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4日,国新办举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会上应急管理部副部长王道席介绍,今年截至8月底,与去年同期相比,全国生产安全事故总量下降25.7%,重特大事故下降45.5%。
全国生产安全事故总量下降25.7%,下降超过了1/4;重特大事故下降45.5%,接近一半的下降量,如何做到的?
这一数字的背后是“不打无充分准备之仗”。
强化体系建设,救援行动方能更为高效。
在9月4日的这场发布会上,“打有准备之仗”成为关键词。
发布会披露,国家整合设立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加强灾害应对各方面全过程统筹协调,建立国家应急指挥总部指挥协调运行机制,建立上下联通的应急信息网络,加快建设安全风险监测预警体系,完善应急预案,打有准备之仗。
接下来,应急管理部将围绕完善大安全大应急框架下应急指挥机制,抓紧修订印发《国家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专项预案,进一步加强党对应急管理的领导指挥,明确相关部门职责分工,更好实现各方力量和资源的优化协同高效。
在深化力量体系建设上,国家消防救援局织密城乡消防救援网,布点建设消防救援站、特勤站、政府专职消防队,加强企业专职消防队和微型消防站建设,指导各地成立乡镇街道消防站所2.4万个、明确工作人员9.5万余名。该局还重点加强专业力量,组建高层建筑、地下场所、大跨度大空间、危险化学品、地震、水域、地质、雨雪冰冻等专业救援队5000余支,建实建强特勤队伍和灭火救援攻坚组。
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确定并公布1128处灾害严重矿井名单,开展隐蔽致灾因素普查专项监察2122矿次,开展水害防治专项监察821矿次,严格执法检查,累计查处重大事故隐患11257条,同时严格执行极端天气预警撤人,累计撤出13万人次,全力防范重大灾害事故。
这一数字的背后是“不打无科技含量之仗”。
无科技,不应急;无科技,难应急。
应急管理部坚持科技兴安,实施“智慧应急”战略,大力推进高危行业“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以信息化推动应急管理现代化;坚持人才强安,实施“应急科技领军人才计划”,大力培养应急管理人才。
具体来看,国家消防救援局强化新技术装备应用,加快常规装备升级,推动研发高精尖“撒手锏”装备和智能装备,创新实战应用技术。
矿山智能化建设是推动矿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的重要手段。截至目前,全国建有1642个智能化采掘工作面,有智能化工作面的煤矿达859处,有30余类2640台(套)机器人、1328台无人驾驶车辆推广应用,1.7万个固定岗位实现无人值守。
2018年以来,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陆续推出高精度速度结构模型、莫霍界面模型等15项科学产品。与中国科技大学合作推出世界首个人工智能地震监测系统,可在1秒内精确估算地震震源机制参数。中国地震局研发了基于人工智能的地震自动编目系统,是人工编目效率的3倍,近期还与国家成都超算中心、清华大学等多家单位联合发布全球第一个亿级参数的地震波大模型。相关成果为促进地震监测预报智能化、推进防震减灾现代化提供了科技支撑。
这一数字的背后是“不打无群众参与之仗”。
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
正如应急管理部在发布会上所言,该部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让大家广泛参与公共安全治理,规范引导社会应急力量发展,推动商业保险、信用监管、安全评价等机构参与事故预防和灾害救助,不断壮大群防群治的力量。
今年以来,全国受理安全生产群众举报31万余件,发放奖励3000余万元,应急管理部还通报表扬了一批灾害信息员“吹哨”组织转移避险典型案例。通过拓展各种渠道培育安全文化,持续加大应急科普宣传力度,创新开展了安全生产月、消防安全月、防灾减灾宣传周等活动,加强高危行业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培训,努力实现“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
国家消防救援局持续推进消防宣传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工作,比如,部署消防安全宣传教育暑期专项行动,举办中小学消防公开课直播;联合邮政部门开展“消防知识进万家”等活动。另外,针对违法转包分包、违规动火动焊、冒险施工作业、现场管理混乱等行为,制作生产厂房、医疗机构、餐饮场所三类专题消防安全培训片,组织相关单位广泛学习。
45.5%这一数字的背后,是我国国家应急指挥取得的一个不小的成绩。成绩得来不易,但坚守更难。只有再接再厉,方不负国家期待、人民期望。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