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是武汉、长沙、合肥、南昌
长江中游城市群省会城市连续召开十届会商会
7月29日上午,长江中游城市群省会城市第十届会商会在长沙召开。会上,武汉、长沙、合肥、南昌四省会城市常务副市长和十二个观察员城市代表团团长共同签署《长江中游城市群2024年重点合作事项》,四省会城市市委书记、市长,国家发展改革委区域协调发展司领导见证并合影。
据了解,为深度融入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加快长江中游城市群协同发展,深化武汉、长沙、合肥、南昌四省会城市合作,辐射带动相邻观察员城市加速发展,合力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和中部地区加快崛起,根据长江中游城市群省会城市合作滚动实施三年行动计划,制定2024年重点合作事项。重点合作事项包括交通互通类、科技合作类、产业发展类、市场一体化类、生态环保类、民生服务类六大类,进一步推进长江中游城市群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解读:今年是中部地区崛起战略提出20周年。3月召开的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座谈会上强调,要在更高起点上扎实推动中部地区崛起。
长江中游城市群作为《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出台后,国家批复的第一个跨区域城市群,一直被寄予厚望——
2022年发布的《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十四五”实施方案》中,其被定位为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巩固“两横三纵”城镇化战略格局的重点区域。
目标是到2025年,协同发展要取得实质性进展,经济总量占全国比重进一步提升,支撑长江经济带发展、中部地区崛起乃至全国高质量发展能力显著增强。
不过上述实施方案当中也指出,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还面临不少突出问题,主要是省际协商协作机制不健全,一体化发展水平偏低;中心城市对周边辐射带动不足,次级城市发展相对缓慢;关键技术攻关和创新成果转化能力不强,具备核心竞争力的产业偏少等。
从时间线上看,长江中游城市群省会城市间加强协作的意识早已有之。早在2013年2月,长江中游城市群省会城市首届会商会在武汉召开,并坚持每年一届,由武汉、长沙、合肥、南昌四个省会城市轮流主办。
时至今日,4省会城市已经先后签署了《武汉共识》《长沙宣言》《合肥纲要》《南昌行动》《长江中游城市群省会城市合作行动计划》等重要合作协议文件。
此次会商会则是以“携手培育新质生产力,共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为主题,重点围绕交通互通、科技合作、产业发展、市场一体化、生态环保、民生服务以及警务等方面展开合作,铺排60余项具体任务。
值得注意的一个细节是,虽然四座省会城市的会商会是在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名义下进行,但实际上,在上述实施方案中,长江中游城市群的范围被圈定在湖北、湖南、江西三省,里面所指代的“中心城市”主要指向了武汉、长沙、南昌。合肥则早已纳入长三角,作为长三角的副中心城市。
合肥到底属于长三角城市群还是长江中游城市群,时有讨论。对此,合肥也早有回应。在首届长江中游城市群四省会城市会商会期间,合肥方面就明确表示,“合肥具有双重身份,既是长江中游城市群成员,同时也是‘长三角’成员”;“合肥要做到‘左顾右盼’‘左右逢源’,一方面要紧盯东部,一方面还要融入中部”。
放在城市群整体来看,相对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和成渝四大经济“增长极”的“东西南北”区域优势及其影响而言,长江中游城市群具备承东启西、连南贯北的中心枢纽作用,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需要有更大的作为。
*题图来源:摄图网501609949 *城市进化论原创出品,未经授权,不得复制和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原标题:《城市24小时 | 中部四省会,再次“牵手”》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