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微短剧《我在古代开超市》受到关注,一些故事情节被网友认为有“擦边”“内容低俗”的嫌疑。并且,这也并非微短剧领域首次被曝存在乱象。此前,已有部分微短剧因存在内容低俗,价值导向偏差等问题,相关作品及违规片段被全网下线。
图片来源:上观新闻
当下,微短剧行业发展迅速,产业的火热为微短剧市场带来了诸多发展机遇,也吸引着大量企业投资和制作团队加入。与此同时,也有部分制作团队生产着质量低下,形式单一,甚至内容低俗,导向错误的作品。治理微短剧市场乱象,除了要对内容加以审核把关,完善作品的评价机制,为发布设置“门槛”,亦要鼓励主创团队大胆创新,不囿于眼前利益,去制作有水平,有内核,有“匠心”的微短剧。
微短剧市场之所以屡屡出现有违公序良俗,价值导向存在偏差的作品。究其原因,还是部分创作团队存在创造力固化、形式选题呆板以及“唯流量”“收益至上”的拜金思维等问题。一部好的微短剧,既不能在选题上千篇一律,也不能在叙事上因循守旧。它既不能沾染唯利是图的市侩风气,为了流量不顾一切;也不能教自身沦为流水线产物,内容固定,失去灵性和活性。
文艺的终极目的是服务大众,反映人民心声和时代脉络,从而有益于社会良好风气的形塑和建设。微短剧并非要以“爽感”为第一要务,也并非只有选择“擦边”道路才能走红,获得关注。微短剧可以“短”而不“浅”,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和叙事节奏中传递出积极向上的能量。只有“用心做好作品”,才能让微短剧制作团队拥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可以说,主创团队不能因为微短剧时间上的限制就马马虎虎,虚浮应事,为了所谓的“效率”和“流量”去“另辟蹊径”,踩在低俗内容的边缘试探。其实,紧凑的剧情设置要求导演、编剧对故事叙事节奏的充分把握;有限的视频时长离不开摄影摄像机位工作人员对镜头的合理调度;台词剧本的节约使得作品呈现效果更依赖于演员的准备和表现。质量上乘微短剧的创作需要各个制作环节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去展示细腻的情感与巧思。
重要的是,无论是制作团队还是媒体平台,都应当了解社会需要什么,受众喜欢什么。微短剧作为文化产品,在满足观众文娱需求的同时,势必要传达积极正确的导向。它既不该单纯为了追求观感而漠视作品的社会影响,也不能画地为牢,让选题局限在鸡毛蒜皮的小事、茶杯里的风波。一件好的作品,不能缺乏深刻的立意、生动的呈现与精妙的表达,微短剧亦是如此。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