 -52 ℃的极寒区,还是地面温度 53 ℃的极热区,又或是海拔 5300 米的高原,都留下过赵喻明和队员们 " 战斗 " 的身影。
如今,赵喻明自主研发的各类应急救援装备被武警、消防等专业应急队伍所采用,不断出现在各地抢险救灾现场,提供抢险救援装备和技术支持。
工作中的赵喻明。受访者供图
解决 " 卡脖子 " 难题
2010 年,赵喻明在上海看到密密麻麻作业的工程机械一字排开非常气派,可惜这些都是进口设备。
当时他便意识到:" 国内工程机械创新才有出路!"
2012 年前后,面对节能工程机械装备这片待开拓的广阔蓝海,赵喻明跟团队一起进行项目攻关。
从运用原理到产品结构,样机测试结果的各项指标均已达到国外同等水平,但投入施工节能效率却依然低下,赵喻明困惑不已。
" 最开始我仿照外国先进的装备进行研究,但是很多关键技术,比如电驱动等,外国没有卖给我们,所以他们的方案我拿过来毫无用处。" 赵喻明回想起当初的日子,一脸云淡风轻,谁也未曾想过,他也经历过一段 " 痛苦 " 的时光。
他们不给,我们就自己造!
时间紧、任务重,资料少、没经验……难题接踵而至,但这些困难动摇不了赵喻明的决心。
" 我们能做什么?我们擅长什么?液压驱动呀!"
赵喻明从他最擅长的领域入手,一边查资料摸索,一边补充相关专业知识。他和团队花了两年时间,沉下心来,研制出一套液压的能量回收系统。
" 没有能量回收系统,挖掘机抬臂的时候全部靠柴油发动机提供动力,有了回收,将液压回收的能量再利用,让斗杆抬起来。" 赵喻明解释道。
最终自主研发的节能挖掘机成功下线。相较以前,每天可以节省 1000 块的燃油费,节油率超过了 20%。
" 决不能放弃!创新就是为了应用,不能转化为成果的创新都是无效的!" 谈到自己的创新之路,一直笑着说话的赵喻明严肃了起来。
工作至今,赵喻明主持并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4 项,省部级项目 6 项,获成果鉴定 3 项,已授权专利 27 项,其中发明专利 9 项。
伴随成就而来的,是诸多荣誉加身——他先后荣获湖南省技术发明一等奖、湖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长沙市五一劳动奖章、长沙市优秀技术工人等。今年 5 月,赵喻明又获得了湖南省第二届 " 湖湘工匠 "。
工作中的赵喻明。受访者供图
攀登智能制造更高峰
格子间里,赵喻明端坐在电脑前,一会凝视着屏幕中的图纸,一会又陷入沉思,记录下一个个新想法。
作为核心人员,赵喻明在设计方案上总是有很多新的想法。
" 赵博士学历高,但是他创新能力更高。你看他的头发就知道。" 与赵喻明共事 12 年的老友段军武打趣地说道," 刚工作的时候也是郁郁葱葱的,现在你看看还有几根。" 话语间轻松幽默,背后却是赵喻明跟团队已经记不清多少个挑灯夜战的日子。
" 搞研究就像升级打怪,一路过关斩将。" 赵喻明说," 头发多少是要牺牲的。"
赵喻明少的不只有头发,还有对家人的陪伴。" 他和妻子的十周年结婚纪念日,都是在办公室里加班过的。" 老搭档张大鹏吐槽道。对家庭赵喻明满怀歉意。
" 我曾经以为自己会西装革履地在办公楼里谈笑风生,但一头扎进了这个行业。" 赵喻明这句看似懊恼的话,实际上没有半分后悔的意味。
2020 年 9 月 17 日,正在长沙考察调研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山河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特别表扬了企业员工的创新精神。
这份鼓励与嘱托,赵喻明始终牢记于心,每每回想起,都会让他心潮澎湃,接续奋斗。
" 我将继续深耕细作、勇于作为,让中国智造走向世界更多、更远的地方。" 赵喻明说。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