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一周艺术人物,在上海,上海中国画院全新推出海上名家研究系列之“我的路——张迪平艺术回顾展”,中华艺术宫、海派艺术馆分别展出艺术家承强的油彩抽象绘画和韩中人抽象表现艺术,本有艺术空间呈现了崔建军的当代艺术实验;在北京,云上美术馆举办以妥木斯为代表的内蒙古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师群展。瑞士艺术家皮皮洛蒂·瑞斯特(Pipilotti Rist)将获得2024年度新坚奖。
上海|画家张迪平
“我的路——张迪平艺术回顾展”
上海中国画院2024年全新推出的海上名家研究系列之“我的路——张迪平艺术回顾展”近日在程十发美术馆开展,展览呈现了张迪平60多年创作生涯里跨越中国画人物、花鸟、山水多个题材的作品150余件。
张迪平
张迪平1960年进入上海市美术专科学校中国画系学习,接受了中西美术严格的体系性训练,毕业后即进入上海中国画院。在她创作的成长期,她受到画院前辈诸如林风眠、朱屺瞻、唐云、谢之光、程十发等大家的亲炙和濡染,技艺长进,眼界豁然洞开。画院氛围的滋养,为张迪平创作中不断探索的勇气和大气厚重的画风植入初心的因子。
展览现场
此次展览分为“花鸟新语”“笔墨人间”“移情自然”三个单元,全面回溯张迪平的艺术之路。张迪平早年专事人物画,画风朴实,深入生活,致力于捕捉生动的形象,创造了时代性、思想性与艺术性兼具的经典之作。80年代起,逐步开启对“内在语言”表达的探寻,并在转向花鸟和山水创作实践的过程中得到对绘画与生命新的领悟,“形意合一”的自然气韵成为她作品新的特质。近年新作则又将对人与自然的细微观察和感受化为一种“自主性”的秩序,呈现出不同以往的美感融合。
此次展览学术主持徐明松介绍,从张迪平这位伴随着时代际变的艺术家个案出发,将其置入艺术文化发展的历史语境和背景框架里加以考察和观照,有三个语境和背景是看待张迪平绘画创作的连接点和观察的切入点。其一,中国画现代性探索和现代转型的历史过程。有人也曾将中国的女性艺术家划分为四代,张迪平作为处于转换期的第二代,处于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全面发展的重要阶段,同样也经历了改革开放之初,从“共性表达”走向自我觉醒的创作思考,并且呈现出她们“不激不厉”内省而笃实的创作态度。其二,中国画表现性以及书写性表达的美学价值对张迪平创作探索的影响。其三,从张迪平作品图式语言的衍变折射出其艺术探索由造型而精神内化的中西融合之路,从寻找自我到艺术自觉的独立表达。
“张迪平始终内敛低调却执着坚定地走自己的路。在每一个时代节点的历史现场,尤其是改革开放新时期,张迪平与时代对话的态度都反映了一个艺术家的思想高度,恰如她自己所言:在传统与现代的融变中完善自我,在线条与时代的节奏中向前迈进。”徐明松说。
此次展览持续至10月7日。(文 明徽)
上海|吴冠中艺术馆馆长承强
油彩抽象绘画在中华艺术宫展出
“大象无形 华彩益彰——承强油彩抽象绘画艺术展”近日在上海中华艺术宫对外展出。展览展出宜兴市美术家协会主席、吴冠中艺术馆馆长承强创作的抽象油彩作品80余幅。
承强,1961年生,江苏宜兴人。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吴冠中艺术馆馆长,无锡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宜兴市美术家协会主席。其作品融汇了油彩肌理与水墨技法,东方意境与西方抽象的表现方式,在当代语境下展现出雅俗共赏的审美风格。从这些作品中,可以感受到中国艺术家对美、自然和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和独特见解。
承强作品
承强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原副主席毛时安认为,中国艺术家在创作抽象绘画时,往往融入了对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深刻理解,这种做法可视为对抽象艺术的重新发现与创新。承强继承了这一艺术传统,在其抽象绘画作品中,我们可以窥见中国古代画论的痕迹,比如“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艺术理念。他的作品介于具象与抽象之间,既非纯粹的意象,亦非绝对的抽象,因此每幅作品都蕴含着艺术家独到的见解,这正是其艺术的独特之处。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展览策展人徐涟,《美术》杂志原主编尚辉,江苏省油画学会主席陈世宁等参加开幕式并发言。此次展览由《中国美术报》社、中共宜兴市委宣传部主办。
上海|艺术家韩中人
个展“生命的本明:体悟与高蹈”
9月6日,“生命的本明:体悟与高蹈——韩中人抽象表现艺术大展”在海派艺术馆对外展出。韩中人持续三十年对“自然·城市”这个命题进行思考探究,本次展览集中展示该系列作品,以艺术家独特的视角呈现对社会和生存环境的深层文化思考,在有限的色层和笔触表现区间内,构建起人类世界的无限视域,激发观众对人类与自然环境及城市生活相互作用的反思与思考。
韩中人
作为中国抽象艺术的坚守者和开拓者之一,韩中人生于钢铁之城鞍山,钢铁的金属质感与钢铁的夜空之色,成就了他艺术语言最古朴的质料和精神底色,他的绘画语言始终蕴含着钢铁般的厚重和张力。之后他在以现代艺术为教学宗旨和目的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四画室,接受了严谨扎实的专业性美学训练。在这里,他不仅深化了对抽象表现绘画的理解语与思考,而且激发了内心深处的抽象创作冲动,点燃了革命性的雄心壮志。他将中西方抽象元素和思想观念巧妙融合,重构了包括宽大刚健笔触、无定形的结构及象征性色块在内的,以快速运动为表征的热抽象语言体系。诚如闻立鹏先生所言:“韩中人的艺术发展,他的语言的探索,始终围绕着画家的艺术个性,都是以强烈的感情为原动力,因此,丝毫不违背艺术真诚的神圣原则,无虚假造作之感却充满真诚亲切之情。”
韩中人作品
本次展览主题“生命的本明”源于韩中人对抽象表现艺术的理解。他认为,抽象表现艺术是“把有限扩展为无限的想象中”,是“真正自我的内心世界”的体现,是“精神世界中的独立思考”。
海派艺术馆当天还举办了“生命的本明:体悟与高蹈——韩中人抽象表现艺术大展”学术交流会。展览将持续至9月22日。(文/李梅)
上海|艺术家崔建军
本有艺术空间呈现“视觉印迹”
“视觉印迹 —— 崔建军的当代艺术实验”作品展近日在上海本有艺术空间对外展出。
展览由中国美术学院视觉中国协同创新中心和上海ATLATL飞镖创新中心联合主办,共展出崔建军作品25幅,呈现了他近年来在观念与形式上的大胆创新和实验性探索,为观众带来了视觉与思想的双重享受。
展出现场
崔建军,青岛科技大学教授、艺术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油画学会会员,硕士研究生导师。崔建军的作品以其独特的视觉构造和观念性表达见长。他的画面通过对具象形态的抽离、扁平化的造型处理,以及对光影和空间的巧妙运用,形成一种独特的“视觉印迹”,这种印迹不仅源自他对艺术语言的探索,更代表了他对绘画中“观看”本质的持续思考与反思。
崔建军
此次展览中,崔建军的代表作《理想国》和《哲学家的相遇》成为亮点。这些作品通过对具象形态的抽离与形体的扁平化处理,展现了艺术家对古典绘画语言的深度解构与现代艺术的重组。尽管作品中的形象依然具象,但崔建军通过挥洒的手绘印迹,打破了现实物象的束缚,创造出一种既抽象又具象的艺术语言。此次展览知名学者浙江大学孙周兴教授担任学术主持,上海戏剧学院严智龙教授担任策展人,ATLATL飞镖创新中心创始人唐春山参加开幕式并讲话。展览将持续到2024年12月6日。
上海|艺术家阿依达·凯巴迪安
画笔下的奇幻异梦
9月8日,艺术家阿依达·凯巴迪安(Aïda Kebadian)的个展“奇幻异梦”在上海之禾空间展出,呈现艺术家从1975年至今的100幅代表作品,包括早期的粉画、墨西哥时期的油画及近几年的水彩画。
阿依达·凯巴迪安
阿依达·凯巴迪安,1945年出生在巴黎,在巴黎工作生活。她出生在一个流亡法国的亚美尼亚家庭,她将人物作为唯一执着描绘的对象。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展览以来,阿依达充满诗意和怪诞的世界就让我们痴迷。在一切日常之外,她创造了一个特立独行的世界,里面住着各式各样的小人,既严肃又温柔,带着惊愕和梦幻的神情。他们住在一个彩色的想象国度,他们全神贯注于一些事请,要么陷入沉思一动不动,要么彼此紧紧地挨在一起,迷失在一片沙漠里或一个山顶上,他们用黑色的大眼睛盯着我们,向我们投来质疑的目光。
无题 Untitled, 1988 布面油画 Oil on canvas, 60x80 cm
20世纪60年代初,她孤独地在卧室里画水粉画,自学成才,那段时间她住在从亚美尼亚来到科隆布定居的父母家。1973年,她在雅各布画室界外艺术画廊(Atelier Jacob Galerie Hors les Normes)举办了首展,那是受到让·杜布菲大力支持的巴黎著名艺术空间。受到了鼓舞,阿依达·凯巴迪安连连举办展览,并于1987年获得美第奇家族海外艺术资助(Villa Medici Hors les Murs)飞往墨西哥。她在那里待了几年,她的梦幻世界充满鲜明的色彩,浸润着南美精神和那片土地上的古老仪式,令人遐想。
无题 Untitled, 2017 纸本水彩 Watercolor on paper, 21x29.7 cm
策展人柯梅燕表示,“在一切潮流之外,她创造了一个里面全是奇怪小人的世界,这些人物带着梦幻和不安的神情,在焦虑和奇幻之间摇摆。奇异的生灵和简单的线条、大胆的色彩和质朴的形象形成的反差,激起一种强烈的情感。和她笔下的生灵一样超脱于真实世界,阿依达在生活中和创作中都远离了一切规范。”(文/陆林汉)
上海|瑞士艺术家科查·瑞斯特
“如影随形”的情愫和回忆
9月7日,瑞士艺术家科查·瑞斯特(Kotscha Reist)个展《如影随形》在周围艺术画廊展出。
科查· 瑞斯特在上海
一叠书本、一堆纸盒,一只翻倒的水桶,一棵被白雪覆盖的松树,一架大钢琴的剪影……任何事物似乎都可以成为瑞斯特绘画的灵感来源,这些带有主题的碎片往往给人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
科查·瑞斯特1963年出生于瑞士伯尔尼,或许是得益于早期的摄影经验,他在描绘日常生活中的寻常物件和场景时往往以独出心裁的视角和构图来赋予它们特殊的意义。
Staircase to the Paradisstudio 通往天堂工作室的楼梯 Oil on canvas 布面油画
130cm × 110cm,2023
在新作《通往天堂工作室的楼梯》中,瑞斯特用高超的技巧呈现了多种建筑表面的材料质感,并以精致准确的笔触捕捉到了当时的光线和氛围,一瞬间将观众带到了现场。瑞斯特在《我最爱的画册》(My Favorite Catalog)中描绘了他心爱的工作室一角。这一角落如影随形,占据他心中最舒适和安宁的位置,画中一小方红色的毯子像一簇小火苗,点燃了瑞斯特的记忆,也唤起了观众对自己过往经历和未知情愫的回忆。
Content XV 内页之十五 Oil on canvas 布面油画 50cm × 60cm,2024
文学也是瑞斯特重要的灵感来源之一。瑞斯特称他以画笔“书写”图像,叙述的本身便构成了故事。他的《内容》系列和其他小幅作品,似乎用“第一人称”写作一般去绘画,创造出亲密而又模糊的图像。展览将持续至10月27日。
北京|内蒙古师大妥木斯等
看见“北疆的风”
今年是内蒙古师范大学艺术学科建立70周年,也是内蒙古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成长的70年。据悉,学院前身是1954年设立的艺术系美术专业,1982年分立美术系,2001年成立美术学院,是内蒙古自治区建立最早、规模最大的美术院系。
9月7日起,“北疆的风——内蒙古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师油画·雕塑作品展”在北京云上美术馆举办。展览共展出以妥木斯为代表的油画系28位教师和雕塑系11位教师的代表性作品共137件(套)。
妥木斯
本次展览的学术主持贾方舟回顾,以艺术家妥木斯为代表的内蒙古的油画家群体在全国性的展览活动中一直都有不俗的表现,从自治区成立以来,先后经历几代油画家的努力,创造出辉煌业绩。
妥木斯为其中的代表,内蒙古的风景涵养了他对色彩天然的感应。上世纪50、60年代中央美术学院的专业训练又为他的油画人生打下扎实的基本功。在油画表现手法上,他善于广取博收,善于发现平凡生活中朴素自然的美,以构图和色彩的单纯与含蓄,追求抒情的草原画风。
妥木斯《暖风》
在上个世纪,内蒙古的雕塑力量还比较薄弱,老一代的文浩、60年代分配到内蒙古的王济达……可以历数的寥寥无几,但在近二、三十多年来,特别是自雕塑系成立以来,聚集和培养了一批中青年雕塑家,他们虽然没有油画群体的辉煌历史,但他们的艺术水准和进取精神和油画群体呈齐头并进之势,陈列在展厅空间的雕塑作品与墙面上的油画作品相映成辉,共同构成了这个展览的整体阵容。如一股北疆吹来的清风,在云上美术馆散发出北方草原的特有气息。
展览现场
据悉,展览截止到2024年9月22日。(文/高丹)
瑞士|皮皮洛蒂·瑞斯特
获2024年度新坚奖(Sikkens Prize 2024)
皮皮洛蒂·瑞斯特
10月7日,瑞士艺术家皮皮洛蒂·瑞斯特(Pipilotti Rist)将获得2024年度新坚奖(Sikkens Prize 2024),该奖项包括7.5万欧元奖金。该奖项旨在表彰在色彩运用方面具有开创性成就的艺术家和机构。瑞斯特以其色彩斑斓的视频装置闻名,她将使用2.5万欧元奖金实现维也纳国家歌剧院幕布改造。
瑞斯特是近年来国际上非常活跃的一位艺术家,1962年出生于瑞士莱茵河地区,目前生活在美国洛杉矶。她的真实姓名并不是皮皮洛蒂,这是她小时候的昵称——她喜欢的童话故事主人公的名字。这个名字正如她本人,总是对周围的世界充满了奇思妙想,就像我们从她的作品中看到的那样。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