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闻记者 |
界面新闻编辑 | 江怡曼
8月29日,中信银行召开2024年半年度业绩发布会。
报告显示,上半年中信银行实现营业收入1090.19亿元,同比上升2.68%;其中,非利息净收入364.11亿元,同比增长10.44%;实现归属于该行股东的净利润354.90亿元,同比下降1.60%。
净利润为什么同比下降?
今年上半年中信银行净利润出现了同比下降,中信银行行长刘成在业绩会上解释,主要是把提升防控风险能力放在了突出位置上。中信银行为以后更好地应对风险提供了空间,因此没有进一步调低拨备覆盖率来补充银行净利润。
刘成表示,今年上半年,银行业都面临比较复杂严峻的环境。用三个词概括中信银行的发展——“均衡性、稳健性、持续性”。中信银行坚持效益、质量、结构、规模、客户的均衡发展。
“从稳健性角度来看,其实就我们目前的条件,资本情况、息差情况、营收情况来看,是有条件允许我们把发展速度放快一点、规模再做大一点。但我们没有这么做,我们始终认为,以量补价是懒路,以价补量是险路。”他说。
对公、零售资产质量表现如何?
中信银行副行长、风险总监胡罡在谈到对公、零售风险和资产质量时表示,市场比较关注房地产和地方政府平台相关资产质量情况。总体来看,房地产贷款规模不大,在对公占比中只有9.5%,较年初还在下降,不良率2.3%,也在持续好转。考虑到国家对房地产政策支持的加大,预计未来房地产资产质量会更加好转。地方政府平台隐性债务方面,在对公占中比6%,不良率仅有0.02%;而且化债效果明显,从去年10月到现在,置换了177亿元隐性债务,解决了高风险隐性债务58亿元。
零售风险方面,去年下半年以来,银行业零售风险整体都有所上升。我们认为,宏观层面,居民杠杆率较高,疫情后居民收入下降以及房地产贬值带来还款压力。
在零售风险防范方面,一是在客户选择上,要求后台机构以客户还款能力为核心;二是完善风险防控体系,比如在信用卡发放上,2019年就开始优化客户准入,压降高风险客户。同时,优化风控模型,加强零售不良的风险处置,今年上半年,中信银行处置零售284亿元,同比增加77亿元。
胡罡在谈及资产质量未来的走势时表示,对中信银行下半年资产质量稳中向好有信心。信心主要是源于四个方面:第一是稳健的经营理念,即均衡性、稳健性、持续性,不以风险下沉来换取短期的收益,不以损害风险抵御能力来换取利润的增长;第二应该是稳健的资产质量指标,且优于同业的均值;第三是持续优化的资产结构;第四是持续提高的风险管理能力。
从中信银行总体资产质量来看,截至报告期末,中信银行不良贷款余额665.80亿元;不良贷款率1.19%,比上年末微增0.01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206.76%,比上年末下降0.83个百分点;拨贷比2.46%,比上年末上升0.01个百分点。
净息差为何回升?
中信银行董事会秘书张青在进行业绩回顾时表示,中信银行坚持量价平衡管理,持续深化稳息差的经营策略,息差变动已连续三年跑赢大势。上半年净息差1.77%,较一季度上升7个基点,与同业相比,息差的优势也进一步扩大12个基点至23个基点。
刘成认为,息差是银行经营管理的生命线,多年来中信银行一直把稳息差作为经营主题之首,量价平衡已成为经营理念之一。“三年来,我们的息差变动一直优于同业。2022年、2023年和2024上半年,我们的变动分别优于同业6个基点,4个基点和13个基点。”
在谈及具体的举措时,刘成表示,今年确实与往年有所不同,除了得益于政策性因素之外,中信银行的息差取得优势主要是从负债端推进、支付端加力,同时优化结构,精细化管理,提升整体的资产收益水平。
中信银行业务总监陆金根坦言,4月监管要求严查手工补息后,当月,全市场对公存款下降,资金出现了同业化、定期化和理财化的趋势。我们迅速将监管要求传达至一线,做好客户疏导,稳定客户资金;手工补息取消后,针对客户的同业化、定期化和理财化趋势,发挥中信集团协同优势,推出了更多固收+和货币理财产品,不仅稳定了存量资金,也吸引了一些外部增量资金。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