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半月前,小提琴家希拉里·哈恩突然宣布,因双侧神经受压而无奈取消8月至9月的所有演出计划。上海交响乐团迅速发动国际朋友圈,找来了同样如日中天的钢琴家刘晓禹“救场”。
9月8日,在音乐总监余隆率队下,上海交响乐团2024-25音乐季拉开大幕,刘晓禹献演了肖邦《第一钢琴协奏曲》。钢琴独奏似乎处在永恒的梦幻之中,乐队谦逊而适宜地起着铺垫作用,好像舞者脚下坚实而温柔的大地。
在第18届肖邦国际钢琴比赛的决赛,24岁的刘晓禹挑战此曲,一战成名,成功摘金。这也是刘晓禹首度和上海交响乐团合作协奏曲。在全场的爆裂掌声中,刘晓禹返场了肖邦如流水般动人的遗作《升c小调夜曲》,以及柴可夫斯基活泼俏皮的“四小天鹅”。
余隆和刘晓禹
华丽救场,肖赛冠军再现成名曲
“最逗的是,我从来没替补过钢琴家,总是为小提琴救场。”这是刘晓禹第二次救场希拉里·哈恩,上一次更惊险,和旧金山交响乐团合作,他只有一天时间准备,还要从加拿大飞到美国,“救场和比赛一样,会有压力,但也是提高自己的一个机会。”
《第一钢琴协奏曲》是一首动人的诗,梦幻又华美,也是作曲家为数不多的乐队作品。20岁的肖邦以浪漫、平静、略含忧郁的心情创作,希望能引起听者无数快乐的回忆,就像是美丽春天的明月良宵。
刘晓禹和肖邦的缘分很深,问及当下最喜欢的作曲家时,他坦言,“这么多曲子,一辈子也钻研不完。喜欢都是阶段性的,也许两年一个变化。就像作曲家,贝多芬的晚期和早期作品,像是两个人写的。”
去年,也是在这方舞台上,刘晓禹完成了在上海的独奏首秀,对音乐厅的音效不吝赞美。“上海观众太热情了,‘逼’着我弹了5个返场曲。”第一首曲子的第一段弹完,他已经有和观众“触电”的感觉,那种共鸣不一定要靠掌声,有时甚至能从呼吸中感觉出来。
音乐会下半场,上海交响乐团演出了俄罗斯民族乐派代表人物穆索尔斯基的《图画展览会》。原曲是一部钢琴组曲,经反复出现的“漫步”主题相连,逐一展示每一幅画作,突破性地将一次“图画展览”作为写作逻辑来建构音乐。这次上演的版本,配器由法国印象派作曲家拉威尔完成,他凭借自己精湛又不失风格的技巧,丰满作品表现力的同时,再现了穆索尔斯基的俄罗斯气质。
刘晓禹
空中飞人,一年全球演出百余场
自从在肖赛夺冠,刘晓禹就成了“空中飞人”,每年在全球平均演出一百多场。他甚至忙到脱离了老师邓泰山的“掌控”,“每两天换个地方,他已经跟不上我的节奏,只能偶尔聚一聚。”
走出校园琴房的刘晓禹,多了很多在世界级音乐厅演出,以及和交响名团、指挥名家合作的经验。“鲁宾斯坦说,我们要为最后一排观众弹。音乐厅的气场不一样,声音的穿透力、浑厚度不一样。空场和满场对钢琴的影响也不一样,因为人体能吸声,有点像毯子。”
成为职业音乐家后,他还有很多地方要适应,发现睡不好或吃不好都会影响演奏状态,“很幸运,我在哪都能睡,汽车、飞机都可以。我知道自己的极限。”
鼓励年轻人去比赛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比赛不是唯一的路。我是冲着一个好平台去的,不能否认,所有人都想拿第一,但在准备过程中我已经忘记了。比赛到最后,客观上是人跟人之间比,主观上是跟自己比。”
怎么看社交媒体对古典音乐的推广?刘晓禹心情复杂,既希望有更多观众因此来现场,也担心人们对社交媒体上瘾,反而懒惰下来,宁愿躺在家里看视频。
网络世界的发达,也对演奏家有影响,“以前,大家没有机会听到太多版本,完全要靠老师教或者自己研究。现在,视频资源膨胀,人们会更珍惜吗,还是无所谓?如果听太多,我们会不会下意识地去学别人,失去自己的个性?如果在一个封闭的环境中,完全不知道外界情况,对音乐的理解会不会更有意思?”
余隆
在上交新乐季,听见世界的声音
上海交响乐团新乐季琳琅满目,得到了全球权威古典音乐杂志——《BBC音乐杂志》10月刊的推荐。29场乐队音乐会、12场上交室内乐、5场音乐地图课堂、6场晚高峰音乐会,以及32场来访艺术家音乐会,将陆续上演。
德国男中音歌唱家马蒂亚斯·格内担任新乐季驻团艺术家。列奥·努奇、丹尼尔·哈丁、梵志登、夏尔·迪图瓦、帕沃·雅尔维、马克西姆·文格洛夫、弗兰克·彼得·齐默尔曼、奥古斯丁·哈德利希、安德拉什·席夫、格哈德·奥皮茨、温顿·马萨利斯、康珠美、曹秀美、柳爱莎等国际一线明星,以及李心草、石倚洁、黄英、刘沙、赵聪等国内顶尖力量,将陆续来访,组成最高水准的艺术家阵容。
此外,半舞台版歌剧《波吉与贝丝》、威尔第歌剧《弄臣》将分别于今年10月、明年3月上演。梁皓一以中华美食文化为灵感而作的委约作品《中国厨房——味觉的盛宴》,周龙受屈原《楚辞》启发而作的《九歌》全新版本,也将完成世界首演。
“在这里,观众不仅可以听到世界的声音,也能感受到中国文化强劲的生命力。”余隆盛邀海内外观众,和上海交响乐团一起,和来自世界的音乐家们一起,聆听古典音乐的气象万千。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