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彭城列九州,龙争虎斗几千秋。”在六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徐州见证了风云际会、金戈铁马的战争史诗,经历了英雄辈出、沧桑巨变的辉煌。这座城市不仅为中华文明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而且有着独特的城市个性和人文魅力。
9月6日,由徐州户部山(回龙窝)历史文化街区管理中心打造的“城市会客厅·南山思享会”,邀请了《江苏文库·研究编》主编、留德博士、著名作家、江苏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张新科,在云龙区图书馆开讲《风韵千秋最徐州》。
一碗汤、一道菜,趣话彭祖文化
张新科曾在徐州工作多年,对徐州的历史文化有着深刻而又独到的见解。讲座中,他从彭祖人文传承的亘古遗风,聊到了刘邦开国立业的大风起兮;从苏轼亲民为民的清风徐来,说到了徐州会战、淮海战役的风云鏖战……而徐州故事的开端,从一碗汤说起。
“传说篯铿献雉羹给尧帝,雉羹就是用野鸡加稷米,后来改为薏米,同炖而成,别名饣它(徐州话念shá)汤。结果尧帝吃后神清气爽高兴不已,后来篯铿受封于彭城,也就是今江苏徐州,立大彭国,从此,篯铿成为了彭祖,彭姓自此起源。”张新科说,这碗汤对徐州的影响很大。徐州人喜爱每天早上都喝一碗饣它汤,食客中既有老人、中年人,也有小孩。可以说饣它汤已经成为徐州人的饮食名片。后来到了清代,乾隆还封其为“天下第一羹”。
除了“一碗汤”,张新科还和听众讲起了“一道菜”的故事,这道菜就是大名鼎鼎的羊方藏鱼。“鱼、羊共煮凑成了一个‘鲜’字,羊方藏鱼便是以简单材料将这种‘鲜’发挥到了极致。”张新科说,鱼肉滑嫩羊肉酥烂,混合在一起却成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独特口味,配上浓郁汤汁入口,伴以古老的传说故事,徐州的味道便从这一道菜开始。徐州地方传统名菜还有很多,如麋角鸡、霸王别姬(甲鱼炖鸡)、龙门鱼、乐天鸭子、油淋鱼鳞鸡、回赠肉、独占鳌头、地锅鸡……这些菜肴被赋予深厚的文化内涵。
他表示,彭祖不仅建立了彭城,最重要的是形成了彭祖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之一。其文化影响贯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包括文字文化、哲学文化、行为文化、社会文化、人体文化、养生文化以及烹饪文化等等,对徐州文化影响深远。
跟着刘邦、苏轼,探寻徐州千秋风韵
在讲座中,张新科提到了两位对徐州意义重大的古人,一位是刘邦,另一位是苏东坡。
徐州作为刘邦的出生地,诞生了大量相关的传说,像“刘媪遇龙”“刘邦出世”“龙雾桥传说”等,这些传说已知的约有30多个,线索清晰,内涵丰富。这些美丽的神话,给徐州蒙上了神秘面纱。刘邦丰生沛养,对故里感情很深。
“新丰的营建是丰沛文化的输出,泗水亭和歌风台则实现了文化景观上的世代升华,本土的丰沛区域文化在孕育汉文化的过程中,经过刘邦等丰沛将相的打理,已全方位融入国家文化、民族文化之中。”“发端于江苏北部的区域文化经过汉王朝的统理,演进发展为民族文化、国家文化以后,其所作的历史贡献是非常巨大的。”张新科表示,大风起兮,刮起的是民族文化、国家文化之风。
“徐州历史上群星荟萃,众多文化大家与徐州有着深厚渊源,尤以苏轼最为甚之。”他介绍,苏轼知州徐州期间勤政爱民,建苏堤、抗洪水、察民情,著有诗词190余首,更有黄楼、快哉亭、放鹤亭、东坡石床等众多胜迹,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张新科认为,苏东坡的到来之于徐州如同“清风徐来”,为徐州提升了汉文化自信,为徐州拉开了工业文化序幕,为徐州奠定了生态文化样板,还为徐州营造了胜战文化氛围。
红色基因存在徐州人骨子里、血液里
在讲座的后半段,张新科说起了徐州会战、淮海战役风云鏖战的往事:1938年,中国军队在以徐州为中心的津浦、陇海铁路地区对日本侵略军展开了大规模防御战役,打出了台儿庄大捷,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史称徐州会战。1948年11月至1949年1月,以徐州为中心的淮海战役,最终在人民群众“小推车”的帮助下取得了伟大胜利,勇敢无畏的“小推车”精神也广为流传。
抗日战争期间,徐州还诞生了一支独特而伟大的抗日力量——运河支队,主要活跃在苏鲁边界、运河两岸,曾受到陈毅、罗荣桓等老一辈革命家盛赞。
张新科表示,徐州的红色文化历史厚重,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这其中也离不开徐州人民崇尚“英雄”文化的影响,尤其是隐藏在“英雄”文化之中的一种民族自觉,这种自觉是中华民族处在生死存亡的危机下,以运河两岸为代表的万千儿女“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的文化自觉、“宁愿站着死,不愿跪着生”的行动自觉。
“这种文化自觉和行动自觉,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生生不息的精神源泉,这也是徐州红色文化的核心指向。”张新科说。他还认为,徐州红色文化流露出“沉稳大气”“有情有义”“敢作敢为”“包容开放”,成为一代又一代徐州人天然秉承的性格,激励徐州儿女投身于中国式现代化徐州新实践热潮,激励着徐州人民不断走向新的辉煌。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