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碧晨 设计
金秋九月,傍晚七八点,南疆的阳光还很热烈,喀什古城里烧烤的烟火气四处弥漫,茶馆门口聚集着载歌载舞的人们,身穿艾德莱斯长裙的姑娘们在寻找漂亮的拍照点。
附近的小学生也放学了,蓝白校服、红领巾,三两结伴奔走在街巷里,分享小零食,跳皮筋,凑在一起看手机,踩一个滑板车,是放学的快乐。
傍晚8时,喀什古城,附近的小学生放学了。澎湃新闻记者 陈悦 图
转进古城西区的塔哈巷,一家“江南书局”的存在有些特别。游客们坐在开放式窗口前聊天喝饮品,刚放学的孩子们进出嬉闹;走到书店里面,几个小孩安静地坐在台阶上看书,神情认真,这里有相当一部分图书是为他们准备的。
杨蕾是江南书局的店长。27岁的她,是土生土长的喀什姑娘,在北京念大学,去了厦门工作,后来又回到家乡。
在书店工作,对杨蕾而言是一份是意料之外的惊喜。她说,这里是小朋友们的图书馆,是游客驻足小憩的驿站,也是喀什遇见江南、多种文化交融的地方。
放学后,孩子们在江南书局看书。受访者供图
为小朋友们开一间书店
赶上中午、晚上放学时间,江南书局里总能看见小朋友的身影,喀什市第十八小学距此200多米。
“我喜欢看《寻宝记》,新疆、浙江、湖北都已经看完了。”9岁的玉苏甫蹲在地上,翻开了这个漫画系列的新一本。家住隔壁的巷子里,他几乎天天光顾书店,趁着中午放学的间隙也要来翻翻书,估摸着时间差不多,就一溜烟跑回家吃饭去了。
“啊!大家,你们还好吗?”一个四年级男孩趴在台阶上,手指着字,一字一顿地朗读着绘本《小可爱安娜》。除了回应“这本是讲书店的”,他完全沉浸在阅读中,不理睬来往的人。
每到放学时间,孩子们就成群结队而来,多的时候能有十几个孩子。有人写作业,有人看书,也有玩闹的,如果声音过大,会有店员轻声劝止。好在他们都是店里的熟客,很快就会安静下来。
“这是为小朋友开设的书店。”杨蕾介绍,古城里有很多孩子,但之前没有阅读的地方。上海援疆干部来考察时,敏锐地觉察到这一需求,后来上海新华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承接了项目,选址打造了这家书店,今年6月底开业。
早在筹备期间,附近的孩子就常常来打听这里要做什么。听闻是书店项目,他们主动来帮忙,打扫卫生、搬运图书。这里是喀什古城的第一家书店。
开业第二天,一个女孩送来一张小纸条,一笔一划地列出了16个作家的名字,她说,这些是她在语文课本里读到的作者,希望能看见他们的其他作品。杨蕾表示,目前,店内已有巴金、安徒生、王尔德等作家的书,后续会结合书店的选题,考虑将其他作家的作品增加到书单中。
纵览整个书架,少年儿童图书占比最高,尤其是各种绘本,有关祖国山川、历史文化、自然科学、人物故事等。“这边小朋友的年纪普遍比较低,绘本看得比较多。我们想给他们提供一些以前接触不到的图书,让他们了解更广阔的知识。”杨蕾说。
孩子趴在台阶上看书。澎湃新闻记者 陈悦 图
独属于书店的故事
走进书店的一半是游客,一半是小朋友。许多故事在这里发生。
“这边的小朋友非常‘社牛’(善于社交),遇到任何人都可以聊。”杨蕾笑道,有时候看店里没有客人,小朋友还会站在门外招呼游客进店。
游客也喜欢和当地小朋友交流,杨蕾偶尔会悄悄观察。前不久,一桌客人和三四位小朋友玩起了卡牌游戏,规则是抽到一张卡牌,随机说一个故事,下一个人要接着上一个人的故事讲下去,最后串成完整的故事。“客人觉得很惊讶,这边小朋友的普通话讲得特别好。”杨蕾说。
在江南书局看书的孩子们。澎湃新闻记者 忻勤 图
她印象最深的是,暑假一位爸爸带着七八岁的女儿,从广西骑摩托到新疆,在喀什待了一周,每天进店点杯咖啡坐一下午,有时跟大家聊聊天,店员安装折叠桌椅时也会搭把手。他女儿很喜欢看书,从广西到喀什一路上也在买书。临走之前,也许是觉着有些书没有再读的必要,又不想丢掉浪费,父女俩就把书捐给了书店,说如果有小朋友喜欢可以直接拿走。
杨蕾从书架上抽出了父女留下的《借东西的小人》,一角有些磨损,整体还是新的。她觉得,这是只有在书店里才会发生的故事。
讲起整个书店的图书、文创,她如数家珍,“书店体量不大,但我们有很多的想法。”
所有图书都是分模块摆放,除了儿童图书,还有“双城记”、非遗文化、文库本等模块。比如“双城记”既有喀什和丝绸之路沿线的人文作品,也有与上海相关的文化创作。“这个模块是为了在两座城市间建立一个桥梁,进店游客不仅能了解丝路文化,也能感受海派文化。”杨蕾说。
喀什油画家创作的古城风景画冰箱贴。受访者供图
丰富的文化元素集于一间小店,入口处高高悬挂的是新疆土布和上海松江老布,当地油画家创作的古城风景画被制成了冰箱贴,色彩鲜艳的艾德莱斯缝制成背包,来自上海的松江老布、金山农民画做成了布偶、摆件,还有云南的白族甲马、贵州的苗族泥哨等。
“无论图书还是文创,我们都非常注重各地的非遗文化。”杨蕾说,做书店还是要有一些情怀和想法,古城游客来自全国乃至全球,江南书局希望让更多人看见、了解更多中国文化。
江南书局店长杨蕾在整理图书。受访者供图
书店的意义,工作的价值
经营书店,是杨蕾回到家乡后好不容易找到的工作。
她今年27岁,是土生土长的喀什姑娘,在北京上大学,念的是服装设计与工程;而后在厦门工作3年,从事服装运营。“父母、姐姐都在(喀什)这边,我一个人在厦门确实太远了。”杨蕾漂泊几年后决定回家。
“在一座城市的摩天大楼里拥有一张专属工位,听上去好像还不错,但我没办法从这样的生活里找到归属感。”杨蕾说,服装运营工作要和各种表格、数据打交道,她有时在电脑前一坐就是一整天。
刚回到喀什时,找工作并不顺利,东西部的就业市场需求不同,想找服装专业对口的就更难了。她坦言,找工作找了很久,书店的岗位是意料之外的惊喜。
江南书局开业近3个月,她觉得“适应得还可以”,和同事们合作顺畅。店长有管理职责在身,但她以前没做过管理岗,所以边做边学习;至于门店运营,和以前的工作有相通之处,还算顺手。
许多事情都需要她亲力亲为,维护设备,打扫卫生,搬运书籍和物料,寻找原料供应商。“事情虽然比较繁杂 ,但每一天都会接触到不同的人,经历不同的事情,也会参与到一些文化项目中,做一些以前没有做过的事情,这很有趣。”
七八月是旅游旺季,门店客流每天大概1500人次,多的时候达到2000人次,靠着饮品和文创,生意还不错。转入九月,游客量锐减,一天只有四五百人。
但看书的小朋友一直很多,杨蕾还发现不少生面孔,“暑假只有附近的小孩来,开学了,他们把同学也带过来了。”有时,小朋友们还会从家里带来薄皮包子、馅饼,新鲜的葡萄、西梅等,分享给店员一起吃。
对周边的小朋友来说,去书店看书,有种串门的感觉。
对杨蕾来说,工作的意义变得很具象:“喀什和内地城市不一样,内地的文化资源相当丰富,各种展览、活动很多,而喀什的文化资源相对短缺,所以一家书店对喀什的意义更加深刻。”
每天放学后,很多小朋友来到店里,整齐地坐成一排各自看书。每每看见这样的场景,杨蕾都再次感到“在书店工作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书店营业到晚上12点,有的小朋友看书入迷了,迟迟不愿离开,她会温柔地发出邀请:“明天再来吧。”
江南书局开设在喀什古城西区。受访者供图
(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中国正能量网络传播专项基金资助支持项目)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