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新闻:陈先生,黎巴嫩在两天之内接连发生两轮通信设备爆炸事件,先是传呼机,后是对讲机,这是谁干的?算不算是恐怖袭击行为?将带来什么后果?
特约评论员 陈冰:这两轮通信设备爆炸事件,据报道是以色列特工干的。包括以色列最亲密的盟友美国,都认为以色列对此负有责任。两轮爆炸,先是传呼机爆炸,12 人死亡,近 3000 人受伤,其中 2 名儿童死亡,大多数伤者是脸部受伤,尤其是眼睛,还有一些人手或手指被炸断。之后是对讲机爆炸,20 人死亡,450 多人受伤。尽管袭击的目标是黎巴嫩真主党成员,但实际上是无差别袭击,无法确立严格的对象,是不分场合、不分场景、不分对象的攻击,商店、大街上、汽车里都有爆炸,小孩、妇女、成年男子皆是受害者。所以联合国秘书长感到震惊,以色列不敢承认,美国中情局原官员则感叹,这招大概没有其他国家能做到,哪怕是美国。
这真的太恐怖了。比单向的用通信系统定位来发动袭击,比如炸死车臣武装首领杜达耶夫,或者通过网络发起黑客行动,比如美国和以色列用计算机病毒袭击伊朗军用计算机,导致 1000 台铀浓缩离心机损坏,都要严重得多。以色列的行为,不仅通过侵入对手的核心供应链,导引出新的 " 供应链战争 ",而且让很多人对外国产品产生深深的疑虑,谁知道下一个爆炸的会不会是自己用的手机、电脑或者别的什么。
正如美国前特工斯诺登所说,传呼机爆炸事件,让世界上每个人都变得更不安全了," 如果有一天出厂的 iPhone 内部塞满爆炸物,媒体就会更明白今天发生的是一个多么恐怖的先例 "。这两轮爆炸事件,不仅给黎巴嫩人带来恐惧感,也给世界带来恐怖感。人们对来自外国制造的电子产品,恐怕会多一份担心,甚至可能会影响国际贸易。这两起爆炸事件的直接后果是,以色列加剧了与黎巴嫩真主党的仇恨,真主党的盟友也会择机反击。伊朗坚决谴责这一行径,俄罗斯批评以色列用高科技袭击挑起大规模武装冲突,都是有道理的。巴以冲突尚未结束,又可能点燃以色列和黎巴嫩的战火,中东战争的导火线嗤嗤作响。
直新闻:有报道称,被引爆的传呼机是台湾地区的商标,对讲机则是日本品牌,但台湾厂商和日本企业都予以否认,说他们没有制造过。那么究竟是谁制造了这些带有爆炸物的通信设备?
特约评论员 陈冰:到现在为止,还真不知道究竟是怎么把微型炸弹植入传呼机和对讲机的,不排除以色列假冒了台湾地区和日本的品牌,也不排除以色列特工在产品运输过程中更换了其中的部件。总之,这件事还需要深入调查,但最终可能变成 " 无头案 ",除非参与安装爆炸物的人出来爆料。这里面最严重的问题,就是供应链安全。就目前我们获得的信息看,这一批设备,是新近制造的,今年春天运到黎巴嫩。而制造传呼机和对讲机的供应链条很长,其中包括零部件供应商、组装过程、物流运输、无线电寻呼系统,涉及很多环节,要过很多人的手。究竟是哪个环节出的问题,这是十分复杂的。
美国前特工斯诺登揭露说,美国国家安全局经常在物流运输中,特别是在机场,对商业货物下黑手,来监控收件人。过去十年,货运安全从未得到改善,说明美国是有机会在供应链中做手脚的,那么以色列呢?一样容易。这就涉及到更广泛的供应链安全。如果两国之间有冲突,或者存在战略竞争,那么是否会通过某些产品的供应链来 " 使坏 " 呢?尤其是如果自身没有某些关键零部件,无法自力更生,那如何在正常的商业交流和国家安全之间找到平衡呢?这些问题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是今后各国面对的严峻挑战,不仅仅是黎巴嫩。
直新闻:传呼机、对讲机对很多人来说,都成了老古董了,为什么黎巴嫩真主党还在使用?
特约评论员 陈冰:传呼机的确是老古董了,对我们大家来说,那是上世纪 90 年代初的通信工具,现在真的找不到踪迹了,只存在于回忆中。对讲机倒是可以看到,主要是安保人员在用。黎巴嫩真主党不是没有使用手机的能力,而是预防先进通信工具带来的泄密及不安全。他们严重依赖传呼机作为一种低技术含量的通信手段,是为了逃避以色列的位置追踪。传呼机是接收和显示字母、数字或语音消息的,比手机更难追踪。因为手机太 " 脆弱 " 了,即便不开机,可能都能定位到你的位置。
今年 2 月份起,真主党就要求指挥员和战士们把手机扔掉,或者拆解后存在特定地点,以防止以色列情报部门的渗透。不过这一道命令是通过电视讲话公开下达的,因此以色列特工知道真主党可能要用技术含量较低的通信方式。想不到的是,以色列又在传呼机和对讲机中安置了微型炸弹,对黎巴嫩形成较大规模的袭击。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