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城市进化论 Author 淡忠奎
汽车产量狂飙至全国前三,安徽外贸也完成了新的晋级。
海关数据显示,安徽省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 4758.89 亿元,同比增长 7.40%。其中,出口 3206 亿元,增长 9.5%;进口 1552.9 亿元,增长 3.4%。尤其是 7 月当月,更是创下同期历史新高,进出口 786.3 亿元,增长 7.1%。
由此,安徽在上半年超越河南的基础上,进一步赶超天津,晋级全国第九位、中部第一位。
这背后的象征意义不言而喻。凭借富士康的加持,河南从 2012 年到 2024 年的 12 年间,都牢牢把持着中部外贸第一省的宝座,2016 年差距最大时曾领先安徽 1784 亿元,而从 2020 年以来安徽开始强势追赶,此番已经反超河南 813 亿元。
如果说,河南外贸的起伏在于富士康,安徽的逆袭则在于汽车产业。今年前 7 月,安徽汽车(包含底盘)及零配件出口 679.9 亿元,增长 24.6%,拉动全省出口增长 4.6 个百分点。
此番进位,也让不少人好奇:超越天津、河南之后,安徽的上限在哪里?
迎来晋级
在 " 推动外贸质升量稳 " 的大背景下,外贸格局的走向尤其受人关注。随着富士康的减产,盘踞中部外贸第一省长达 12 年之久的河南,迎来惊险的守卫战。
受富士康等因素影响,河南外贸开始陷入负增长。而安徽在新能源汽车以及 " 新三样 " 的带动下,外贸开始迎来较高增速的增长。一降一升之间,形势悄然逆转。
从 2023 年上半年开始,安徽就向着中部 "12 连冠选手 " 河南发起挑战,前者进出口总额一度高出后者近 110 亿元,年终河南惊险守位——仅仅高出安徽 55.7 亿元。今年一季度安徽就强势反超河南 302.5 亿元,上半年差距扩大至 714.66 亿元,前 7 月再次扩大至 813.21 亿元 ……
种种迹象显示,安徽已经取代河南,成为中部外贸第一省。而从目前外贸增长态势来看,河南下半年很难像去年一样完成惊天逆转。细究出口的重点产品,不难发现两地机电产品所占比重均超六成。
图片来源:合肥交通运输
合肥海关显示,前 7 月,安徽出口机电产品 2239.4 亿元,增长 12%,占出口总值的 69.8%。
其中,汽车(包含底盘)及零配件出口 679.9 亿元,增长 24.6%,拉动全省出口增长 4.6 个百分点;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零部件出口 268.3 亿元,增长 24.7%;家用电器出口 210.5 亿元,增长 14.9%;电动汽车、锂离子蓄电池、光伏产品 " 新三样 " 产品合计出口 273.4 亿元,增长 7.3%。
从这一维度来看,汽车及零部件产业、信息产业、" 新三样 " 等已经成为安徽外贸增长的重要驱动力,尤其是汽车及零配件产业可谓核心支撑。而与之相比,河南的外贸仍然处于新旧都能转换的阵痛:富士康为代表的电子信息产业比重下滑,而重点培育的新能源汽车产业还未形成足够的支撑力。
比如,河南上半年出口手机 1395.1 万部,金额为 565.04 亿元,同比分别减少 47.4%、49.09%,可谓双双腰斩。
进一步聚焦至 " 新三样 ",海关数据显示,河南上半年出口载人电动汽车 0.5 万辆,同比增长 370.8%,金额为 23.41 亿元。锂离子蓄电池 3149.6 万个,同比减少 4.4%,金额为 9.04 亿元。太阳能电池 83.3 万个,同比减少 66.2%,金额为 5.16 亿元。
虽增长较快,但河南的 " 新三样 " 产品整体规模仍然较小,对于外贸增长的支撑度不及安徽。而安徽在制造端较为多元的产品结构,也将是其继续坐稳中部外贸第一省,支撑自身发展能级迎来新跃升的关键。
谁占 " 大头 "
过去十余年,安徽从 " 农业大省 " 到制造强省的逆袭,是区域经济领域最受关注的话题之一。2022 年 7 月,央视《对话》一期名为《安徽的制造业 " 逆袭 "》的节目火遍全网,安徽省省长王清宪回应 " 逆袭 " 时谈道,安徽进入 " 长三角一体化 " 国家战略,这是安徽发展最大的 " 势 ",因为长三角是中国经济的压舱石,产业辐射特别强劲。就拿 2021 年来说,安徽 2021 年省重点项目的投资,60% 来自长三角企业,是长三角先进制造业产业链的延伸。
" 长三角先进制造业产业链的延伸 ",放在今天这个形容依然贴切。数据显示,2023 年安徽全省在建亿元以上重大项目中,实际到位资金六成以上来自沪苏浙。反过来安徽企业也不断融入沪苏浙产业链,如国产大飞机 C919 就用的是安徽陶铝新材料。
长三角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发展的关键是一体化,网上流传着一句话:" 上海生产芯片,浙江生产压铸机,江苏生产电池,安徽生产整车 "。
图片来源:新华社
如今,汽车产业已经成为安徽最耀眼的一张名片。
过去一年中,安徽汽车产量 249.1 万辆,由 2022 年全国第 7 位跃居全国第 2 位,同比增长 48.1%,占全国比重为 8.3%。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 86.8 万辆,由 2022 年全国第 7 位上升至全国第 4 位,同比增长 60.5%,占全国比重为 9.1%。汽车出口 114.7 万辆,同比增长 80.1%,占全国比重为 23.4%。
也就是说,全国每出口 4 辆汽车,就有 1 辆是安徽造。也难怪,汽车及零配件产业会成为安徽外贸最大的增长点。从城市来看,今年上半年,合肥、芜湖、铜陵、马鞍山、滁州是安徽全省进出口规模最大的五座城市。
其中,合肥和芜湖进出口规模合计占 59.58%,占据绝对比重。在过去近三年时间里,合肥进出口占比从 47.95% 下滑至 42.07%。而芜湖从 12.04% 上升至 17.51%,这很大程度上就是靠汽车带动——奇瑞是中国汽车品牌出口第一,芜湖汽车出口占全省 80% 左右。
在这一核多极的格局下,典型的资源型工矿城市铜陵迎来亮眼的增长。进出口总额占全省的比重也从 2020 年的 9.75% 提升至今年上半年的 11.21%,提升 1.46 个百分点。今年上半年,铜陵进出口总额 444.6 亿元,同比增长 8.62%。其中,出口 81.6 亿元,增长 63.2%;进口 363 亿元,增长 1%。
作为全省唯一的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铜陵加快推动铜产业转型升级,从电解铜延伸出 7 条完整的铜产业链,与半导体、先进光伏、新能源和新型储能等产业耦合发展,释放出新的活力。
比如,铜精矿进口占据全市进口的绝对比重,未锻轧铜及铜材是重点出口产品。
上限在哪?
今年前 7 月,广东进出口总额已经达到 5.1 万亿元,江苏、浙江、上海、北京、山东、福建处于 1 万亿元~2 万亿元之间,这些省份常年盘踞在外贸大省前七名的位置,断层式领先。
四川、安徽、天津的位次相对较为接近,处于全国第 8 到 10 位。今年前 7 月,四川、安徽、天津进出口总额分别为 5825.24 亿元、4758.89 亿元、4705 亿元,增速分别为 12.10%、7.40%、1.80%。
超越天津、河南后,安徽外贸的上限在哪里?
从眼下来看,安徽短期内还难以对第八位的四川构成威胁,但自身面临较大的守位压力。毕竟,安徽仅领先天津 50 余亿元,并没有拉开安全距离。
城叔注意到," 进一步支持天津滨海新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 "" 关于金融支持天津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 等重磅政策密集落地,北方第二城正在迎来港产城融合发展的重要拐点,下半年有望进一步与安徽正面争夺全国第九的排位。
与此同时,安徽虽然甩开河南 800 余亿元的距离,但后者近期密集释放出强势反扑的信号。7 月 22 日,富士康与河南省政府签署合作协议,将在郑州投资 10 亿建设新事业总部大楼,重点聚焦富士康 "3+3" 战略产业转化落地,这被外界解读为富士康正 " 掉头 " 回到河南。
进入 8 月," 仅 2 周时间,郑州富士康工厂就招了 5 万人 " 的消息不胫而走,而更大的关注点在于比亚迪、富士康在郑州 " 抢人 "。这也传递出两大制造巨头都在进一步重仓河南的信号。
富士康所代表的电子信息产业是河南外贸的基本盘——据河南省政府 2023 年 1 月发布的消息,富士康进出口额约占全省进出口总额 60%,占郑州市进出口总额 80%。
显然,富士康的强势 " 调头 " 有利于河南加快稳住外贸大盘,而比亚迪所代表的新能源汽车则被视作下一个增长引擎。从快速走高的电动载人汽车出口量来看,也有望成为河南外贸的下一张王牌。
这给年终的 " 第九外贸大省之争 " 平添新变数。不过,安徽的目标已经非常明确:到 2027 年经济总量向 7 万亿元冲刺,货物贸易进出口额力争达到 1.2 万亿元。对于刚刚突破 8000 亿元大关的安徽而言,这意味着,未来四年外贸需要每年跨越一个千亿级台阶。
从长三角的视野来看,外贸对经济的贡献度确实是安徽需要加快补上的短板。今年上半年,长三角三省一市的外贸依存度约为 51.42%,而安徽仅为 16.56%,还有较大的增长空间。当 2027 年进出口总额达到 1.2 万亿元时,外贸依存度预期将达到 17.14%,提升 0.6 个百分点。
今年以来安徽陆续出台《安徽省加快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的若干措施》等省级外贸促进政策,加大对汽车等重点产业支持力度,引导金融支持外贸发展、外贸主体培育、企业拓展双向贸易、跨境电商等,推动外资外贸再上新台阶。
外贸大省的门槛已经跨上万亿级台阶,而从系列动作看安徽、天津、河南等省份都有在未来三至四年内挑战万亿级目标。安徽能否在窗口期内如愿完成 "1.2 万亿元 " 的目标,是其能否在外贸领域进一步跃升之关键。
记者|淡忠奎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