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横跨伶仃洋的深中通道正式通车,往来珠江口东西两岸的车程从1.5个小时缩短至半个小时左右。
而广州南沙将通过南中高速万顷沙支线,实现与深中通道直接接驳,南沙前往深圳车程缩短至20分钟以内,到中山城区最快15分钟到达。
粤港澳大湾区正打造为世界级城市群,而南沙恰好就是C位的核心引擎——这个中心枢纽承担了交通中转、产业融合、资源互通和人才交流的关键任务,成为环珠江口100公里“黄金内湾”最大的风口。
作为“千年商都”广州从未关闭过的口岸,南沙具备面向世界开放的基因。深中通道的开通,使南沙位于两个超级城市最前沿,这个地理几何中心如何走向服务中心和产业中心,是南沙当下面临的议题。
事实上,南沙也在不断释放开放的信号。6月15日,南沙区委、开发区党工委召开领导班子务虚会,广州市委常委、南沙区委书记刘炜强调:“以开放促改革、以改革促创新,推进高水平制度型开放,深入推进自贸区制度创新,提升粤港澳全面合作、国际交流合作水平。”
“对于南沙而已,这意味着多了一个通道,多了一种出行选择,不过这是最表层的解读。更深层次的意义在于,南沙利用腹地优势,再加上它自贸试验区、广州城市新核心区的定位,进一步开放。”中山大学岭南学院教授、中山大学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副主任林江向界面新闻分析指。
大湾区在南沙同城化
随着城市竞争从增量时代进入存量时代,地区之间的合作愈发重要,需从单打独斗到合作协同。但长期以来,珠江口东西两岸呈现“东强西弱”的态势,而突破口就在南沙身上。
从地图上看,珠江口从北到南开建(含建成、在建)了南沙大桥、广深港高铁、狮子洋通道(在建)、虎门大桥、深江铁路(在建)、深中通道(含万顷沙支线)、港珠澳大桥等7条东西两岸跨江通道,其中有6条与南沙有关。
通过深中通道,南沙可谓“左右逢源”——向东,深圳、香港、东莞组成了创新氛围浓厚的科创走廊;在西面,佛山、中山、珠海是重要的制造业基地。位于湾区之心的南沙,开启了“承东启西”时代,广州、深圳、东莞、佛山、中山等5个大湾区城市,也将在南沙实现同城化。
在深中通道之前,虎门大桥和南沙大桥已在大湾区融合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两个通道的车流量持续增长,折射出南沙蓬勃向上的经济活力。在虎门大桥所连接的南沙湾,广州南沙国际邮轮母港6月25日在这里正式开港开航,南沙母港正成为广州城市新名片。而南沙大桥附近的庆盛枢纽,已经成为连接香港的重要平台——庆盛站每天输送着往返广深港的旅客,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成为广州、香港学术资源和创新资源碰撞的世界级高校。
“从通道经济的角度来看,港珠澳大桥是单Y结构,使用率并不高;而虎门大桥已经饱和,南沙大桥也有塞车情况。相比之下,深中通道是双Y结构,效益会更高。”林江提到。
眼下,南沙区的南部万顷沙站在了港城融合的风口。万顷沙南部地区位于广州最南端,地处粤港澳大湾区几何中心,随着深中通道、南中高速及万顷沙支线、南中珠城际等重大交通基础建设,万顷沙将承担珠三角城际轨道中心重要交通枢纽作用。
6月28日上午10时,随着第一辆车缓缓驶入沥心沙东路跨线桥,南沙区重点建设工程——万环西路快速化改造工程项目跨线桥左幅正式建成通车,与深中通道实现快速接驳。
万环西路快速化改造项目位于南沙区横沥镇与万顷沙镇之间,南接南沙港区、深中通道、南中高速,北连东新高速、南沙港快速、京珠高速。项目建成后,将打通咽喉部位交通瓶颈。作为链接南沙港与深中通道的重要货运通道,万环西路快速化改造项目提升改造后将大大推动区域人流、物流、资金流互联互通。
商流、货流与资金流在南沙交汇,进一步推动西岸的传统制造业和东岸的科技创新、高端服务“双向奔赴”,实现大湾区制造链、服务链、创新链的协同。
刘炜在6月15日的会议上表示,南沙要更好服务大湾区“一点两地”建设,实现对外开放门户建设新突破;聚焦优势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全方位提升营商环境。
而产业和环境的较量,本质上是人才竞争。深中通道的加持下,南沙人才汇聚“强磁场”的角色更加鲜明。近年来,南沙区组建了粤港澳大湾区博士后科技创新(南沙)公共研究中心,累计为区内40余家企事业单位培养博士后220余名,全区现有38个博士博士后科研平台。
在政策支持方面,从2023年2月20日起,粤港澳大湾区内地城市试点实施往来港澳人才签注政策,便利六类大湾区内地人才赴港澳开展科研学术交流,南沙正是广州试点实施该政策的首发地。人才签注政策实施后,南沙已有超500名人才享受到这一政策的便利。
中国城市发展研究院副总规划师卢诗华指出,本来相对较为“偏僻”而又被寄予极大期待的广州南沙地区,将直接转变为湾区的地理中心,具有未来新的增长极核的潜力,“一个全新的湾区CBD、CAZ、CLD等的复合化中心区和高地将快速崛起,并有可能进一步成为大湾区多中心结构的中心之一,促进南沙,尤其是万顷沙为中心的环珠江口城市连绵带的形成。”
“芯晨大海”承东接西
借助深中通道,南沙与珠江东西两岸快速互联互通的背后,指向实现与珠江两岸更快的要素流通和更大的经济格局。
“通过深中通道,南沙不仅可以更快地融入深圳都市圈,实现与前海等东岸地区的无缝对接,还能有效拉动与中山翠亨新区等西岸区域的产业联动,促进高端制造、航运物流、科技创新等领域的深度合作。”在南中高速万顷沙支线主题采访活动中,南沙区发展和改革局副局长刘兴华表示。
南沙具有面积803平方公里及现状建设用地约200平方公里的空间。林江表示,南沙的优势在于,在大湾区里腹地最大,有很好的条件,接下来需考虑如何利用腹地优势,链接深圳的科技创新资源和中山的民营企业,对区域内产业进行产业化和精细化。
为了链接珠江口两岸核心资源,南沙正在抓紧“深中通道”片区(深中通道万顷沙支线15涌、18涌出入口附近)的规划设计,“深中通道”片区作为南沙港后方产业腹地,未来重点发展健康研发智造及高端医疗服务业,与深圳、中山等周边城市产业差异性化发展,打造“广深产业融合示范区”。
南中高速万顷沙支线项目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万顷沙这一“接口”更靠近中山,其配套的服务区已列入广东省一类服务区,建成时间将与南中高速开通同步。远期来看,该服务区将有助于带动南沙旅游、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等相关产业。
双城联动前沿方兴未艾下,万顷沙镇党委委员陈谦表示,一方面依托沙田水乡文化、疍家美食等IP,聚焦观光农业、创意农业、休闲农业、体验农业,推进农文旅商融合发展,为广深港澳提供有优良体验的短途文旅产品。另一方面承接科技创新、国际商贸、金融服务等优质资源,加快发展总部经济、创新经济、海洋经济。
当下,南沙正建设“芯晨大海”新兴产业集群。这一布局也跟东西两岸产业方向不谋而合。刘兴华提到,加快万顷沙南部片区规划与产业导入,承接东西两岸创新资源,着力打造广深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带动环珠江口100公里“黄金内湾”建设。
2023年以来,位于大岗镇的中科宇航产业化基地,东涌镇的巨湾技研总部及生产基地,万顷沙镇的芯粤能、芯聚能、南砂晶圆、融捷锂电制造基地等一系列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先后竣工投产。
此前,中科宇航技术总监史晓宁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表示,中科宇航位于南沙的基地主要服务生产,依托南沙辐射整个大湾区实现生产配套,“例如我们运用的回收技术,可能用到的新型结构材料,都对先进元电子器件提出要求。而深圳在软件、电子行业方面就比较先进。”
史晓宁提到,随着商业航天的发展,后续会引进更多民用产业链,包括电子信息、半导体、人工智能、自动驾驶等领域,这方面广州、深圳比较靠前,会给产业链提供大量帮助。
在深中通道的作用下,南沙如同东莞和惠州一样,融入深圳的半小时生活圈。“南沙造”火箭也引起了深圳企业的留意。深圳通信技术龙头亚太星通相关负责人周鑫近日表示,深中通道开通后,拉近了南沙与深圳宝安的空间距离,也提供了与南沙区相关上下游产业进行联动的机会,“在产业制造、运营、应用等方面会有很大合作空间,也有望使航天、低空产业整个产业链更加完备。”
芯片是南沙另一个特色,万顷沙支线所在的南沙南部片区,规划了2平方公里建设半导体和集成电路产业园,已集聚如芯聚能、先导设备、联晶智能等芯片材料、设备以及制造等环节的企业。此外,生物谷、数字谷、健康谷“三谷”也提上进程。
“对于南沙来讲,最重要的就是整合东西两岸的资源,形成现代化产业体系,尤其是半导体、生物科技等高科技产业,形成产业集群。”林江举例道,正如黄仁勋的英伟达,英伟达不产出最终产品,只制作一样东西,即芯片、GPU零部件,专注这个领域做到最精尖,周围自然就汇集了台积电、AMD这些龙头企业,以芯片为核心联结上下游形成了产业链,“这种模式,就是南沙要做的事。”
“发展经济,交通四通八达只是其中一个要素,更重要的是投资环境因素。南沙可以提炼自己的产业特色,譬如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里,可以专攻一两个产业集群,如芯片、生物科技,以通道作为融合契机,通过地缘优势整合东西两岸的资源,形成现代化产业体系。”林江说。
华南城市研究会顾问黄穗诚认为,通过万顷沙互通,南沙可直接承接深圳乃至香港的产业和创新资源外溢;此外,南沙港物流能够实现向西顺畅对接中山、江门,向东通过深中通道顺畅对接深圳, 沟通珠三角的“深莞惠”和“珠中江”两大功能组团,成为重要的交通纽带。
南沙开发区投促局副局长伍文普提到,下一步,南沙将聚焦“2+5+2”现代化产业体系,提前做好重点产业招商谋划,重点引进头部企业、高精尖项目、产业链关键项目。同时,用好用足15%企业所得税优惠、放宽市场准入改革试点等利好政策,大力吸引海内外头部企业和高能级项目。
制度开放,成为“湾区的南沙”
深中通道完成了“A计划”的关键一横,推动四个重大战略合作平台(广州南沙、深圳前海、深圳河套、珠海横琴)“串珠成链”。
这几个平台均承担着制度先行先试的角色。深中通道的开通,也给南沙制度集成创新、与其他平台联动提供了想象空间。
“除了科技创新,制度创新方面也要所突破,从而打造一个大湾区的现代化产业链。”林江提到。
一个案例是自动驾驶。自动驾驶作为新兴事物,南沙发挥了重大战略平台先行先试的优势。小马智行创始人彭军此前告诉界面新闻,2017年时,南沙虽然还没有出台自动驾驶政策,但跟政府接触的过程中得知,南沙有作为一个先行区先行先试的可能性,未来也有可能全面放开。这极大程度上促成了彭军回国,并把小马智行总部落户在南沙。
眼下,深中通道带来的物理联系有望让大湾区的制度创新“由点至面”。深中通道将南沙与前海的通勤时间缩至40分钟。小马智行副总裁、广深研发中心负责人莫璐怡认为,前海、南沙的自动驾驶车辆互通,在技术上已不成问题。如果实现L4自动驾驶牌照跨市互认、互通,对未来广州、深圳以及整个大湾区的牌照互认和联通,也将产生极大的示范效应。
另一个例子是融资租赁产业,南沙区累计聚集全国20%、广州80%以上的融资租赁企业,在支持区内飞机租赁企业方面,南沙先后落地全国首单资产包跨境转让、大湾区首个“香港+南沙保税区”飞机跨境转租赁、广东自贸区首单飞机离岸租赁等。而前海也是国内租赁业的重要一极,租赁企业占深圳全市约90%,其中港资租赁企业占比近九成,资产规模十亿级以上20余家。未来,平台之间有望形成融资租赁的交流机制。
另一方面,协同港澳是南沙的独特优势。南沙区税务局党委委员、副局长赵锐介绍,南沙制定了充分衔接港澳税制的“港澳税负”计算规则,推出港澳税负和减免税额测算服务,已有超470名港澳居民申报享受南沙个税优惠逾3900万元,超2700名港澳居民在南沙工作,较《南沙方案》2022年发布前增长约95%。
数据显示,广州期货交易所累计成交额突破8万亿元,广州数据交易所累计交易额也突破34亿元。南沙与港澳共建中国企业“走出去”综合服务基地和大湾区航运联合交易中心,其中“走出去”基地被纳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重大项目,累计服务企业超180家、进驻涉外机构超100家。
广州市社科院区域发展研究所研究员蒋丽认为,南沙作为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拥有比中山更优惠的政策、更良好的产业基础和城市基础设施,因此相比较中山,对接深圳的科技产业转移更具有优势。例如,南沙拥有“双15%”税收优惠政策、雄厚的汽车制造业和船舶制造业、科教金融业、物流旅游商贸业基础和良好的城市基础设施。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五年来,南沙发挥自贸区先行先试优势,推进制度型开放,现已累计形成了997项改革创新成果。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刘江华分析指,珠江西岸之所以落后于东岸,首要原因在于缺乏中心城市的带动,“珠江西岸需要一个具有交通枢纽功能、商贸金融功能、文教科卫功能强大的中心城市来带动,南沙既是广州的南沙,更是湾区的南沙。随着南沙建设成为大湾区和湾区西部的涵盖交通运输、商贸金融、教育医疗、文化科技在内的服务中心,将进一步带动珠江西岸的产业能级和城市建设。”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