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观察者网 阮佳琪】
英国《经济学人》即将于 31 日发售的周刊,关注英国对中国电动汽车的态度。文章提到,与正张牙舞爪威胁要对中国车企挥舞 " 关税大棒 " 的美欧相比,英国斯塔默政府当前的表态截然不同,他们 " 明智地选择了尽可能与这种保护主义行径保持距离 "。
究其背后原因,《经济学人》认为,很大程度上是因为 7 月以后新上台的工党政府担心此举会招来中国报复性关税的反击,而且中方出手时可能不会手软,会 " 打疼 " 英国。
文章分析称,中国是劳斯莱斯、捷豹和宾利等高端汽车制造商的重要出口市场,这些品牌又在英国汽车行业中占据很大比重。中方若出手,英国汽车业恐遭痛击;而中国的报复行动或许还不仅限于汽车业,苏格兰鲑鱼和威士忌等有着深度贸易往来的商品也可能是非常 " 肥美 " 的目标,更何况这还会导致斯塔默政府得罪以此为生的边境选民。
值得一提的是,这篇文章的最新版本中删去了对工党曾跟风美国的描述。最初版本中指出,工党在竞选期间中曾提出的所谓 " 安全经济学 " 纲领,是 " 明确 " 受到了美国 " 拜登经济学 " 的启发,但斯塔默政府上台后改变了口风。
7 月,位于英格兰的古德伍德速度节上,名爵、荣威、仰望、红旗、奇瑞等众多中国品牌纷纷亮相。
《经济学人》提到,上个月(7 月)在意大利参加七国集团部长会议期间,就欧盟向中国电动汽车发难威胁加征关税一事,英国新任贸易大臣乔纳森 · 雷诺兹 " 逆行 " 发言称,他不打算要求英国贸易救济署(TRA)调查中国的电动汽车。
雷诺兹直言, 虽然英国也有所担忧," 但如果你(的国家)有一个非常出口导向型的行业,你所做的决定(必须)是适合该行业的 "。当时他补充称,英国国内的汽车行业就是 " 出口驱动型 " 的,而且英国的汽车生产公司也没有抱怨过中国。
英国政府同时发表声明强调," 任何解决方案都必须考虑到英国汽车行业的出口,并根据英国经济进行调整 "。
《经济学人》指出,这一点与美国和欧盟的部分国家打着保护本土汽车企业的旗号,向中国车企发难的行为截然不同。
今年 4 月,英国汽车制造商和贸易商协会首席执行官迈克 · 霍斯也传递英国业界呼声。作为英国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行业协会之一,霍斯积极呼吁更多中国电动汽车品牌进入英国,并称此举不仅降低了电动车价格,还鼓励了行业创新,实现了消费者和汽车行业的 " 双赢 "。
英国新注册的纯电动汽车中的中国品牌占比。《经济学人》制图
彼时,苏纳克政府正传出考虑对中国电动汽车发起反补贴调查的消息。而与此同时,时任英国商业和贸易部国务大臣的多米尼克 · 约翰逊又在国际论坛上抛出橄榄枝,积极邀请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前往英国投资建厂,还口口声声称即便中美关系紧张也不意味着英国要对来自中国的投资 " 关上大门 "。
保守党政府对华政策变化无常,被工党批评是在 " 坐跷跷板 "。但在大多数专家和观察人士看来,工党政府的对华政策其实也不会有太大的变化,由于美国如今以中国为主要竞争对手,作为美国最密切的盟友,英国不可能在政治上大幅度改善对华关系。
不过他们大多有一个共识:即相对而言,工党新政府可能会在对华贸易方面更为务实,充分意识到与中国的经济联系,未来一段时间,英国的对华政策可能会出现 " 政冷经热 " 的现象。在头顶 200 多亿巨额财政亏空的情况下,眼下的英国已经没有财力在经贸方面跟随美国。
正如《经济学人》所言,这也就不难理解斯塔默政府与一些西方国家 " 背道而驰 ",仍然对中国电动汽车表示欢迎。
作为英国的五大先进制造业之一,同时也是英国主要出口商品之一,汽车制造业的转型尤为受到英国政府重视。但与政府在减碳政策上的坚决支持,相对应的却是英国电动化市场的持续低迷。英国议会相关数据显示,目前电动汽车在英国汽车市场所占份额仅为 3% 左右。
英国汽车制造商和贸易商协会首席执行官迈克 · 霍斯认为,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汽车生产国和出口国,中国近年来一直加快发展电动汽车产业,体现出明显的规模优势,中国电动汽车的进入不仅将为英国消费者提供更多物美价廉的选择,同时也有助于英国推动去碳化目标。
在英国市场,相较于美国和韩国汽车企业,中国车企尚处于起步阶段。不过《经济学人》指出,此前名不见经传的中国电动汽车,正以物廉价美的魅力悄然俘获英国消费者的芳心。
文章称,中国品牌目前占英国新电动汽车销量的 10% 左右,而 5 年前这一比例仅为 3% 到 4% 左右。如果叠加中国在电动汽车产业的优势与吸引力,中国在汽车市场上日益增长的权重就被远远低估了,因为现在西方品牌也正将汽车生产转移到中国。根据汽车研究公司 Jato Dynamics 的数据,目前 22% 在英国注册的电动汽车都是在中国制造的。
《经济学人》表示," 按照目前的趋势,在英国道路上看到欧拉、上汽大通、名爵或比亚迪的电动汽车,人们会觉得特别新奇的情况不会持续太久。"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