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23日,在肯尼亚内罗毕,非洲之星铁路运营公司机辆部的火车驾驶员蒋立平(右)与学员霍勒斯从一辆印有“连接国家 走向繁荣”标语的蒙内铁路机车旁走过。新华社 资料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中非友好,我们讲一个“亲”字。近日,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峰会在北京举行。时隔六年,中非友好大家庭再次聚首,共叙友情,共商合作,共话未来。
文化交流促进民心相通,中非友好始终滋养丰富。中国和非洲都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仁民爱物、天下大同”等中华传统价值观同非洲乌班图思想等高度契合,中非人民有着天然的亲近感。近年来,在中非合作论坛框架下,中非文明对话大会、中非媒体合作论坛暨中非智库高端对话、中非民间论坛等成功举办,持续推动中非文化交融;中文被纳入非洲19国国民教育体系,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在非洲遍地开花,中国高校新开设祖鲁语、阿姆哈拉语、马达加斯加语等非洲语言专业,中非语言文化交流持续深入;《欢乐颂》《欢迎来到麦乐村》等电视剧在非洲热播,南非、肯尼亚、尼日利亚等多国举办中国电影节,中非影视合作不断拓展……面向未来,中非将共同做文明互鉴的促进力量。
务实合作增进人民福祉,中非友好始终根基坚实。广袤的非洲大地上,中非伙伴齐心协力,创造出欣欣向荣的发展契机,雕刻着山川湖海的崭新样貌,开辟了互联互通的美好愿景。得益于中企“点亮克里比”社会责任活动,喀麦隆南部雨林中的恩杜马莱村解决了长久以来没有照明的问题,更多的孩子能够走进课堂。在“高原水乡”乌干达,中国专家和技术团队推广粮食种植和食品生产技术,让资源丰沛但农业基础薄弱的乌干达成为名副其实的“东非明珠”。刚果(布)国家一号公路穿越了马永贝山地和原始森林,这条“不可能修成的路”被中国建设者历时八年修成,为表感谢和敬意,当地居民树立起一座“劈山者”雕像。在发展振兴、逐梦现代化的道路上,中非仍将携手前行。
授人以鱼更加授人以渔,中非友好始终面向未来。鲁班工坊、菌草项目、中非高校百校合作计划、非洲青年科学家来华工作计划等中非交流合作项目持续惠及民众,让更多人享有发展的机会、实现自我的机会、追逐梦想的机会。如今,从北京交通大学本科毕业的卡里乌,回国加入蒙内铁路项目,成为一名铁路工程师,帮助家乡轨道交通实现更好发展;援厄立特里亚医疗队培养的16名医学生现已成为当地医院的中坚力量;赴中国留学归来的坦桑尼亚学子投身农业,在东非的土地上耕耘着希望……一个个人生出彩的愿望,因中非友好成为现实,也将汇成中非合作新的磅礴力量。
相伴相惜、与时偕行,中非永远是好朋友、好伙伴、好兄弟。“无论中国发展到哪一步,中国永远都把非洲国家当作自己的患难之交”,这是我们对非洲伙伴的不改初心。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面向非洲受访者发起的调查中显示,89.6%的受访者认为中非合作增进了中非友谊和民众间的相互理解;86.3%的受访者高度认可中国奉行的真实亲诚对非政策理念,期待在新时代构建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肯尼亚《民族报》报道指出,中国在非洲得到越来越多民众的认可和支持,非洲民众“相信中国是致力于促进相互合作的可靠伙伴”。
惟以心相交,方成其久远。新一届中非合作论坛峰会,必将续写中非人民相知相亲的新篇章,中非携手实现现代化的奋斗之路,必将绽放新的时代光彩。中非人民将在追求美好生活的道路上继续手拉手、心连心,做对方的真诚朋友和可靠伙伴,推动中非友好不断迈向新台阶。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