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马亮(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高效办成一件事”2024年度新一批重点事项清单》,在今年初提出第一批13个“一件事”的基础上,部署第二批8个重点事项的改革。这包括企业迁移登记、企业数据填报、大件运输3个企业事项,以及就医费用报销、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购房、申请公租房、退役军人服务、留学服务5个个人事项。这会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不断增值,加快政务服务持续优化。
所谓“高效办成一件事”,是把群众企业过去需要分头办理的几件事整合为“一件事”,使“一件事”的办理既“高效”且“办成”。这样一来,过去涉及多个部门和多个程序的多件事,有望整合为“一件事”和“一次办”。这有助于减轻群众企业的办事负担,提升他们的办事体验,并会反过来倒逼政务服务持续改革创新。
以退役军人服务事项为例,过去涉及退役军人事务部等5个部门分头负责的11个事项,需要退役军人前往不同部门办理不同事项,费时费力。“高效办成一件事”将这些部门的标准对齐,数据打通,业务协同。退役军人只需要办理一次,就可以完成过去可能需要“跑断腿”的十余个事项。
在“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之前,全国各地陆续开展了“放管服”改革,为进一步改革奠定了制度基础。与此同时,“互联网+政务服务”和“数据要素×政务服务”不断推进,而“最多跑一次”改革和“一网通办”为“高效办成一件事”提供了优越条件。
从“一件事一次办”到“高效办成一件事”,我国政务服务体系日臻完善,群众企业的满意度和获得感也将稳步增强。从第一批13个事项到第二批8个事项,“高效办成一件事”进一步覆盖企业与个人的全生命周期,重点关注关键环节的政务服务优化。
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深入推进依法行政,特别是“推进政府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促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完善覆盖全国的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这对政务服务改革提出了新要求,也为“高效办成一件事”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
从上半年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的情况来看,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各地政府都能够积极实施和大胆创新,使原本要求今年底前完成的改革任务得以提前达成。与此同时,不少地区在国务院提出的重点事项基础上自我加压,额外新增不少“高效办成一件事”事项,使群众企业的办事便利性进一步提升。
“高效办成一件事”以及政务服务的未来发展,需要更多侧重中央高位统筹和全国一盘棋,自上而下地赋能全国政务服务改革。“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涉及跨部门政策对接、标准对齐、数据共享与业务协调,而这往往需要国务院有关部门协调。
过去不少政务服务改革以地方实验为主,但是自下而上的推进通常更加困难,成本也更高。一些地方政府推动的政务服务改革,不得不采取非常规手段来打通数据和整合业务,既无谓浪费资源,又得不到更大推广。在政务服务改革进入到深水区时,特别需要中央部委自上而下的推进和全国推广,加快政务服务标准化,使改革成效进一步凸显。
“高效办成一件事”的实现离不开平台支撑、数据共享与部门协同,核心是让数据多跑路,用数据来证明,而这有赖于政务服务领域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和加快数字化转型。2023年以来全国不少地区探索政务服务与数据管理机构改革,使政务服务能够同数字政府建设深度融合,进而带动“高效办成一件事”更快落地。
“高效办成一件事”的1.0版为走通各类事项整合和流程再造奠定了基础,2.0版应在此基础上形成政务服务改革的方法论、案例库和操作模板,使之能够直接用于未来政务服务的新增事项改革。特别是要依托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来做好“高效办成一件事”,使各地各部门都能共建、共享和共用同一个平台,实现技术和业务的深度融合。
考虑到各地情况差异较大,政务服务标准的全国拉平还有较大难度,也需要进一步加快区域均衡发展。各地应因地制宜,量力而行,从群众企业的实际需求出发来谋划和推进改革。毕竟,不是所有政务服务事项都适合且能够合并为“一件事”。与此同时,也要加快地方成功试点的全国复制推广,使一些地区和部门行之有效的政策举措尽快得以全国受益。
值得注意的是,要警惕政务服务改革过程中的回潮,避免改革走回头路和反复交学费。过去群众企业需要办理的几件事,实际上原本就是一个部门负责的“一件事”。但是,因为部门权力和利益使然,“一件事”却分为多件事。“高效办成一件事”将这些事项合并为“一件事”,但是要警惕它们可能在未来又被分为分属多个部门的多件事。未来也要加快推进各类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立改废释,使涉及政务服务环节的都参照“高效办成一件事”来加以优化,为政务服务改革提供法治保障。
(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责编邮箱:yanguihua@jiemian.com。)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