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作为一座超大城市,光是成熟大型商圈就有 400 余个,这往往也伴随着复杂的人际和经济矛盾。用 " 法理情 " 保障、守护商圈的和谐,这也是 " 三所联动 " 机制的意义。
今年 6 月 30 日上午,闵行区某商务楼的一楼店铺内,有一名男子因触电身亡。
民警赶到现场,看到男子趴在两米多高的脚手架上,双腿悬在半空。
据了解,这家商铺在半个月前,被业主租给了做水果生意的陈老板,死者是陈老板雇来的装修师傅。经过缜密侦查,法医发现男子身上只有一个比较明显的电流损伤,基本确定这名男子的死属于意外事故。
事发 5 天后,鉴定部门排查发现地面的插座存在漏电的情况,而这个插座,就在脚手架下面。
对此,业主方表示愿意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但赔偿的比例要等待最终的鉴定报告,并且水果店的陈老板也是这次事故的责任方之一。
最终的鉴定报告决定三方最终的责任占比,至少要耗时 2 个月,这意味着赔偿也要延期,难以接受的家属开始聚集在商务楼讨要说法。
尽管水果店老板坚持要等待最终结果,但考虑到家属和业主方都有提前解决的意愿,闵行公安分局新虹派出所民警张春组织这两方先进行调解。
然而,家属提出 350 万的赔偿额,业主方显然无法接受。调解刚开始,双方都不甘示弱。于是,律师和调解员根据《民法典》中人身赔偿案件相关条款的规定,计算出了给赵师傅家属的赔偿额度的上限在 250 万元左右。
因为责任认定不明确,调解过程中双方的争议点,始终在于赔偿金额。经过整整五轮调解后,他们最终就 158 万赔偿款达成一致,这其中包括了一部分人道主义赔偿。
在签下调解协议书的 3 个工作日内,家属按时收到了业主方的赔偿款,这栋商务楼也回到了正轨,事故后续的责任认定以及赔偿仍在进行中。
来源:案件聚焦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