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闻记者 |
界面新闻编辑 | 崔宇
编者按:“跨境电商”正成为中国外贸增长的新引擎。跨境电商进出口总额占货物贸易进出口的比重,已从2015年的1%增长到2023年的5.7%。由于各地的区位优势、要素禀赋和产业结构等存在较大差异,在推动跨境电商转型发展方面面临着不同的机遇和挑战。界面新闻/界面智库推出的“高质量出海——中国城市跨境电商转型案例库”系列报道,将通过案例和数据分析的形式,聚焦重点城市的跨境电商政策体系、发展路径和企业诉求等,并尝试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一头是底蕴雄厚的制造业工厂,另一头是潜力巨大的国际市场,曾经的广东“四小虎”中山想通过跨境电商将两者衔接起来。
中山的跨境电商起步较晚,直到2020年才获批成为全国第五批跨境电商综试区,2023年跨境电商进出口总额刚迈过百亿门槛。而中山周边城市的跨境电商已发展得如火如荼——在广州、深圳、东莞等地,跨境电商已经成为其外贸增长的新动力。
在中山规划的跨境电商版图中,“跨境电商+产业带”融合发展、特色产业园、品牌出海是关键词。它能否通过一系列措施奋起直追、后来居上?
多重因素导致起步较晚
尽管是珠三角的制造业重镇,中山跨境电商并没有赢在起跑线上。2020年5月,中山才获批成为跨境电商综试区;直至2020年9月,才完成了首票跨境电商B2B出口货物通关。
到2023年,中山跨境电商进出口订单申报金额突破百亿元级别。这个规模相对较小。比如,并非珠三角城市的汕头,2022年其跨境电商进出口额就已经突破了200亿元。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学系教授、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副主任林江向界面新闻分析到,长期以来,受“三来一补”外向型经济影响,中山制造业产业层次偏低、创新能力不足。
曾经的安逸也限制了转型步伐。林江提到,十几年前,中山的灯饰、服装、家具等专业镇产业在全省、乃至全国有一定的地位,路径依赖下导致企业没有转型动力,“我曾经跟古镇镇的企业聊过,他们的想法是,现在手头还有订单,为什么要开拓新渠道?”
“很多工厂缺乏对市场、对销售渠道的认知,而且早期中山也没有很大力度地进行政策扶持。”在中山一家器材制造业公司负责跨境电商业务的李承提到,除了政策、产业结构等因素外,跨境复合人才不足也限制了区域内跨境电商的规模。
人才不足带来的一个问题是比较严重的信息壁垒。李承举例到,在深圳,跨境电商人才有很频繁地交流,信息得以快速流通,但在中山,还未引进外地人才前就难以实现,有些行业信息会“慢一拍”才接收到。
“因此,我们公司从深圳挖了不少人过来,包括销售端、市场端等前端岗位。”李承透露道。他自己其实也是被“挖角”的一员,目前,整个营销团队中有20%以上人员是从广深等地引进。
三方面推动“跨境电商+产业带”融合发展
李承在2019年从深圳来到中山,这期间他感受到中山跨境电商正加快“赶进度”。“2019年时政策寥寥无几,甚至对亚马逊的招商力度也很弱,本土做亚马逊的企业屈指可数。但近两年跨境电商氛围明显活跃了很多,政策不断给予支持,每个月都会组织跨境电商的对接活动。现在有很多中山大卖逐步在亚马逊上崭露头角。”李承表示。
凭借不设市辖区的特色,中山形成“一镇一品”的产业模式,即一个镇区围绕着一个特色产业发展,发展出古镇灯饰、小榄五金、东凤家电等20个产业链、18个专业镇。“跨境电商+产业带”融合发展亦成为中山发展跨境电商的主要思路。中山市商务局数据显示,本土跨境电商企业店铺数量已经超万家。
中山市商务局电商科相关负责人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指出,推动“跨境电商+产业带”融合发展的过程中,主要从三方面着手:在培育跨境电商市场主体方面,持续以政策宣讲、面对面座谈、走访调研、实务培训、行业对接交流等多种形式开展工作,搭建中山企业与亚马逊等平台资源深入对接的渠道。
中山市商务局今年将进一步深化与电商平台合作。比如在2024年4月“中山市跨境电商高质量发展大会”上,中山市商务局联合亚马逊全球开店启动了“中山跨境电商启航计划”,开展成长启航、品牌启航、商机启航、人才启航等系列活动,旨在促进中山跨境电商主体培育、人才培养、品牌打造,共同推动企业“高质量出海”。
其次是加强深中跨境电商产业联动,推动本土企业与深圳企业合作打造跨境电商交易服务平台,通过整合深圳企业在海外营销渠道、信息系统及保税仓储运营等专业资源,结合中山产业带及区位优势帮助本土制造业企业拓展海外市场。
第三是完善跨境电商扶持政策体系。目前中山出台了市级跨境电商产业园区认定办法、市级跨境电商出口品牌企业认定办法,印发实施扶持政策《中山市商务发展专项资金(电子商务项目)实施细则》以及《中山市促进外贸新业态高质量发展十三条》,围绕跨境电商的主体培育、园区建设、业务拓展、金融支持等方向为企业的发展壮大提供资金政策保障。
以中山东凤镇为例,东凤镇作为“中国小家电创新基地”,拥有众多小家电生产企业和供应链资源。2023年8月,东凤镇成立了全市第一个镇级的跨境电子商务协会,推动镇内小家电企业从传统外贸向外贸新业态转型。
东凤镇跨境电子商务协会会长、广东西雅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邓宇华告诉界面新闻记者,自2023年起着手链接跨境资源,开展一系列跨境电商活动,包括交流学习、培训、选品对接、探厂、视频推广、跨境创新大赛等,共计28场次。
“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方面已有初步成效,促使会员企业之间达成合作。成功促进深圳卖家与东凤企业洁克电器签订了合作合同,共同开模,预计销售金额达到每年1000万元。”邓宇华举例道。
中山市东凤镇工业信息和科技商务局相关负责人向界面新闻指出,为了推动企业转型,东凤镇还成立了东凤数字经济联盟,每周组建联盟交流活动,至今已组织66场,参与企业超700家次。目前全镇共推动215家规上企业实施数字化转型。
打造三类跨境电商园区承接企业落地
在中山市富湾南路56号,坐落着中山唯一一家“国字号”电商产业园区——中山美居电商园。这是珠江西岸为数不多的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园内企业涵盖跨境电商、品牌电商、直播电商、代运营、第三方平台等电商领域企业,是中山电商企业集聚度最高的区域之一。
据统计,中山拥有超百万平方米园区可用于承接电商产业发展。“受电商行业的发展特性影响,大多数园区主要会选择集聚分布在商业配套成熟的中心城区,少部分选择在产业带优势地区如世界灯都古镇镇布局。”中山市商务局电商科负责人称,中山目前已建设了一批可供跨境电商企业落地发展的产业园区,主要分为三类,中山美居产业园就是其中一类,即综合型园区。
上述负责人还介绍到,中山美居产业园这种综合型园区,提供专属的人才、金融、孵化、推广、政务、后勤等六大服务体系,目前产业园集聚电子商务、科技、家居文化创意及销售等业态企业累计超1380家,其中电商企业超580家。
第二类园区是以中山保税物流中心为代表的通关功能型园区,作为海关特殊监管场所,中山保税物流中心已建成3600平方米的跨境电商监管中心,配备实现全程信息化作业、智能卡口联动、智能分拣及非侵入式查验一体的4条分拣线,配设A类卡口和“跨境一锁”专用通道,同时由海关部门驻点现场办公,具备24小时快速通关的条件,支持跨境电商1210、9610、9710、9810等所有类型业务开展。
“还有繸子跨境电商产业园,其提供九大支持服务,涵盖产业基金、供应链金融、卖家孵化、平台注册、人才培训、物流仓储、海外本土服务、战略咨询、联合运营,致力于搭建产业投资平台、产业研究平台、产业服务平台和产业招商平台的服务体系。”中山市商务局电商科负责人表示。
为了吸引企业落户,中山的各园区在招商力度方面铆足了劲,开出租金优惠、免费提供场所等条件。中山美居产业园建设的中山粤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平台(易创空间)设有8000平方米孵化空间,为粤港澳青年在中山创新创业提供免租金、免物业费、免服务费的物理空间以及免费提供公共就业创业服务;而繸子跨境电商产业园对于符合产业招引方向的企业,如对园区的相关指标有贡献可按照一定折扣给予租金优惠。
企业、政府、协会共同推动品牌出海
对于习惯了传统外贸出口模式的工厂而言,跨境电商是一个全新的领域。如何打破传统代工模式、形成自主品牌直连海外消费者,成为了工厂的痛点。
广东思锐光学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思锐光学”)是中山企业探索品牌出海的一个缩影。这家公司成立于2006年,从工厂起步,逐步了形成以光学镜头为核心,支撑系统、摄影灯、摄影配件为辅的产品体系。
据思锐光学亚马逊业务负责人Blake透露,切入跨境电商赛道后,销售额呈现显著增长,目前约70%订单份额来自海外,其中亚马逊是公司销售主渠道中份额最大的平台,通过该平台覆盖北美、欧洲、日本、澳洲等多个区域,预计今年的份额可以超过30%。
思锐光学旗下注册了自主品牌“SIRUI”。Blake提到,“SIRUI”品牌主要售往美国、欧洲与日本等区域,目前在中高端脚架市场,“SIRUI”品牌在欧美地区可以排在前三。
政府相关部门和行业协会也在助推品牌出海。2023年7月,中山启动了首轮跨境电商出口品牌企业认定申报工作,中山市宝莎蒂家居用品有限公司、中山市历美亚卫浴有限公司、广东美尼亚科技有限公司三家企业在今年完成认定,成为首批示范企业。尽管踏出第一步,但三家企业均为初创型品牌企业,加上数量偏少,要形成品牌规模化还需要漫长的时间。
中山市商务局电商科负责人表示,在现行认定办法有效期内,预计会在每年下半年发布通知、组织有意向的企业申报,期盼有更多跨境电商企业能达到标准,进一步扩大示范企业的数量规模。
Blake表示,为了推动品牌出海,一方面,公司注重高附加价值产品的研发生产,从比较入门的配件转向更高端的产品;另一方面,不断拓展海外市场,思锐光学于今年3月入局日本亚马逊,并于7月正式入驻澳大利亚亚马逊。Blake坦言,日本的摄影生态产品竞争较大,进军日本市场,离不开在日本市场的品牌曝光。
对于亟需转型的卖家而言,来自政府端的补贴能缓解企业不小的资金压力。品牌推广同样是李承所在的公司目前着重布局的业务。李承提到,品牌推广成本由多个环节费用组成,包括平台端的广告费用、给海外社交媒体的KOL费用、线上线下的展会费用等。
“此前我们主要拿到的是展会补贴或跨境电商平台推广补贴,政策会按年或按次数进行费用补助,但是金额不多,也没有涉及品牌推广的其他环节。”李承说。
他同时提到,作为卖家还面临认定标准的问题,即政策补贴主体必须是中国公司,但他们公司是以海外地区的子公司做跨境电商,所以长期以来面临着认定模糊的问题,“严格意义上讲,我们不在补贴范围内。但其实所有子公司(的费用)最终都是汇总到母公司来,希望政策对认定可以适当放宽条件”。
李承列举了两项公司需要申请、但又达不到认定门槛的例子。一项是2023年省级跨境电商产业带的试点项目,每个项目的补贴金额最高不超500万元,可以按照综合成本的50%补贴;另一项是2023年对于超过3000平米以上的跨境电商智能仓储建设、购买海外仓储等给予50%的补贴,每个海外仓可以补贴20万元。
中山市商务局电商科负责人表示,商务局已于今年4月印发出台新的扶持政策《中山市促进外贸新业态高质量发展十三条》,其中,在跨境电商主体培育、跨境电商金融支持、跨境电商进口业务、树立跨境电商行业标杆、跨境电商集货仓建设、本地跨境电商监管场所利用等方面提出了支持措施。
据该负责人介绍,符合扶持条件的企业,可在用于跨境电商业务实际产生的费用(包括办公租金、独立站建设、营销推广、物流仓储建设、信息化系统开发等)、用于跨境电商相关业务的银行贷款、跨境电商监管场所相关费用支出等方面享受一定比例的资金补贴;被评为跨境电商示范企业以及成功建设公共海外仓示范项目的标杆企业,还可以享受一次性的资金奖励。
“深中通道”打开人才交流和资源互补新机遇
6月30日,深中通道正式通车,深圳、中山两市进入“半小时生活圈”。
在此之前,中山就着手对接深圳资源。5月以来,“中深跨境直通车”活动先后在小榄镇、黄圃镇和东凤镇举办,搭建深圳跨境电商企业和中山制造企业的沟通桥梁。
“深中通道为中山产业提供了快速承接深圳跨境电商产业资源的机会,中山制造业企业急需通过新模式、新技术拓展新的订单渠道,而深圳跨境电商企业出于市场需求也需要跟产业带更紧密结合。”中山市商务局电商科负责人提到,将鼓励两地企业各取所需,探索“深圳总部+中山制造”“深圳链主+中山配套”“深圳研发+中山转化”“联合运营”等合作新模式,实现两地资源配置与合作价值的最大化。
此外,中山将对标深圳完善制度。该负责人表示,深圳有不少先行先试的做法,会协同相关部门对标深圳的先进经验,探索推动跨境电商领域的“关、税、汇、贷”等数据透明化、合规化,协助解决跨境电商企业普遍存在的数据归集、出口退税、收结汇和信用融资等痛点堵点难题。
对于企业而言,也意味着招人更方便。“我们今年刚从深圳挖了五六个人。”李承认为,深中通道通车后,预计招人难的状况会改善很多。
中山市东凤镇工业信息和科技商务局负责人提到,将建立人才交流机制,定期组织两地人才互访、培训和交流活动,吸引深圳的高端人才到东凤镇创业就业,同时为东凤镇的企业员工提供在深圳的学习机会。
李承则希望,针对人才引进可以增加相应政策扶持,“像广州、深圳、东莞,有人才住房、人才公积金等福利,中山其实可以借鉴,对跨境电商的高端人才、研发人才给予支持,吸引他们到本地就业。”
(应受访者要求,李承为化名)
相关专题:高质量出海——中国城市跨境电商转型案例库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