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大的雨滴敲打在钢琴上,淅淅沥沥的雨声伴随着钢琴声,直击银幕前的观众耳畔——这样浪漫的一幕,发生在巴黎奥运开幕式。
开幕式上,塞纳河化身流动的剧院,音乐、舞蹈、雕塑、电影、文学……法国文化艺术的瑰宝纷纷亮相,共同构筑一台视听双重盛宴。
康托洛夫在奥运会开幕式。摄影:Sebastien Bozon
康托洛夫在奥运会开幕式的幕后瞬间。图源:艺术家个人社交媒体
在塞纳河上的利奥波特-塞达-桑戈尔行人桥,法国钢琴家亚历山大·康托洛夫雨中登场,动情奏响法国作曲家拉威尔的《水之嬉戏》。雨水落在琴盖和琴键上,浇透了他的衣服,几乎打得人睁不开眼。
这首作品通过奇幻多变的音响效果及高超的演奏技巧,塑造出水的各种形态,如喷泉、瀑布、溪流,和开幕当晚连绵不断的雨水形成有趣的互文,相得益彰。
“雨声超大,更浪漫了”“这一幕,很法国”“好美的精神状态”“从头到尾透着一种松弛感”……中国观众感慨。
从雨中巴黎到金秋上海,中国乐迷也有机会直面这位被聚光灯聚焦的钢琴家风采。
作为KAJIMOTO签约艺术家,他将在今年秋天展开首次中国巡演。10月12日在上海音乐厅,他会演奏舒伯特《流浪者幻想曲》、拉赫玛尼诺夫《第一钢琴奏鸣曲》、巴赫《恰空》。这台演出也有望参加今年的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上海之行结束后,康托洛夫还将踏足北京、成都。
康托洛夫。摄影:Sasha Gusov
康托洛夫。摄影:Sasha Gusov
奥运会开幕式上的康托洛夫一身黑衣、满脸胡子,根本看不出来是一个“90后”。事实上,他出生于1997年,今年才27岁,没有胡子时有些角度神似演员“甜茶”提莫西·查拉梅。
康托洛夫出生于法国克莱蒙费朗的一个音乐之家,父亲让-雅克·康托洛夫是小提琴家、指挥家,母亲也是小提琴家。他从5岁开始学钢琴。
为什么不像双亲一样学小提琴呢?“小时候的我是个麻烦的家伙。我试过小提琴,但发现并不适合我,而演奏钢琴对我来说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行为。”康托洛夫笑说,他是那种能迅速读懂音乐的孩子,可以像玩游戏一样学习每个音符,钢琴允许他仅仅通过触摸琴键就能发出这种声音,心里立刻充满了能够演奏一首乐曲的满足感。
16岁,在南特“狂热之日”音乐节上,他与华沙交响乐团合作,迎来了自己的舞台首秀。从此之后,他便与许多国际顶尖乐团和指挥家建立了合作关系。
2014年,在与父亲合作的首张唱片中,康托洛夫录制了李斯特的钢琴协奏曲。这几部被称为“年轻人的音乐”的作品,被这位时年17岁的新星演绎得非常成熟。在倾听和吸收他人意见的同时,他依然保留了内心清晰且有逻辑的思考。
在父亲的耳濡目染下,康托洛夫不知不觉中学到了许多有关音乐的真谛。“父亲在演奏时非常重视直觉,总是把自己的情感放在首位。听他的音乐时,我听到的是他本身的能量,而不是小提琴的声音。”近年来,他的父亲重新开始拉小提琴,两人又开始一起演奏。
康托洛夫在柴赛的决赛现场。
法国总统马克龙为康托洛夫颁发法国国家功绩骑士勋章。
2019年,在柴可夫斯基国际音乐比赛的决赛上,康托洛夫先后演奏了两首协奏曲——柴可夫斯基和勃拉姆斯的《第二钢琴协奏曲》,一举夺魁,成为该赛事自1958年成立以来首位获得钢琴组金奖的法国人。他还同时获得了大赛历史上仅颁发过三次的“特等大奖”。
“这场演出的意义,不仅在于康托洛夫在一个半小时内演出了两部极高强度的钢琴协奏曲,更在于他演奏的那些双八度和抒情旋律,汹涌澎湃、充满激情。他在音乐之中已经完全入定:你能看到他不仅在聆听自己的声音,还在聆听乐团的声音。”《钢琴家》杂志如此评道。
康托洛夫迅速跻身国际钢琴名家之列,国际演出邀约纷至沓来。
2021年11月,康托洛夫闪电般访问日本,举办钢琴独奏音乐会,演奏了勃拉姆斯《四首叙事曲》《第三钢琴奏鸣曲》、李斯特《但丁读后感》。“康托洛夫有敏锐的听觉,他让音乐厅成为他手中的乐器,并用他的技巧精准地控制声音,其高明可见一斑。他的声音充满力量,又有着一种半透明的美,既不沉闷,也不霸道。”日本媒体如此记述。
纽约卡内基音乐厅、阿姆斯特丹音乐厅、维也纳音乐厅、巴黎爱乐大厅、布鲁塞尔美术宫、伦敦伊丽莎白女王音乐厅、东京歌剧城……康托洛夫在世界各地的著名音乐厅举办钢琴独奏音乐会。法国《古典杂志》将他誉为“年轻的钢琴凯撒”,美国《号角》杂志称其为“李斯特再世”。
今年,康托洛夫获颁吉尔莫艺术家大奖。该奖项每四年颁发一次,是国际最具影响力的钢琴奖项之一,康托洛夫成为首位斩获该奖的法国钢琴家。也是在今年,康托洛夫获得法国总统马克龙亲自颁发的法国国家功绩骑士勋章。
康托洛夫年纪轻轻,却老成持重。若要选一位能让自己愿意长途跋涉去听的钢琴家,他笑说,“去世了的,可能是索弗朗尼茨基。活着的,是普莱特涅夫。”如果不是钢琴家,会做什么?“科学方面的工作,也许是天体物理学。”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